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发展,企业并购数量不断攀增。在近年来出现的企业并购浪潮中,发生在2015年“股灾”背景下的保险行业资金多起举牌上市公司的现象尤其引人关注。在这其中,宝能系通过二级市场多次收购万科股权并与之争夺企业控制权的事件(简称“宝万之争”),成为国内并购市场极具争议的案例。 并购市场上的宝万之争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宝能系主动出击,利用资本力量收购万科股权,相关行动者都奉行市场逻辑。自从2016年12月以后,随着证监会对并购事件定性的转变,受监管层的政治定性,相关行动者的逻辑发生了转变。原来具有市场优势的宝能开始选择“主动或被动”地退出。处于被动的“万科”在一定程度上“成功”地阻止了宝能的恶意并购。本文从金融社会学的视角,以宝万之争为例,探讨主导并购逻辑转变的机制。 由于宝万之争是发生在我国股票市场的并购事件,该并购事件的公开程度非常高。其一,根据监管要求,作为上市公司的万科必须进行信息披露。其二,由于万科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关注的上市公司并且其时任董事长王石也是明星式企业家。宝万之争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上述这些信息在网络上全部可以获取。基于上述考虑,本文采取网络民族志的研究方法搜集研究资料。在网络民族志中,由于网络社区中的超文本或文本的交换都通过线上发生关系,使得所有“前台”和“背景”等都以文本的形式出现,因此田野中的观察和描述就变成了对在线话语或超文本的阅读分析。本文调查的范围主要包括万科、宝能等公司官方网站、以证监会为代表的政府网站以及相关的财经新闻报道网站,对该主题的网站信息进行长期追寻,并对2015年至今的历史信息深度挖掘和分析。 二、文献综述与分析框架 (一)文献综述 企业并购是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普遍现象,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水平发展到较高程度的体现。并购也是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关注的重要议题。目前针对企业并购成败的研究集中在并购的战略、并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购后的整合以及外部环境等方面,主要有并购战略论、信息不完全论、整合论和外部环境论几种观点。 其一,并购战略论。并购战略论认为并购战略决策失误导致并购失败,这种观点认为企业在并购时出于投机、冒险、盲从等心理进行并购,导致对并购行动的定位出现失误,最终并购失败(吴志军,2001)。 其二,信息不完全论。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完全,使得并购方对目标企业掌握的信息不充分,或由于并购企业管理者的乐观估计,最终可能导致并购方对于目标企业的估价总是高于市场价值,使并购行为以失败结束(Roll,1986)。 其三,并购整合论。并购后的企业整合也决定着并购的成败。黄速建等学者认为,企业并购后没有实行有效的规划和运作进行整合会直接导致并购的失败,这种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缺乏并购前的整合计划、管理水平不能适应企业规模扩张的需要、与被并购企业的组织文化不相容使得企业整合难度增大和缺乏对核心竞争能力的培育等(黄速建、令狐谙,2003)。 其四,外部环境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的二元结构以及上市公司有效退出机制的缺乏也使企业并购利益出现复杂化,同时来自地方政府、国有控股股东等方面的阻力也容易导致并购失败(冯根福、吴林江,2001)。 当前针对宝能系对万科集团发起的股权收购事件,学术界主要从宝能为何能够发起收购以及万科的反收购对策等角度展开研究。相关研究指出,万科公司治理结构的漏洞给宝能以可乘之机,并且在反收购过程中一再陷入被动。如张华等学者认为由于万科属于“董事会中心主义”治理模式,导致其股权结构分散,使得万科很容易成为外部恶意收购的目标(张华、胡海川、卢颖,2018);刘静等学者认为,由于万科章程规定公司股份同股同权,因此董事会在面临收购时没有一票否决权,相当于将万科控制权拱手让给资本市场(刘静、张海凡,2017);还有学者认为万科内部的防御措施也存在漏洞,万科没有设立有效防止或抵御恶意收购的措施和限制等(颜梓鸿、杨怀东,2016)。 上述文献在一定程度上分析了并购成败原因,但还有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分析。从前期并购态势的走向来看,宝能并购战略没有重大失误,也没有出现信息不完备的情况,更没有涉及并购后的整合问题。外部环境论探讨了被并购方一股独大以及地方政府干预并购与宝万之争也不契合。这个理论对中国早期资本市场的并购成败比较具有解释力。万科公司没有出现一股独大和地方政府干预并购情况。针对宝万之争的已有文献侧重万科的公司治理结构缺陷,忽视了其他行动者如宝能、证监会等行动者的作用。 (二)分析框架 已有研究大都遵循一种“效率”和“经济理性”的逻辑,当然在万科控制权争夺案例中,宝能系的每一个行动的确都是基于理性的选择,但是理性选择背后的社会结构和外部环境影响值得关注和解释。在经济学家看来不言自明的理性行为,事实上不是天生的,恰恰是需要解释和分析的。社会学强调理性是社会建构起来的,所以接下来我们通过梳理市场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对该案例提出社会学视角的解释框架。 “市场场域”概念是综合了布迪厄场域理论以及弗雷格斯坦将市场概念化为场域的思想,认为“市场本身就是一个场域”(陈林生,2013),主要说明了市场的形成、运作和动力机制等问题。研究“市场场域”需要遵循布迪厄研究场域的三个步骤:首先,某一特定的场域会受到比它权力更大的场域影响,因此研究某一场域必须研究该场域与其更大的权力场域的关系,甚至是被塑造的关系;其次,场域自身的客观型构关系同样重要,即需要研究场域内的各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最后,要研究场域中行动者的惯习,并且强调行动者与该场域是一个双向互构的建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