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20)06-0163-008 无论在理论抑或创作上,二陆(陆机、陆云)对六朝文学都有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建立在二陆经典地位的确立和六朝文学的审美选择上。本文以“经典与选择的双向互生”为引论,以文学代际的变化为枢纽,简要论述二陆与六朝文学的关系。这一问题似乎尚未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 一、引论:经典与选择的双向互生 文学发展,无论是题材拓展抑或艺术创新,都经历一个逐步累积的过程。每一时代文学总是或深或浅地接受前代文学的影响,或浓或淡地打下前代文学的印记。流行于西方的互文性理论,正是以解构传统的文本独立自足的理论为出发点,在文本、主体、文化互文性的逻辑模式上,凸显“影响”的核心元素。无论理论研究如何乱花迷眼,都无法否认文学发展“历时”和“共时”的基本属性。文学发展犹如长江大河,历时的线型特征决定了它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共时的辐射特征又决定了它是一个百川灌河的过程。川流不息取决于上游的存在,百川灌河取决于下游的选择。 所以,文学的影响存在着经典与选择的双向关系。第一,前一时代对后一时代的文学影响,取决于文学经典的形成。文学经典一旦形成,其理论、创作甚至人物情性即成为一种审美范式,或隐或显地投映在文学发展的过程之中。互文理论的所谓文本、主体、文化的逻辑模式正是建立在这一文学现象上。随着二陆文学思想和创作影响的扩大,不仅奠定了二陆在西晋文坛的大家地位,也逐步奠定了二陆在文学史上的经典地位。因此,在东晋南朝的文学发展史上,不断出现二陆影响的身影,也绝非偶然。第二,后一时代对前一时代的文学接受,也取决于当时的文学审美风尚。无论是经典的影响,或是前代文学的影响,都取决于时代的审美风尚。相对于后代来说,前代的经典只是静态的存在,唯有融入时代的审美风尚,才呈现出鲜活的生命力。一个时代的审美风尚,虽然也有经典的影响因子,却又有鲜明的当下性特征。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时代对于前代文学的接受都是一种选择性接受,而不是全盘接受,因而同一经典对后代影响,有不同的路径选择。互文理论所谓文本的断裂性、不确定性也正是建立在这一文学现象之上。二陆之所以对六朝文学影响较为深刻,除了时代比较接近、文学演进轨迹相毗连之外,与六朝代际之间的文学接受也有密切关系。经典的形成与路径的选择,是文学影响不可或缺的二维元素。 当然,文学经典的影响,并非单一的线性关系,而是复杂的错综关系。第一,经典与接受是双向互生的关系。经典对后代的影响,固然取决于其自身的经典地位,但经典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在历代文化消费的接受、传播、阐释过程中逐步产生。因此,经典具有反向生成性。经典一旦生成,又反过来影响文化和文学的生产与消费行为,任何一种新的文化思潮和文学现象的产生,无论如何“新变”,都与文化或文学传统血脉相连。所以,经典具有隐形限定性。二者互相振荡,使文学经典具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所以文学经典与接受影响具有二维互动的关系。第二,经典与时代是整体互动的关系。文学经典只是相对于某一个时代而言,经典既是一个时代文学的代表,又交织在整个时代文学的发展平面中。经典的影响,既具有独立性,又具有时代性。对于后代文学的影响,经典只是基于所在时代文学整体影响的突出案例而已,因此经典的影响与经典的生成时代密切关联,二者具有整体互动性。后人常常将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并称,其中即隐蔽着经典影响往往交织着整个时代影响的复杂关系。因此,讨论二陆对六朝文学的影响,往往基于西晋文学的整体影响之上。 一般来说,“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风的变化多半集中于时代剧烈变化的时期。因此,为了避免论述过于琐屑,本文研究二陆对六朝文学的影响,往往集中于论述对文学代际文风的变化影响。从时间上说,主要集中于两晋、晋宋和齐梁之际;从审美影响上说,主要集中于玄理、情性和声色三点上。 二、玄理:二陆与两晋文风之变 公元316年西晋王朝覆灭,次年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建立了偏安江左长达百年之久的东晋王朝。两晋之际,文学风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徐公持先生《魏晋文学史》曰:“遗落世务,放旷闲适,便成为东晋世族文士文学创作的基本情趣和格调,而这也就成为东晋主流文学风格的核心特征。”[1]这种文学风格的形成,既有深刻的时代原因,也有前代文学影响的印记——其中自然包括二陆对东晋文学的影响。 两晋之际文学的深刻变化,植根于特定的文化土壤。自永嘉至东晋初期,玄风大炽直接影响了文学的审美特质。 东晋玄风大炽,实乃时代使然。一方面,永嘉之乱,异族入侵,西晋旋即覆亡,北方士族南渡,偏安江左,面对山河破碎、两都毁弃,身世飘零与文化飘零的双重感伤时时萦绕心头,于是将“稍尚虚谈”的风气带到江南,希望在崇尚虚无的玄学中,摆脱心理困境,寻求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另一方面,北方士族南渡,既造成南北文化的隔膜,又难免蚕食南方士族的既得利益,存在文化和利益的隐性冲突,于是执政者如谢安、王导,试图通过玄言清谈的方式,协调士族内部关系,促进南北文化融合,从而稳定社会秩序。历史的种种合力,造成东晋玄风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