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是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没有活跃的、高质量的企业部门,就没有强韧的、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因而很容易理解,企业发展政策至关重要。完全可以说,与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相比,企业发展政策是更加基础性的政策。但遗憾的是,这种基础性往往得不到应有认识。本文认为,从历史轨迹和未来趋势看,从国内新局和全球变局来看,对我国企业发展政策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将各式各样及蕴含于产业、创新等政策中的涉企业政策进行整理和研究,将中央重要文件中关于企业发展改革的论述进行提炼和充实,在此基础上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发展基本政策,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 一、企业发展政策比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更重要 (一)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为什么在一些国家失效 在经济政策领域,长期以来,无论是研究界还是政策界,宏观经济政策一般而言是关注的焦点;产业政策则被视为所谓的“中观”政策,在不少实行追赶战略的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较受重视且常引起争议;而企业发展政策却没有受到应有重视,这可能因为企业发展是微观领域的议题,人们便认为国家政策只应涉及宏观和中观而不应涉及微观,或者,人们还有可能认为企业发展政策已经蕴含于庞杂的产业政策集合之中。 但是,无论是宏观经济增长还是中观产业发展,企业发展是微观基础,这本是常识。宏观、中观研究框架由于学科发展路径和分析技术手段等原因,却在很大程度上漏掉了这个微观基础,研究界和政策界也很容易把这个微观基础当作是自然而然、业已存在的事物。客观世界并不是这样。美国经济学家罗德里克以亲身经历感叹:拉美某国宏观政策得当,政府赤字和通货膨胀得到很好控制,外汇和资本消除了管制,但是私人投资萧条、经济增长萎靡、贫困率不降反升。[1]日本经济学家大野健一虽然主张实行适当的产业政策,但他也描述了亲身经历:一个非洲国家已经实施了产业发展战略,但其工业发展实际上乏善可陈;一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领导人间道,我国也实施和提升了一些产业政策,但为什么人民继续将资金投入到投机中而不是制造业中?他们为什么不开设更多工厂?大野健一将这些国家的困境概括为“羸弱的私人部门”,并直截了当地指出,东亚一些国家和地区良好的发展表现,其基础是有着活跃的私人部门。[2]他所谓的“私人部门”,实际上是指民间投资设立的企业群体,即以私营企业为主的企业部门。 (二)企业发展政策在当今时代更加重要 如何才能有一个庞大而又活跃、强韧的企业部门?遗憾的是,主流经济学几乎将企业部门视为给定的存在,好像是上帝塑造和赐予的。但实际上,人类经济发展历史很长时期里,企业数量稀少,而且不易长期维持经营。尽管从事经营的个人、家庭也可视为企业,但当今最强大的那些公司制企业,是由一些政府的政策,例如允许股份发行和交易,允许承担有限责任,等等,有力地促进而获得了日新月异的大发展。而本文所谓的企业发展政策,就是指对企业群体的整体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政策,不但包括资本与股份、设立与消亡、权利与责任等方面的政策,也包括税费、融资、雇佣以及企业与政府之间关系、企业与企业之间关系等方面的政策。因此,企业发展政策与宏观政策、产业政策会有所交叠,就像产业政策与宏观政策之间也会有所交叠一样,但将企业发展政策进行独立审视,无疑有助于充分认识其重要性,而不是过分将视线集中在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上。 在当今时代,企业发展政策比产业政策和宏观政策更具重要性。随着科技革命和企业创新日益加快,随着企业竞争日益全球化,国家的经济增长愈加依赖企业活力的焕发,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技术、产业布局的可预测性和可规划性远不像以前那么强;即使政府有着发展某些产业的预想和意志,全球化市场竞争将会导致什么样的产业格局也难以预测,产业格局最终取决于企业群体之间的竞争结局。美国产业组织政策曾经以反垄断为旗帜,将电信巨头贝尔公司拆解为几个公司,但现在美国通信和信息行业的格局已远远超出了拆解时的设想和规划,是信息技术革命和企业间全球化竞争导致了难以预测和预料的改变。日本产业政策曾以汽车业为重点产业,但当今的新能源技术、基于互联网的自动驾驶和人工智能技术会将日本汽车业和全球汽车业带向什么格局,已经远非产业政策可以调控,而最重要的是植根于本土的企业群体要有活力,其中一些企业要有创新力、引领力和全球竞争力。即使当今时代产业政策仍具有一定重要性,但产业政策更加依赖企业发展政策才会发挥较好效果。一份欧盟智库的研究报告就显示,是产业中一些优秀企业给这个产业提供了发展前景和竞争力量,笼统地以一个产业为分析单位往往看不出问题的实质。[3]而宏观政策,受到的关注、吸引到的眼球,实在不应该那么多。标准的宏观政策是总量管理,它的作用非常有限,甚至经济学教科书对总供给这样的概念是否成立尚有质疑。当然,实际中的宏观政策并不那么局限于总量管理,但这恰恰说明宏观之外的经济政策更加重要。宏观政策尽管其松与紧会影响企业的税费负担和融资成本,但当然不能给产业发展指引方向,也不能最终决定竞争的胜出者和败退者,甚至不能保证有足够多的企业诞生和运营,因为高度宽松的宏观政策导致交易盛行、实业凋敝的事例屡见不鲜。 企业发展政策常常被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不应有的光芒所掩盖,甚至许多国家并不一定有系统化的企业发展政策,或者并不容易从产业政策中分离出独立化的企业发展政策,而且,宏观、产业、企业政策的具体举措可能都会涉及到财税、金融、外汇、土地等方面的措施。但只要细致梳理和分析,就可以看到,企业发展政策大量存在于经济发展的实际当中,其中一些,譬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防止超大型企业垄断、规范企业竞争行为、引导企业重组、规范企业破产,已经成为全球普遍性政策,甚至已经法律化。而21世纪以来的全球趋势表明,宏观政策的效力日益衰减,产业政策广受质疑。可以预料,更自觉的、更清晰的企业发展政策在经济政策体系中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且在WTO、G20、OECD等国际协定和国际组织以及国与国双边的政策讨论中也将成为更受关注的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