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实现“稳就业、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的宏观政策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从整体上来说,我国大学生创业率还偏低,大学生的创业意愿还不够强烈。从社会认知理论的视角,创业被认为是一种有意识的计划行为,因而受到行为意向的引导[1]。研究表明,个体创业意向是其创业行为有效的预测变量[2]。但是,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因素十分复杂,涵盖大学生的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3]。这对人们认识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形成机制造成了困难。 近年来,研究者越来越多地关注社会网络对个体创业意向的解释作用。有研究发现,社会网络以创业机会识别为中介影响个体的创业意向,而且这一传导过程还受到创业自我效能的调节作用[4]。已有的相关研究基本都隐含一个假设:个体的社会网络资本有利于从事创业活动,因而可以提高创业意向。然而,社会网络资本能否转化为个体的创业意向,还取决于个体的社会网络对其创业认知到底是产生积极还是消极的影响。而且,这种不同的影响与个体创业行为嵌入社会网络的具体方式密切相关。本文尝试探讨社会嵌入对大学生创业意向及创业自我效能的影响机制。 一、文献综述 (一)社会嵌入与创业意向 格兰诺维特(Granovetter)创立的社会嵌入理论是新经济社会学的代表性理论之一。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个人的经济行为嵌入于社会关系之中。格兰诺维特提出了关系嵌入和结构嵌入两种嵌入方式。关系嵌入是指个人的经济行为嵌入于他的人际关系网络,来自人际关系中的各种规范性期望、赞同性意见、互惠性交易都会对个人的经济行为决策产生重要的影响;结构嵌入是指个人所在的人际网络与其他社会网络相联系,从而构成整个社会的网络结构[5]。也就是说,个人行为嵌入人际关系网络,人际关系网络又嵌入社会网络结构之中。结构嵌入使得个人经济行为受到来自社会网络结构中的文化、价值等因素的影响[6]。佐金(Zukin)和迪马吉奥(Dimaggio)在格兰诺维特的基础上提出了4种嵌入观,即个人的经济行为受到认知嵌入、文化嵌入、政治嵌入和结构嵌入的影响[7]。认知嵌入是指个人经济决策和行为受到自己原有的社会认知经验的影响;文化嵌入是个人的理性经济行为受到来自环境中集体的价值观念、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政治嵌入是指个人经济行为受到社会制度、政治权力的影响;结构嵌入是指个人经济行为是在人际关系和社会网络中进行的实体间互动活动[8]。此处的结构嵌入实际上包含了格兰诺维特提出的关系嵌入和结构嵌入两种方式,但是忽视了关系嵌入和结构嵌入的差异。此外,李兴光等人认为个体经济行为对政治嵌入的敏感度较低[9]。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采用关系嵌入、结构嵌入、认知嵌入和文化嵌入四个维度构建社会嵌入的研究框架。 需要明确的是,社会嵌入理论只是提出了一种分析问题的理论观点,但在实证研究中需要对各种社会嵌入变量进行测量。在变量测量上,一般性社会嵌入和具体性社会嵌入是有差别的。一般性社会嵌入指的是以一般抽象的经济行为为嵌入主体,嵌入客体也是一般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网络,测量题目描述不针对特定的经济行为和人际关系,例如“本人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频率更频繁”“本人处于社交网络核心位置”等[9]。相反,具体性社会嵌入以特定的经济行为(如创业行为)为嵌入主体,并以特定的人际关系网络为嵌入客体,例如“有创业经验的同学鼓励我创业”。由于一般性社会嵌入变量仅能反映个体人际关系的广度和深度,无关具体经济行为的需要。因此,本研究将采用具体性社会嵌入变量,即大学生创业社会嵌入。 首先,针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研究,关系嵌入指的是大学生创业行为受父母、亲戚、朋友等亲密社会关系人的影响,表现为对其创业的反对或支持。范奥肯(Van Auken)等人研究证实,有商业背景的家庭更加鼓励和支持成员创办企业,来自这样家庭的大学生创业意向也更高[10]。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来自家庭成员、亲戚、朋友的鼓励支持,特别是提供创业资金支持,都会显著正向影响大学生的创业态度和创业意向[11-13]。因此,本文以创业支持代表关系嵌入这一维度。 其次,大学生创业需要整合各类资源,这些资源一般相对稀缺,且散布在社会网络结构的不同结点(组织或个人)上。大学生创业行为的结构嵌入,指的是他们从社会网络结构中获得创业资源的方式。由于创业资源的稀缺性,大学生要获得创业资源需要克服很多困难,因而结构嵌入集中表现为创业阻力。卢杰(Lüthje)和弗兰克(Franke)的研究表明,银行不提供创业贷款、国家法律不利于创业等阻碍因素降低了大学生的创业意向[14]。彭正霞等的研究表明,创业阻力作为一种社会环境因素,对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具有直接的消极影响[15]。 再次,认知嵌入表示大学生通过接受高校创业教育、大众传媒传播的创业观念,以及了解政府出台的创业政策、接触社会中的创业人士等途径,逐渐形成了对创业活动和创业行为的价值认同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加快以及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式的多元化,大学生自主创业不再被认为是“不务正业”,而更多地被看作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推动力和个人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这些社会观念的变化,都会影响大学生对创业的价值认同。刘栋等的研究表明,大学生感知的创业价值对其创业意向有显著积极影响[16]。根据职业认同理论,一个人对感知的职业价值越认同,则越可能从事这个职业。因此,由于大学生对创业活动的认知嵌入,提高了其创业价值认同感,从而可能提高其创业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