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问题 大学生就业是重要的社会民生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2020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874万,创下历史新高。2015年到2018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较上一年分别增长22万、16万、30万和25万。社会就业任务艰巨,在不断着力落实就业率的同时,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注开始强调“量”与“质”的同步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也是高校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反映。2013年,教育部办公厅颁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拟从2013年起,要求各高校编制发布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并对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主要内容、基础作用以及发布做出了详细的要求,显示出政府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高度重视。 大学生就业质量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评价高校人才培养状况的重要标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也成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增强高校主动服务社会的能力。然而自高校扩招以来,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就业问题一方面是总量不平衡造成的,另一方面结构性不平衡也是关键原因。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难以找到高质量的工作,显现出高校人才供给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之间的供需关系失衡。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与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相对接,一些岗位招不到专业匹配的人才,而一些岗位出现专业匹配人才过多的情况,毕业生可能出于工作搜寻效益考虑放弃专业匹配的工作,产生专业与就业不匹配的问题。 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业匹配问题就引起了欧美学界的关注,早期关于就业匹配的研究较多关注于受教育年限与工作岗位的匹配,出现了一系列聚焦于过度教育的实证研究。近年来,研究的重点转向就业与专业的匹配问题,已有研究结论大多表明,专业匹配是影响就业质量的重要因素,专业不匹配会带来一定的收入损失(刘扬,2010;王子成,2014)。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不匹配是社会人力资源的损失,不仅很大程度上浪费了家庭和社会对于教育的投资,也浪费了毕业生自身的人力资本积累,毕业生在专业匹配程度不高的工作岗位上难以将自身的技能和素质有效发挥,从而影响就业质量,因此,对于毕业生就业质量中专业匹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现阶段我国高校毕业生专业匹配的实际状况如何?专业匹配对毕业生的工资起薪产生了什么影响?本文尝试对上述问题作出回答。 二、文献述评 以往研究将就业匹配分为横向匹配与纵向匹配,横向匹配主要是指专业与工作的匹配(major-job match),纵向匹配主要是以教育年限为测量的受教育程度与工作岗位之间的匹配(education-job match)。学界早期较多研究关注教育与工作的纵向匹配,1981年,美国学者邓肯(G.J.Duncan)和霍夫曼(S.D.Hoffman)开创了教育经济学领域对教育匹配研究的先河,将受教育年限与工作所需教育年限之间的匹配结果划分为过度教育、教育适度和教育不足。与教育适度者相比,教育不足者会受益于一定的工资溢价,而过度教育者会遭受一定的收入损失(Duncan,Hoffman,1981)。有学者使用配置理论(Assignment Theory)解释了过度教育者收入损失的原因,认为劳动者的生产率受工作特征影响,过度教育者没能充分利用他们的技能,所以与教育适度者相比,表现出较低的劳动生产率和较低的收入(Sattinger,1993)。也有相关研究从人力资本理论探讨过度教育的收入损失问题,认为过度教育者的收入损失相当于在职培训的成本(Bauer,2002),有助于其今后获得更好的职业晋升和发展(Hersch,1991)。还有不少实证研究关注过度教育对工作流动性的影响,发现教育过度的员工有更显著的在职搜寻工作的行为(Sicherman,1990),过度教育的劳动者由于有挫败感,与其他教育匹配的同事相比,其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更低,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更多(Buchel,2002)。过度教育的员工工作流动率更高,无论是企业内部的岗位变动还是企业外部工作流动,比重都要高于教育匹配的员工(Buchel,2003)。由此可见,就业不匹配导致更低的工作质量已经成为共识。近年来,对就业匹配的关注也从受教育年限、学历等逐渐向专业学科与工作匹配上倾斜,教育匹配的相关研究与理论也为专业匹配的收入效应研究奠定了基础。 对于专业匹配的研究主要依据人力资本理论进行分析和解释。1960年,舒尔茨提出了“人力资本”这一概念,人力资本是人身上所具备的知识、技术和健康等,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提高了人的知识和技能,可以理解为是人力资本的一种投资(Schultz,1960)。根据新古典经济学理论,边际劳动生产率决定工资,知识和技能的增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劳动边际生产率,从而导致收入的提升(孟大虎,苏丽锋,李璐,2012)。不少研究表明,专业指向的人力资本的充分利用,对于工作收入有重要影响。学生选择学习某个专业,积累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如果将来就职于专业匹配度高的工作,充分发挥其知识和技能,与他们选择和专业不相关的工作相比较,更可能获得较高的收入,而专业不匹配则要承担一定的收入惩罚。美国的实证研究发现,专业匹配是影响收入的重要因素,专业和工作岗位不匹配导致工资收入显著降低11%,过度教育群体中专业不匹配损失更大,工资的降低效应达到20%以上(Robst,2007a)。瑞典的研究发现,专业不匹配对于男性大学毕业生而言,每年的收入降低20%,对于女性毕业生而言,平均收入降低12%(Nordin,Persson,and Dan-Olof,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