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父亲郭沫若是左联49位发起人之一。他当时由于被国民党政府通缉而流亡日本,到1936年左联解散,一直没有回国的可能,所以他和左联的关系,和许多左联盟员有所不同。 一、左联成立与《少年维特之烦恼》的版税 父亲向来不主动对子女讲述往事,我偶然遇到一次例外,是在“四人帮”被粉碎,科学文艺界开始回暖的时候。这天晚上,我在他的房间里翻看报纸,沙发前的长条茶几上摆放着成摞的书报杂志。他看过一份关于左翼文学活动的大事记一类的材料后,顺口说:“左联成立的时候,我捐过《少年维特之烦恼》的版税,现在没有人提了。” 为左联成立捐款的事,在《跨着东海》这篇写于1947年的自传中被提及,文中写道:“我当时曾经把《少年维特之烦恼》一书捐献给联盟,把那书的版税作为联盟的基金。凡是参加过那初期活动的朋友们,对于这个小小的往事,应该还有人能够记忆吧。” 当年了解这件事的人会有谁呢?郭沫若是在左联成立两年以前流亡日本的。根据党组织的安排,由他的一位入党介绍人、在上海从事党的保卫工作和文化工作的李一氓和他保持单线联系(他的另一位入党介绍人是周恩来)。李一氓早年就读成都石室中学,和郭沫若是先后期的校友,1925年在广州加入创造社。以后出征北伐,他们同在北伐军总政治部工作。从1926年夏天离开广州,到1927年8月从九江赶往南昌参加八一起义,郭、李二人时常一起行动。
1926年11月8日,郭沫若带领北伐军总政治部的部分成员,穿便衣由武昌赴九江开展工作。左起:郭沫若、袁文彬、斯励、李一氓、曲文秀。据上海图书馆馆藏报刊 郭沫若到日本后的头几年,经常通过李一氓帮他买书、寄书,和出版社打交道。《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这三部专著,就是经李一氓之手联系出版的。1932年,李一氓调往江西瑞金中央苏区工作,情况紧急,走得匆忙,郭沫若失去了党组织的联系人。 和郭沫若保持着通信联系的,还有一位当年太阳社的骨干阿英,1930年春在上海筹备成立左联的主要负责人之一。阿英晚年病重时回忆说,他曾给郭沫若写过信,把筹备左联的事简单告诉过他,郭沫若回信表示支持。然而,阿英和李一氓日后都没有提到过郭沫若的这次捐款,《跨着东海》成为孤证。 左联自成立以来,始终处在复杂艰险的环境中,盟员们随时可能遇到危险,被通缉、拘捕,甚至杀害。同左联经历过的风雨相比,捐版税这件事的确不大,也不会有很多人经手。现在想起来,只能无奈那时自己完全没有多了解父亲生平的意识,在听到父亲提到这件事后,没有接着问问具体细节,比如为什么决定捐《少年维特之烦恼》这本书的版税,托付谁办的,等等。 歌德的中篇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以下简称《维特》),被公认为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作,以高昂的激情和鲜明的反封建意识,推动了德国新文学的发展。而郭沫若的这个译本,自从1922年面世,多年来总有两三家出版社交替着再版,确实影响了中国一代文学青年。1930年前后,出版《维特》的出版社有两家:上海泰东图书局和联合出版社。此前,创造社出版部也出过这本书,不过左联成立时,创造社出版部已被查封多的时间了。 查看泰东与联合这两家出版社1930年前后《维特》的再版信息,有没有亡羊补牢的机会呢?先看泰东图书局,它是最早推出《维特》的,1922年印行初版本,1927年11月印行重排订正本。重排本校正了初译的疏漏和初版本的手民之误,版次仍然累计。1929年至1930年间再版过4次: 第12版,1929年4月10日印行,印数12001—17000册(计5000册); 第13版,未见版权页(推测时间在1929年下半年,印数2000); 第14版,1930年4月印行,印数1.9001—22000册(计3000册); 第15版,1930年8月印行,未见版权页。 再看上海联合书店,1929年再版情况不详,1930年再版过两次: 第7版,1930年5月1日印行,印数9001—11000册(计2000册); 第8版,1930年8月1日印行,印数11001—13000册(计2000册)。 对照左联的成立时间—1930年3月,所捐版税可能性最大的,当数泰东图书局4月份的第14版。假如这个分析没错的话,那么经办人,应该正是左联的第一任党团书记阿英。阿英在1928年就和泰东有过合作,他的三卷本的《中国现代文学家》,还有《一条鞭痕》《荒土》等许多作品都是泰东出版的。相比而言,上海联合书店第7版的可能性偏小,一则代郭沫若同这家出版社打交道的李一氓,不是左联筹备工作的负责人,而是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的发起人;二则联合书店这一版的出版时间是1930年5月,比左联的成立更晚了些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