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484(2021)03-0018-25 美国霸权的建立并非一帆风顺,同时面临着来自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的阻力。为了成功推行和维持一项国际制度安排,国家必须考虑成本与收益,根据不同的博弈对象调整博弈手段。从国内层面来看,美国为什么要建立世界霸权?从国际层面来看,其他国家为什么要接受美国的世界霸权?70年来,美国霸权相对衰落,维持霸权的偏好和方式也在发生变化。由于核武器的发明和应用,大国越来越缺乏通过一场大战来决定输赢的机会。面对中国在西太平洋地区实力的持续崛起,美国如何应对挑战?回顾美国霸权的历史,美国正在将“接纳”他国融入其霸权秩序的策略转变为“排斥”,以实现长期的战略竞争。这种转变与美国对霸权的偏好改变存在很大关系。 一、美国霸权背后的实力与偏好问题 霸权在国际关系中具有特殊含义,一般是指某个国家在国际体系中所拥有的一种优势地位。这种地位使它能够主导和制定国际政治经济运行方面的国际规则,从而引领和构建国际秩序。①但是,寻求霸权或者成为霸权国并不是无政府状态下国家的本质特征。至少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成为霸权国或者具有影响力的大国,只是少数国家的特权。例如,莫德尔斯基(George Modelski)认为,构成世界大国的第一条件,就是在地理上必须有“安全盈余”。②马汉强调控制海洋的意义。③麦金德则强调大陆心脏地带的重要性。④但即便拥有成为霸权国的潜力,也并不意味着该国有意愿或者有能力实现这样的目标。在国际层面,国家实力的急剧增长,很容易引发其他国家出于均势逻辑的抵制。⑤在国内层面,成为霸权国固然会享有很多特殊利益,同样会带来成本消耗,而且无法提前预知成本大小。所以,搭便车(bandwagoning)是一个更加理性的选择。⑥ 从美国历史来看,至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建立霸权和成为霸权国并不是主要战略目的。美国自建国以来也曾长期沉浸在孤立主义的信仰中。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在离开白宫时曾经告诫美国人民,“我们对待国外重大行为的准则是,在扩展我们的商业关系的时候尽量避免同他们发生政治上的牵连”,反对把美国的“命运同欧洲的任何一个部分交织在一起,避免使我们的和平与繁荣卷入欧洲的野心、冲突、利益、情绪或反复无常的罗网中去”。⑦这篇告别词也通常被认为是美国孤立主义思想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成为后世美国制定和执行对外政策的重要原则。 1865年美国内战结束之后,其工业实力迅速发展。19世纪末,美国的钢产量和煤产量都超过了英国。1900年,美国拥有全世界一半的工业制造能力。⑧但是,这个时期的国际政治重心依然在欧洲,世界上最主要的强国也大多集中在这里。第一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传统列强的实力,远离欧洲战场的美国顺势脱颖而出,成为世界级强国。美国也希望能够分享国际政治舞台的话语权。通过国际制度来实现持久和平,是威尔逊总统(Thomas W.Wilson)参加巴黎和会的主要原因之一。⑨这也意味着美国的政治精英承担世界霸权的偏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就已开始形成。不过,在孤立主义笼罩下的美国,依然没有成为世界霸权国的意愿——偏好,依然希望继续搭大英帝国治下和平(Pax Britannica)的便车。1919年11月19日,美国掌握缔约权的参议院以53对38的多数票,否决了威尔逊总统参与制定的《凡尔赛和约》,正式拒绝加入国联。这是美国不愿意承担大国责任的一个典型案例,说明美国尚未形成对霸权的偏好。1929年世界经济大萧条出现,进一步证明:英国没有能力而美国却没有意愿承担维护国际经济体系的责任——霸权稳定的责任。⑩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国实际上是一个踌躇甚至不情愿的霸权国。(11) 当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政界精英阶层已经决定承担霸权的责任,着手设计战后国际政治与经济秩序的重建。促成这种转变的主导因素当然是美国的自利主义思想,这也是自杜威(John Dewey)时代以来所形成的实用主义政治哲学。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美国推行霸权战略会一帆风顺。在国际层面,主要的抵制力量来自英国;在国内层面,反对意见主要是对承担霸权(领导世界)代价的担心。(12) 学术界对美国霸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美国霸权建立的内在逻辑和制度性优势(13),美国霸权是否衰落及其批判(14),以及如何继续维持霸权或者霸权之后的国际秩序(15)。对于确立美国霸权制度性设计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研究多集中于该体系与美国霸权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缺陷(16),然而缺乏探讨美国如何成功地让本国民众接受该体系的制度性安排。此外,学术界认识到特朗普政府提出的“美国优先”政策给世界带来的不确定性,但是主要是从特朗普本人的性格出发进行解释(17),对美国国内层面对于承担霸权的意愿变化重视不足。 本文认为,美国对国际秩序的偏好在二战期间发生了巨大转变,也成为主动寻求建立霸权的主要原因,而这种偏好在美国国内是刻意塑造的结果。70年后,国际政治与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美国霸权相对衰落的趋势愈发明显。这导致美国一方面受到的来自其他国家的权力制衡缺乏强烈,特别是中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强势崛起,另一方面国内维持霸权的意愿也在下降,特朗普政府提出的“美国优先”及其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就是典型特征。尽管拜登总统上台后试图重塑美国的领导力,但却大体继承了特朗普政府的对华竞争战略,对华展开体系性竞争。美国对实现霸权的偏好从“接纳”开始转向“排斥”,尤其体现在对华政策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