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54/j.cnki.naf.2021.04.002 [文章编号]1003-7411(2021)04-0024-(17) 近年来,竞争性多边主义在全球和地区范围内呈现迅速兴起之势。在国际贸易领域,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跨大西洋贸易及投资伙伴协议(TTIP)等多个相互重叠和竞争的区域贸易谈判正在重新启动或加速推进;在国际金融领域,新兴国家主导建立的多边开发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ADB)、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开发银行(AIIB)等相继成立;在地区安全方面,美日印澳重启四方安全对话(Quad)引发了关于“印太”地区小多边安全合作的关注。一系列新多边制度的建立,以成员间内向合作、外向竞争为基本特征,使各治理领域中制度重叠、嵌套、竞争的现象更加突出。 国内外学术界关于竞争性多边主义的研究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展开:一是竞争性多边主义为何会兴起?二是竞争性多边主义对国家间合作的效果以及国际秩序演进将产生怎样的影响?相关研究成果从大国制度战略博弈的视角解释了竞争性多边主义兴起的原因,并从理论和经验上分析了这一现象对多边合作效果的影响,但也因对国际制度功能属性和权力工具属性的片面关注而使相关解释存在不足。鉴于此,本文尝试借用国际制度合法性流变的理论框架,丰富以上问题的研究。通过梳理国际制度“去合法化”“再合法化”以及行为体制度参与行为分化的方式和进程,本文补充了关于竞争性多边主义何时、何种条件下兴起的过程观察,从而有助于完善对这一现象出现原因的解释。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因制度合法性流变所引发的竞争性多边主义与国际秩序转型之间的关系,并探讨美国主导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再合法化”难题。 一、竞争性多边主义:既有解释与研究反思 竞争性多边主义是对多边主义中的竞争性特征予以突出和强调,包含制度现象和国家制度行为两个层面。与上述两个层次的内涵相对应,学界对竞争性多边主义的研究也分别缘起于两大研究议题。一是国际制度间关系和制度互动研究。从关系性质来看,国际制度间关系可分为制度合作和制度竞争两类,竞争性多边主义是国际制度间竞争互动关系研究的重要内容。二是国家间战略竞争和权力转移研究。在大国无战争的背景下,竞争性多边主义作为国家间制度竞争的一种制度策略受到了学界的关注。总体来看,在时间上,两个研究议题近乎同步发展,但由于二者在研究背景和关注的重点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彼此之间的交叉和对话较少。依此逻辑,下文对两个层次的竞争性多边主义研究分别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制度间层次的竞争性多边主义研究 作为一种制度间的竞争性互动关系和方式,竞争性多边主义的研究源自20世纪末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学者对贸易、环境等领域制度密度增加的经验观察。他们发现,许多领域中在不同层次都存在多个国际机制,甚至是相互矛盾的法律协定,这种“条约拥堵”(treaty congestion)现象可能会对国际制度的有效性产生影响。[1]奥兰·杨(Oran R.Young)较早提出了制度联系(institutional linkages)和制度互动(institutional interaction)两个概念,并对这一现象的类型划分、动力机制和政策影响进行了分析,[2]国际制度研究也由此突破了传统上只关注“行为体—国际制度”互动关系的研究路径,将视野扩展到国际制度间关系的研究层面。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和全球治理的迅速发展,国际制度互动愈加密集,制度间关系的竞争性特征及其对相关治理领域的结构性影响引发了学界的研究热潮。机制复合体/复杂性(regime complex/complexity)、制度碎片化(institutional fragmentation)、挑选法院(forum shopping)、制度重叠(overlapping institutions)、制度达尔文主义(institutional Darwinism)、制度过剩(institution surplus)、竞争性多边主义(contested multilateralism)等概念先后被提出,共同构成了解释国际制度间互动关系的概念集合。[3] 以上概念框架不仅厘清了竞争性制度互动的基本形态和本质特征,也为探究这一现象对国际制度结构和全球治理效果的影响提供了理论支持。将“竞争性多边主义”作为自变量,关于其结构性影响的经验验证是学界重点关注的内容。对此,学者们围绕环境、气候变化、贸易、能源、人权、知识产权、难民治理、生物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治理的不同领域展开了实证分析,部分研究结果表明机制复合体可能有助于更高程度的制度遵从,甚至带来更完善的制度分工,也有学者认为与机制复合体相伴而生的制度碎片化现象,增加了行为体之间利益汇聚的难度,从而降低制度的有效性。[4] (二)国家间层次的竞争性多边主义研究 作为国家的制度参与策略,学界对竞争性多边主义的关注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理论范式之争中部分学者对“权力政治”与“国际制度”二分法的反思。传统上,现实主义推崇权力政治,将国际制度视为大国间权力政治的附带现象。自由制度主义强调国际制度改变了无政府状态下各国为谋求生存与安全的权力争夺,转向了一个积极协调和合作的世界。[5]随着范式论争的深入,有学者在理论层面尝试弥合这种二分法之间的裂痕。一方面,在对“权力政治”的解读中加入了制度要素,进一步分析权力如何影响国际制度设计和国际制度变迁;[6]另一方面,在对国际制度的研究中也补充了权力要素,探究制度的权力分配效应以及对权力的制约作用[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