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45[2021]02-0066-1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高歌猛进,同时由于地方政府“GDP锦标赛”①的激励作用,许多城市“大干快上”,陷入“千城一面”的同质化困境。为应对这一问题,多个城市实施了城市主题文化战略,这又引发了学界关于城市主题文化建设和城市文化生态系统维护问题的讨论。 城市主题文化的概念最早由西方学界提出并付诸实践。麦克尼尔(Donald McNeill)认为主题文化是辨识城市的关键。②阿兰德洛维奇(Biljana Arandjelovic)分析了格拉茨“设计之都”的主题文化塑造,认为其通过主题建设调节了城市的文化遗产保护和现代发展的矛盾。③戴维(David Pearson)和托马斯(Thomas Pearson)以意大利“美食之都”的主题文化经营为例,论述了主题文化在塑造城市品牌、拉动投资、增强居民文化自豪感等方面的积极意义。④ 国外对城市文化系统与环境(生态)系统之间互动关系的研究起步很早。1955年,斯图尔德(J.H.Steward)考察了文化与环境的关系,提出了“文化-生态适应”理论。⑤雅各布斯(J.Jacobs)认为多样性是城市的本性,多元文化生态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⑥芒福德(Lewis Mumford)认为城市文化的发展是对城市环境变迁的适应过程,城市生态系统和文化系统是一种互相制约的关系。⑦哈恩(E.Hahn)和西蒙尼斯(U.E.Simonis)认为城市是环境系统与文化系统相互作用的产物。⑧波尔内尔(Jerry Pournelle)认为特定的生态环境产生特定的城市文化,环境的改变会深刻地影响城市文化的发展。⑨阿佩蒂诺(Federica Appendino)和吉里韦托(F.Giliberto)认为文化生态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⑩ 国内历史文化学界和城市规划界最早关注文化生态学理论。1983年,王庆仁从美国《文化和社会人类学选读材料》(Cultural and Social Anthropology Selected Readings)一书中摘译了斯图尔德的《文化生态学的概念和方法》(“The Concept and Method of Cultural Ecology”)。(11)20世纪90年代初,冯天瑜教授将文化生态的概念引入中国文化史研究,并提出了中华文化生成的生态观。(12)2000年以后,文化生态理论进入城市规划领域。侯鑫等将文化生态学理论引入城市空间规划,为探索城市结构提供了一种新视角。(13)张洪波介绍了城市文化生态理论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14)黄焕等运用文化生态学理论,从物质空间形态和经济社会两个层面探讨了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15)傅守祥指出大规模城市开发建设导致城市文化生态系统中文化遗产破坏、特色文化丧失以及城市文化趋同等问题。(16)周建明等将文化生态学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实践提供理论支撑。(17)从现有研究成果看,大多是沿着城市主题文化和城市文化生态两条路径演进,但如何落实到具体的城市空间规划建构,连通主题文化建设和文化生态维护两端,在空间和资源限定条件下实现城市主题文化建设与多元文化生态系统维护之间的均衡,仍然是横亘在中国城市管理者和学界面前的一道难题。 一、城市主题文化建设与其多元文化生态系统维护之间的“悖论” 城市主题文化是一种由特定城市“自然特质、文化特质、经济特质”构成的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特殊性表征,也是指基于城市独特资源(自然地貌条件、历史文脉、社会群体和产业分布等)的城市主流文化形态及其呈现形式,既体现为能够被人清晰感知、记忆和向往的城市文化形象,也体现为特定城市的独特性及标示差异性的标志物。如李斗《扬州画舫录》对杭州、苏州和扬州三地的总结:“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三者鼎峙,不分轩轾。”城市主题文化是对城市差异性特质的总体把握,“城市主题文化必须包含着以下几个要素:第一,是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和文化名片,具有其他城市难以模仿的、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形成不同凡响的独特魅力;第二,必须是能突出反映城市文化特质的强势文化;第三,是能贯通经济、社会、建筑、人文等各方面的资源而形成发展张力的文化。以上三点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称之为城市主题文化”(18)。而城市主题文化战略,是指通过选取和提炼城市的文化特质,突出或放大城市特色文化单元来塑造统一的城市文化形象,以引领和主导城市文化发展方向的一种倾斜性政策模式。 (一)主题文化建设可以规避“同质化陷阱”,营造城市的文化特色和独特的文化旅游形象 基于主题文化战略的文化实践就是城市主题文化建设,它对于城市的特色营造具有重要的作用。 1.通过城市主题文化建设塑造城市特色符号系统,可以避免城市的“同质化”。在全球化和工业化的背景下,如果一个城市要突破对工业化功能城市形态的“模仿和复制”,就必须要有一个极其鲜明的城市主题文化作为坐标和轴心,在时空交错的全球城市体系中体现符号、结构和表征差异,以此建立城市的文化主体性,只有这样才能超越工业化功能城市模式的约束。霍尔(Peter Hall)提出发展城市主题文化以增强城市的可识别性,助力城市文化的崛起和复兴。(19)屠启宇和林兰提出借助城市主题文化明确定位城市的功能,赋予城市新的文化内涵。(20)例如,“八朝古都”开封,有着4100余年的建城史和168年的建都史,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对于开封市来说,在1000年前就是拥有100万人口的世界级城市“宋都”,突出宋文化主题就可形成区别于其他城市如西安、南京、北京以及开罗、罗马等城市的唯一性(识别度),锚定其在世界城市史上的清晰定位,并为开封市的未来发展提供方向。(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