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曾指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有一个“乾嘉学派”,且以洪子诚、程光炜、吴俊为代表(实际上,陈思和、吴秀明、徐庆全、张均等在当代文学史料研究方面的贡献也很突出)。①这里的“乾嘉学派”当然是一种比喻性的说法,是说其研究近似乾嘉学派的考据风格。这3位学者的部分研究的确体现了当代文学研究的所谓“史料学转向”,但要说在当代文学研究中,已形成考据性研究的派,似乎还有待时日。而回顾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则还真的有一个绵延已久的独特的“派”。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此派的正式称号,但我们完全可以用“现代文学史料派”来指称这个事实上存在的“派”。由于研究对象的差异,它不可能俨然像乾嘉学派,但它的确秉承了乾嘉学风及其朴学方法,为现代文学史料研究作出了建设性的贡献,它形成了自己的脉络并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重要一脉。 一、生成历程 一般把学派分为师承性学派、地域性学派(包括现代的校园学派)和学域性学派(包括期刊学派)三类;但如果从发生的角度,又可分为自觉生成学派和不自觉生成学派两类。综合地看,师承性、学域性学派的生成有更多自觉,地域性学派的生成大多是不自觉。现代文学史料派(以下简称为史料派)主要是一个学域性学派,但也包含有某种师承的性质。学者们并没有有意识地凑成这样一个派,但都有共同的学域自觉和方法自觉。可以说是自觉为学,不觉成派。它是一个相对松散的学派,2004年在河南大学成立了中国近现代文学史料学分会,才使这个学派正式有了一个“组织”。史料派的生成有一个较长的历程,期间至少有4次较大规模的现代文学史料研究浪潮在为其推波助澜。 早在新文学诞生不久的20世纪初,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潮社等就纷纷出版文学丛书,这些丛书虽带有史料汇编的性质,但主要还是基于销售、传播的目的。真正的现代文学史料意识自觉则是在1920年代末。如1928年,霁楼汇编《革命文学论文集》,其序中明确说要用“以作文学史上参考的资料”。1930年代初出现的第一次现代文学史料整理和研究浪潮,为史料派的生成奠定了基础。如王哲甫1933年出版的《中国新文学运动史》的附录中就有“新文学创作书目”“文艺刊物调查一览”“作家笔名一览”等。当时规模最大的史料整理活动当属30年代中期赵家璧策划、众多现代文学名家参与的《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年)的编纂。其成果可谓文学史上第一部大型的新文学选集。阿英编纂了其中的第10集《史料·索引》。阿英还以阮无名、张若英为笔名编有《中国新文坛秘录》(1933年版)、《中国新文学运动史资料》(1934年版)。阿英多方面的贡献使他足可称为史料派的开宗立派者。40年代,现代文学的目录编纂成绩突出,出现了舒畅(舒蔚青)、赵燕声等目录学家。舒畅编有《现代戏剧图书目录》,赵燕声编有《现代中国文学研究书目》。另外,法国天主教徒善秉仁编的《文艺月旦》也是重要的中国现代文学目录。 19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出现的现代文学史料研究第二次浪潮,也为史料派生成作出了贡献。其中,贡献最大的是上海文艺出版社组织出版了《中国现代文学史资料丛书》甲乙两种。甲种是史料编选、整理和编目丛书,当时出版了《鲁迅研究资料编目》《艺术剧社史料》《左联五烈士研究资料编目》《中国现代文学期刊目录(初稿)》等数种。乙种是影印36种左翼文学期刊。这套丛书是关于左翼文学史料的一次系统整理,涌现了丁景唐、瞿光熙等史料研究家。其次,是山东师范学院中文系在史料家薛绥之等主持下所进行的较系统的现代文学史料研究,编有《中国现代作家著作目录》等内部印行目录和资料汇编丛书。另外,唐弢和周天两位史料家的作用突出。唐弢早在1945年就开始写作“书话”,1962年出版《书话》一书,开启了史料写作的一种新形式。他作为史料派的又一核心人物的作用,还在1960年代初他受教育部委托开始主编高校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史》时凸现出来,其写史原则中首次强调采用“第一手资料”。②周天则于1962年发表《关于现代文艺资料整理、出版工作的一些看法》一文,首次系统总结了共和国成立12年来的现代文学史料研究成绩;首次在刚刚经历过对胡适考证学思想的批判运动之后,大胆提出现代文学研究也需要采用考证学方法。 1980年代,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料研究出现的第三次浪潮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几乎成为史料派最重要的生成之所,涌现了马良春、樊骏、徐迺翔、张大明、刘福春等史料家。他们最重要的贡献是组织汇编《中国现代文学史资料汇编》丛书。此丛书多半系作家、社团流派、文艺论争研究资料汇编,也有大型目录编纂,如唐沅等编的《中国现代文学期刊目录汇编》,贾植芳、俞元桂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总书目》。多半在80年代出版,也有拖至90年代以后才出版的,最终总共出版了80余种资料书。此外,值得提及的有:马良春于1985年发表《关于建立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的建议》一文,首次提出建立史料学的动议。而樊骏则于1989年发表了八万字长文《这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工作的总体考察》,对现代文学史料研究尤其是“新时期”以来的研究成绩、不足、趋势等进行了详尽的概述和论析。此期出现了史料派最重要的期刊《新文学史料》(1978年创刊),1986年还出版了第一部现代文学史料学专著,即史料学家朱金顺的《新文学资料引论》。此期,现代文学史料研究的重要推进,还有鲁迅著作的注释工程,使1981年出版的《鲁迅全集》有了较完备的注释。这项工程也催生了一批史料家。另外,现代文学的版本研究在此期已形成发动之势,出版了朱正的《鲁迅手稿管窥》(1981年版)、王得后的《〈两地书〉研究》(1982年版)、龚明德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修改笺评》(1984年版),以及湖南人民出版社推出的《女神》等4种郭沫若著作汇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