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2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5X(2021)03-0026-11 抗日战争时期,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挽救中华民族灭亡的命运,中国共产党积极争取国际援助,倡议建立国际抗日统一战线。随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国际抗日统一战线也随之建立,并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学术界有关国内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论著较多,但未见专门讨论中国共产党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研究成果。本文拟对此进行初步探讨。 一、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提出 国际抗日统一战线与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内涵有很大的重合,都是为了联合国际上一切反对侵略、反对不义战争、反对法西斯的国家和人民,前者是为了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后者是为了打败一切法西斯主义国家。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涉及的范围更广,是在国际范围构建打败德国、日本、意大利等为核心的法西斯联盟。 1929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资本主义遭受沉重打击,以极权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为特征的法西斯主义借机在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兴起。它们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扩张侵略,谋取世界霸权。继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德国、意大利等法西斯国家也不断向外侵略、扩张。三国还在侵略扩张中相互勾结。1935年7月,在苏联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七大,号召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继之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表八一宣言《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做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策略》的报告。报告指出:“党的基本的策略任务是什么呢?不是别的,就是建立广泛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日本帝国主义决定要变全中国为它的殖民地和中国革命的现时力量还有严重的弱点,这两个基本事实就是党的新策略,即广泛的统一战线的出发点。”他认为,只有统一战线的策略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策略,“我们一定不要关门主义,我们要的是制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卖国贼的死命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①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初步形成。 1936年7月15、16日,毛泽东在陕北保安会见美国《密勒氏评论报》记者斯诺时,提出了建立国际抗日统一战线思想。他指出:“日本帝国主义不仅是中国的敌人,同时也是要求和平的世界各国人民的敌人,特别是和太平洋有利害关系的各国即美、英、法、苏等国的人民的敌人。”“中国苏维埃和中国人民因此要同各国、各国人民、各党派和各群众组织团结起来,组成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统一战线。”提出除了日本以及帮助日本帝国主义的国家外,“各种类型的国家(反战国家、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社会主义国家)能够组成一个反侵略、反战、反法西斯的世界联盟”。希望各友好国家不要帮助日本帝国主义,至少采取中立的立场。更希望他们积极援助中国抵抗侵略和征服。援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向中国抗日力量提供信贷和借款,出售军需品和飞机;或者在抗战实际开始时对日本进行封锁。②毛泽东对苏联高度颂扬,认为它奉行和平方针、无意于征服或剥削任何国家,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苏联是以完全平等和真诚的态度帮助一切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中国人民将能够把俄国人民当做真正的兄弟来欢迎。期待“中国人民不仅同苏联,而且将同一切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建立友好关系,并同它们联合起来反对企图阻止历史前进的法西斯国家”③,并相信“苏联将会站在与我们握手的国家的前列”。④毛泽东对美国政府和人民也抱有希望,认为“形势注定美国政府要对中国和日本的未来起非常积极的作用。我们希望并且相信,他们将同中国人民结成统一战线,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及日本所代表的法西斯战线。”还对美国民间组织“中国人民之友”的援助和支持表示感谢。毛泽东批评英国政府过去采取的观望政策,认为这个政策实际上使得日本占领中国领土成为可能。但也感觉英国政府似乎在采取新的策略。⑤他对英国人民的支持抱有热诚。毛泽东认为如果美国和英国能够提供援助,那“中国人民同美国人民和英国人民之间将会建立起最牢固的友谊和同情”。⑥毛泽东还指出,中国能战胜并消灭日本帝国主义的三个条件为:“第一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二是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三是日本国内人民和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的兴起。”认为抗日战争的胜利,除了中国自己的力量之外,与国际社会给中国的援助和日本国内革命的援助也很有关系。⑦他还呼吁各友好国家积极援助中国抵抗侵略和征服。⑧ 此后,在世界范围内法西斯主义势力愈加嚣张,逐渐形成法西斯联盟。尤其是1940年9月27日,德国、意大利、日本三国在柏林签订《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结成公开的军事同盟,还裹挟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国加入,标志着法西斯侵略集团正式形成。在全面抗战爆发前,中国共产党主要致力于国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外的援助主要是苏联和共产国际。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后,国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民党采取“北和南剿”方式,在部分地区停止了对共产党的“围剿”,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包围力度减弱。受斯诺报道的影响,一些外国记者主要是美国记者来到陕北。中国共产党借助外国记者的采访,介绍了党的政策和方针,呼吁友好国家的政府和人民援助、支持中国人民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这时期到陕北采访的记者、编辑主要有:《法兰克福日报》记者史沫特莱、《纽约先驱论坛报》记者维克托·基恩、合众社驻天津记者厄尔·李夫、伦敦《每日先驱报》和《纽约太阳报》代理记者海伦·福斯特·斯诺(斯诺夫人,笔名尼姆·威尔斯)、《太平洋事务》杂志编辑欧文·拉铁摩尔、《美亚》杂志编辑菲利普·贾菲夫妇、外交政策研究会专家T.A.比森、摄影记者哈里森·福曼等,形成了外国记者访问中共控制区域的一次热潮。通过外国记者的采访、报道,中国共产党成功地传递了希望建立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愿望。 二、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积极争取国际援助。1937年7月23日,毛泽东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中,呼吁立刻和苏联订立军事政治同盟,紧密地联合这个最可靠最有力量最能够帮助中国抗日的国家,要争取英、美、法国的同情,在不丧失领土主权的条件下争取他们的援助。他指出:“战胜日寇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但外援是不可少的,孤立政策是有利于敌人的。”⑨ 8月25日,毛泽东在为中央宣传部起草的目前形势与任务的宣传提纲中提出,今后的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十大抗日救国纲领,除强调抗日的民族团结外,还提出抗日的外交政策,即“在不丧失领土主权的范围内,和一切反对日本侵略主义的国家订立反侵略的同盟及抗日的军事互助协定”,“拥护国际和平阵线,反对德意日侵略阵线”,“联合朝鲜和日本国内的工农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⑩,明确建立国际抗日统一战线,就是既要联合一切反对德意日法西斯的国家和人民,也要联合日本帝国主义国内,包括被其吞并地区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