中图分类号I207.9;I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738(2021)02-135-006 降边嘉措是著名的藏族作家。他经历过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的全过程,在党的培养教育下,从一个解放军小战士成长为著名的作家和学者,在文学创作、学术研究等方面有着丰硕的收获。在文学创作上,降边嘉措有长篇小说《格桑梅朵》《十三世达赖喇嘛》(合著),长篇传记文学《班禅大师》《雪山名将谭冠三》《李觉传》《藏族老红军天宝》《最后一个女土司》《格萨尔王传》(合著),长篇报告文学《这里是红军走过的地方》《第二次长征——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纪实》等。其长篇小说《格桑梅朵》和报告文学《这里是红军走过的地方》分别获第一届和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在发表第十一届“骏马奖”获奖感言时,78岁高龄的降边嘉措表示“我会把这次获奖,作为一个新的起点,在文学创作的长征途中,继续走下去。”[1]从上世纪60年代初登文坛①,到耄耋之年,神圣的文学之火焰一直燃烧在这个充满激情的创作者心中。源于个人独特的成长之路,以及由此生发的对党的朴素而真挚的情感和高度坚定的国家意识,降边嘉措的作品始终充满热情地歌颂中国共产党,始终弘扬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呈现出一种积极昂扬的精神风貌。本文意图从降边嘉措影响较大的小说、传记文学及报告文学出发,去探究他创作的主题和艺术特征,从而展现其创作的独特贡献。 一、书沧桑巨变之史颂中华共同体之魂 作为当代藏族文学史上的第一代作家,降边嘉措的文学创作蕴涵着对藏民族历史发展趋势的思考和根植于中华民族大家庭发展道路的深刻感知,将藏民族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发展紧密相连,并展现藏民族在中华民族一体化中的重要作用。他的创作大多关涉重大的历史事件,从民族和历史的维度展现雪域高原的现代化之途,并以极大的热情颂扬了中华民族一体化进程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他自觉地将自己的创作纳入中华民族文学整体格局之中,以强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了少数民族知识分子的引领作用。 回顾降边嘉措的创作历程,可以看到,他在小说、传记文学、报告文学方面用力最多,影响最大。这些作品虽然创作年代不一,体裁各异,但对西藏社会历史发展的深刻思考是贯穿在这些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与降边嘉措独特的成长之路有关,他曾在访谈中谈到:“一个人的童年生活,对一个人的人生会打下深深的烙印,挥之不去。对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具有重要影响。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对他的文学创作,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2]降边嘉措1938年出生于四川甘孜州巴塘县的一个贫困的藏族家庭,1950年6月,人民解放军进藏部队在进军途中经过巴塘,不满12岁的降边嘉措便响应号召,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经历了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的全过程。“这一经历,影响了我的一生,也影响了我的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格桑梅朵》写的就是这段经历。没有这样的人生经历,我是写不出《格桑梅朵》这样的作品。”[3]降边嘉措从个体的生命体验中感受到西藏和平解放给广大藏族地区带来的深刻变化,这样一种切身的感受直接激发了他的创作激情。因此,降边嘉措的创作首先从个体的经历出发,抒写藏民族在中华民族一体化进程中的自我抉择和归属。《格桑梅朵》这部当代藏族文学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既是作家个体成长记忆的文学书写,也是对藏民族革命历史的书写。“在中国当代文学的起始阶段,书写‘革命历史’是其必然选择。这一方面与现代文学始终参与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需要承担一定的宣传职能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小说的‘补史’传统有关。”[4]就从内容与主题的层面看,降边嘉措的大多数作品聚焦于藏民族的重大历史发展时刻,从民族和历史的维度展现雪域高原的现代化之途,较为完整地呈现了对藏族社会重大革命历史事迹的观照、留存与重构。谢有顺在《小说是活着的历史》一文中这样阐释:“小说家笔下的真实,可以为历史补上许多细节和肌理。如果没有这些血肉,所谓的历史,可能就只剩下干巴巴的结论,只剩下时间、地点、事情,以及那些没有内心生活的人物。历史是人事,小说却是人生;只有人事没有人生的历史,就太单调了。”[5]在其长篇小说《格桑梅朵》、报告文学《第二次长征——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纪实》及系列传记文学中,降边嘉措都将关注的视点落到历史的一些重大节点上,特别是对西藏和平解放进行了细致的描绘,丰富了历史的书写,为我们全方面掌握西藏的革命历程和现代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除革命历史题材外,他与吴伟合作的《十三世达赖喇嘛》以1904年的江孜保卫战为题材,描述了藏族近代史上抗击英国侵略者、保家卫国的英勇斗争,呈现了西藏社会由保守封闭走向现代的进程。如卷首语所言:“《十三世达赖喇嘛》还原了西藏历史光辉而屈辱的真实一页,这本书问世二十多年,依然不失其历史价值,即使从文学描写的来说,也洋溢着现实主义的爱国热情。对于我们沉思过去、反观当下都有一定的意义。”[6]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没有历史感,文学家、艺术家就很难有丰富的灵感和深刻的思想……历史给了文学家、艺术家无穷的滋养和无限的想象空间,但文学家、艺术家不能用无端的想象去描写历史,更不能使历史虚无化。文学家、艺术家不可能完全还原历史的真实,但有责任告诉人们真实的历史,告诉人们历史中最有价值的东西。”[7]在创作内核上,降边嘉措显然意图通过其文字书写,表达其对藏民族历史发展的认识与理解,蕴涵着对历史发展趋势的掌握和根植于中华民族大家庭发展道路的深刻感知,这是降边嘉措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内涵。 其次,降边嘉措追溯和回忆中国共产党所走过的艰苦卓绝之路,展现藏民族在中华民族一体化中的重要作用,并以极大的热情颂扬和赞美党和国家领导人,弘扬老西藏精神。报告文学《这里是红军走过的地方》全面而真实地描绘了红军过雪山草地的艰苦卓绝的历程,歌颂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一方面,作品对红军的长征做了全景式的描绘和展现,指出共产党必然胜利的历史趋势;另一方面,作品呈现了藏族人民在红军长征中做出的积极贡献,描绘他们在红军民族政策的感召下,积极支援和帮助红军走过雪山草地。降边嘉措认为长征的胜利,是民族团结的胜利,也是红军正确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的胜利,指出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在其传记文学《雪山名将谭冠三》《李觉传》等作品中,降边嘉措书写了在西藏和平解放及建设西藏历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共产党将领谭冠三、李觉等的人生历程,展现他们在进军西藏、解放西藏、建设西藏中的重要作用,以主旋律的格调再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艰难历程,并凝炼出其中所蕴含的精神气质,弘扬了老一代革命家身上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 在降边嘉措的创作中,他还怀着钦佩之情,对藏民族现代化进程中的英雄和积极追求进步的人物给以丰沛的描写与颂扬,这是降边嘉措文学创作的第三个主题。《十三世达赖喇嘛》再现了中国近代历史上发生在雪域高原上保家卫土的斗争,真实而生动地描写了在十三世达赖喇嘛领导下西藏僧俗在江孜保卫战中抗击英国侵略者的英勇之举,展现了藏族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作品着力塑造了十三世达赖喇嘛的形象,并串联起洛丹、旺秋、格来、仁赛、诺布、阿巴登魁、拉登代本、哲林代本等英雄人物,热情讴歌了藏族人民抵抗外辱的牺牲精神和反帝爱国的崇高品德。《班禅大师》书写了伟大的爱国者十世班禅大师曲折光辉的人生历程,展现了他为了维护祖国统一、国家富强、民族繁荣,而奋斗不息、殚精竭虑的奉献精神。《最后一个女土司》讲述孔萨女土司德钦旺姆与班禅行辕卫队长益西多吉的曲折爱情,颂扬了他们积极追求进步,维护祖国统一的精神。德钦旺姆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她是康巴藏区最后一个女土司,曾经担任苏维埃博巴政府副主席,为支援红军过雪山草地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作为九世班禅卫队长的益西多吉,英俊潇洒,好学上进,积极追求进步。两位有强烈爱国心和正义感的年轻人一见倾心,为了能够终成眷属,他们经历了各方面的考验,牵动了各方社会力量,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西康地区政治形势的发展。降边嘉措将人物放置于矛盾冲突中去展现,在曲折的情节中展现了他们为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所做的努力。《藏族老红军天宝传》书写了红军第一批藏族战士、第一批藏族党员天宝的成长经历。他在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解放西藏、平息叛乱和民主改革等重大历史时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和平解放后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民族团结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不仅当过喇嘛,当过红军,还当过西藏自治区、四川省的重要领导。他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鞠躬尽瘁。降边嘉措通过对天宝革命经历的描写,反映了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艰难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