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0398(2021)03-0116-11 DOI:10.12120/bjutskxb202103116 一、研究背景 最近20年是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时期。我国自1999年实施大学扩招政策之后,高等教育实现了“井喷式”的发展,不仅毛入学率不断提高,而且规模迅速扩大。2020年5月,教育部发布的《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1.6%,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4 002万人①。根据美国学者马丁·特罗的研究,高等教育发展可分为“精英”(Elite)、“大众”(Mass)、“普及”(Universal)三个阶段,如果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指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以下时,属于“高等教育精英化阶段”;处于15%~50%之间时,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在50%以上时,属于“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1]。按照这一标准,从2019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实现了从大众化阶段向普及化阶段的历史性过渡。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发展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弱势阶层家庭的子女享受到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并据此改变人生际遇,成功实现了向上流动和阶层跃迁,有效促进了高等教育公平的发展。但是,教育公平问题却仍然是目前引起社会公众最广泛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近年来,“寒门难出贵子”“教育不公导致阶层固化”等说法在媒体舆论中曾引起热议,人们忧虑的是教育机会的分配公平问题。这说明,我国教育公平发展正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人们对教育公平的需要不再满足于只是享有教育机会,而是希望拥有公平的、优质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曾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社会发展主要矛盾的变化同样适用于我国教育领域。社会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矛盾正在由供给总量的短缺性矛盾转变为优质教育供给不足不平衡而产生的结构性矛盾[3]。“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阶段;同时,通过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更多的人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将是“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和目标。因此,我国在高等教育发展进入普及化阶段之时,在“十四五”新历史起点上,正确理解高等教育公平,分析高等教育公平所面临的新问题与新情况既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继续大力促进和改善高等教育公平的前提和基础。 二、中国高等教育公平面临的新问题 (一)高等教育公平的社会学理解 教育公平尤其是高等教育公平问题是教育社会学领域的核心研究问题。教育公平研究涉及多个学科,社会学对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主要从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视角展开,把教育公平放置于社会公平的大背景下进行讨论,认为教育机会结构内嵌于社会结构之中,重点分析社会经济背景的差异(社会公平)如何影响了人们教育机会的获得(教育分层/教育公平),以及个体获得的教育水平又如何影响了其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流动)并最终形成新的社会分层(社会公平)。因此,教育公平的发展实际上反映了社会阶层结构的状况,受到社会阶层地位的影响,同时教育公平本身也是影响社会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的一种重要机制。总之,我们对于教育公平的社会学理解需要从其与社会公平的关系中去分析和把握。 教育公平具有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双重含义。“教育权利平等”侧重强调人们不受政治、经济、社会地位和民族、种族、信仰以及性别差异的限定,在法律上都享有同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4]。“教育机会均等”则强调无论社会经济背景、性别或种族的差异,人们都享有平等的接受相同教育的机会。1966年,美国学者詹姆斯·科尔曼(James Coleman)发表了关于教育公平问题的著名研究报告《教育机会均等的观念》。在其后的研究中,科尔曼在梳理教育机会均等演变历史的基础上,指出教育机会均等含义已经发生了改变,从强调学校资源投入的不平等到学校教育结果和质量的不平等[5]。科尔曼对教育机会均等的理解广泛影响了当今世界教育公平的观念,并对世界各国政府推进教育平等政策产生了极大影响[6]。瑞典教育学家胡森(Torsten Husen)提出了教育公平的“三均等说”。胡森认为,教育公平包括教育起点公平(入学机会均等)、教育过程公平(受教育过程的机会平等)、教育结果公平(学业成就机会均等)[7]。“起点-过程-结果”的连续统一成为理解教育公平问题的基本分析逻辑,也是目前国内学者考察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主要范畴[8]。 笔者认为,从“起点-过程-结果”的视角去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目前面临着两个新问题。第一,就教育起点公平而言,优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不公平分配问题依然严重,高等教育不平等逐渐从教育机会数量上的不平等转向质量上的不平等;第二,教育公平的重点逐渐从教育机会的均等化转向整体教育质量的均等化,从教育起点公平延伸到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全面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