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2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0766(2021)02-0024-08 晋察冀边区是中国共产党在华北敌后创建的第一块抗日民主根据地。边区作为中国共产党抗日斗争的前哨阵地,孤悬敌后,又地处“堡垒如林、沟墙如网的广大战场”和敌、伪、顽各种势力犬牙交错的复杂环境,①屡经敌寇的扫荡蚕食,加之天灾肆虐,与陕甘宁等其他抗日根据地相比,其生存和发展条件更为艰苦。在这种独特而艰难的环境下,边区结合自身实际革命性地建立完善了边区新民主主义政权,为夺取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其他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和全国性革命政权的建立发挥了示范性、先导性作用,被党中央誉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②边区在敌后夹缝中顽强生存、坚持抗战,并积极开展新民主主义的善政与良治,为新时期政权建设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实践基础和价值导向,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学界在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研究方面更多关注陕甘宁边区,对晋察冀边区政权的构建、政权的特点、施政措施和效能等方面研究相对薄弱。本文重点论述晋察冀边区新民主主义政权建设的独特探索与创造性实践,并从阶级合作、实事求是、价值导向等方面探析其理论意义和当代价值。 一、革命性创构:边区政权的构成与组建原则晋察冀边区政权是随着根据地的创建、巩固和扩大而建立健全的。边区把政权建设作为根据地建设的首要问题和革命的中心问题,从1937年10月聂荣臻率一一五师一部在五台山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开始,直至1943年1月边区隆重召开第一届参议会,边区军民在党的领导下革命性地建构了从边区级、县级、区级直到村级的各级民意机关和行政机关,边区新民主主义政治体制在华北敌后的抗日根据地趋于成熟和完善。 晋察冀边区政权机构主要由边区、县、区、村各级民意机关和行政机关组成。边区各级民意机关是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包括村代表会、区政会议、县政会议和边区参议会;边区各级行政机关由民意机关选举产生,包括村公所、区公所、县政府和边区行政委员会,各级行政机关都建立有民政、财政、教育、实业、司法等工作部门,构成完整的政府职能机构系统。各级民意机关是全权的机关,有选举、罢免、召回、撤换政府行政人员,以及创制、复决的权力,“是同级政府的‘上司’”。行政机关作为民意机关的“下属”,其组织构成和负责人由“民意机关选举,并由民意机关罢免”,“对民意机关(边区参议会及县议会等)的决定有绝对服从的义务”。③除各级民意机关和政府机构外,边区还组织成立了军需供给、除奸谍报、管理商贸、推动生产、开展社会教育等机构,这些机构“配合上各级政权机构形成的辐辏”,④整体构成了边区政权工作体系,为全国革命政权体系的建立搭建了雏形。边区政权是唯一被国民政府承认的敌后抗日民主统一战线政权,对其他根据地政权建构提供了实践依据和参考借鉴。 直接普遍平等的民选原则是晋察冀边区政权建设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唤醒了边区民众的民主意识,有力动员了边区民众共同参与政权、保卫边区和抗击日寇。边区成立之前,民众缺乏民主体验,民主意识淡漠。直到边区成立之后,通过教育引导,边区民众才体会到属于自己的政权的重要性,实现了逐渐由对民主政治的漠视,到正视,再到珍视的转变,积极踊跃参与和捍卫边区政权。边区采取直接的、普遍的、平等的、无记名的投票方式进行民主选举,规定除了汉奸、被依法剥夺权力和精神病患者外,“凡在边区境内之人民,不分性别、职业、民族、阶级、党派、信仰、文化程度、居住年限,年满十八岁者,经选举委员会登记后,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⑤边区境内的蒙古人、西藏人、满洲人、回族人与汉人在团结抗日的前提下在政治经济社会上均一律平等,在选举时也逐渐取消对少数民族选民比例的限制,真正实现无差别的民主。在组织选举中,边区结合农民文化程度低的实际情况,通过歌曲、戏剧等老百姓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动员和激发边区全体民众参与民主选举。如行唐县“以敲锣打鼓、唱歌、演讲、写标语等形式向群众宣传民主选举的内容和意义,掀起选举高潮。演唱的歌曲有《宪政是什么》《大家选举要慎重》《我们实行宪政》《为聂司令员竞选参议员》等”。⑥上北庄则组织业余戏剧社、啦啦队、宣传队等在街边村头给边区百姓演艺民主与选举的戏剧、舞蹈。⑦选举过程中,边区采用投豆、画圈、背箱、烧香洞等多种方法以实现普选、民主的目的。民选不仅成为边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还成为了边区的一件喜事。在北岳区选举时,年轻姑娘、刚过门的媳妇、临产的孕妇、卧病多年的老太太,都穿上节日服装成群结队进入选举会场,在选举结束后,还举办盛大的庆祝演出,“选举大会的仪式是辉煌庄严,会场是热烈紧张。人们都把这一天看作一个盛大的节日,这是晋察冀人民的大典”。⑧边区的民主选举,改变了边区民众对民主政治的漠视,培养了边区民众的政治意识、政权意识和民主意识,也扩大了边区政权的群众基础和民意基础。 据不完全统计,1940年夏的民主选举运动,全边区平均参选人数占选民总数的81.9%,晋察冀区参加区选的选民占全部选民的80%以上,参加县选的选民占全部选民的86.3%,参加边区参议会选举的选民占全部选民的91.1%;中心区的阜平、平山,参加选举的选民占选民总数的98%,有的村达到100%,而且游击区举行的秘密选举,参加选举人数也在70%以上。⑨边区的选举运动也得到了中央的高度肯定,《新中华报》头版社论中指出,晋察冀边区1940年夏的选举运动“其成就是伟大的,其在政治上的意义是极为重大的。它奠定了彻底实现新民主主义政治,更加巩固和发展晋冀察边区坚持敌后抗战的坚实基础。这一选举运动的经验,应成为全国首先是其他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民主建设上宝贵的参考和借镜”。⑩《解放日报》也盛赞边区的民主选举,称晋察冀“从边区到村级的民意机关,都由严格的普选产生。在当时乃至今天,这种成绩在敌后抗日根据地都还是创举”。(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