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在地化(Glocalization),又译“全球本土化”,作为与全球化研究紧密关联的学术用语,21世纪以来日益受到学术界和社会的关注,它直接指涉全球化、在地化的同时并存及相互影响特质,相关理论和研究关注全球化与在地化的互动以及地方对于全球的影响和建构作用,更新了地方的空间意涵,为全面研究全球化时代的全球与地方社会文化互动进而思考地方实践如何变革世界等问题提供了一种有益的理论视角。 一、背景与萌芽:全球化的推进及其理论反思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全球化在世界各地的推进,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在地化进程也日趋明显,由此萌生了有关全球在地化理论的探讨,同时引发了对全球化理论的进一步反思。 较之18世纪工业革命后的西方殖民扩张,以及20世纪60年代后石油业等跨国企业的正式登场和强力拓展等特征,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全球化更多呈现出“社会各关系扩张”“沟通交流强化”“经济、社会惯习相互渗透”“全球性基础设施出现”①等现代特征,置身连结世界的文化、经济、政治网络,得益于通信网络疾速普及后实时沟通的实现,借助全球性基础设施,许多地方事物不仅相互交流,而且对全球化的影响日益凸显。 这一时期学界对于全球化理论的反思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有关全球化是世界均质化进程的认识。一方面,麦当劳在各地推出迎合当地口味和喜好的商品,以及迪士尼乐园适应当地偏好、调整管理理念的举措,使主张消费均质化的麦当劳化论、强调文化均质化的迪士尼化论等亟待更新;另一方面,如同申遗热潮等反映的那样,在全球化均质化压力下,一些地域文化受到重新审视,呈现多元勃兴态势,恰好成为全球化并非仅均质化进程的现实例证。对此,美国社会学者罗兰·罗伯森(Roland Robertson)从普遍性与个别性关系的角度,认为全球化是“个别事物普遍化”和“普遍事物个别化”的双重进程②。之后,日本社会学者町村敬志亦指出,全球化相互依存性增强的均质化,加之卷入相互关系过程的非均一性,共同构成了“充满张力”的整体③。 第二,有关全球化是市场原理主义一元化进程的观点。讨论的焦点在于: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视为全球化的驱动力,认为全球化首先体现为经济世界一体化等观点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是否仍然合理?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予以否定,认为全球化是复杂的进程,将其驱动力单纯还原为经济因素,是一种“单因世界观”,即“经济主义世界观”④。英国学者戴维·赫尔德(David Held)强调在“社会各关系扩张”形成的网络中,文化等进程对全球化亦有影响⑤。 第三,有关全球化以美国为基准的观点。“全球化反映了普遍的西欧化”及“全球化即美国化”等观点⑥引发了争议,许多研究者一方面并不否认全球化具有以美国为基准的一面,另一方面也指出全球化进程中的众多现象并非美国所独有。而且,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全球化的中心有所转移,并非仅在美国一地。 上述理论反思,不仅为罗伯森等学者探讨全球化进程中全球化与在地化的双向互动关系奠定了基础,而且其他诸多观点——如将全球化视为全球化与在地化并行、同质化与异质化并存的进程,肯定社会、文化因素对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影响,以及关注包括美国在内的地方与全球的互动影响等——亦成为全球在地化理论的重要构成。 二、发轫与发展:从学术用语到研究领域 作为一种学术用语,一般认为,全球在地化概念最初由美国社会学者罗兰·罗伯森于20世纪90年代所创用。该词最初为日本经济领域所造用,将英语“global(全球的)”和“local(在地的)”联缀为“glocal”(全球在地的),进而形成名词化表述“glocalization”(全球在地化),用以表征其“生产某种具有标准意义产品的同时,迎合特定市场或个别爱好以打开产品销路”的基本理念⑦。罗伯森将全球在地化引为学术用语,用以强调全球化与地方反应具有交错、矛盾、融合的复杂关系:全球化是全球化与在地化并行的进程;其间同质化与异质化、普遍性与个别性并存,不可分割;普遍性与个别性的相互渗透以及个别性事物对于普遍性事物影响扩散的重要支撑作用仍将持续⑧。罗伯森有关全球在地化的学术用语及其研究,一方面既有别于当时重视全球化均质化作用的研究,也区别于主张全球化异质化作用即全球化压力具有催生地方文化多元化功效的研究,而更加强调同时关注全球化与在地化进程及其双向互动,进而揭示此前被遮蔽的地方事物对于全球进程的能动作用;另一方面,亦与当时主要从经济、物质方面展开的学术探讨相异,力主还应从社会、文化方面推进研究,这一思路受到萨斯基娅·萨森(Saskia Sassen)、阿尔君·阿帕杜莱(Arjun Appadurai)等全球化研究者的赞同和应用⑨,被称为全球化研究的“文化转向”(cultural turn)。近年来,基于对全球在地化研究文化向度的重视,学界甚至出现了质疑“全球在地化”词汇来自日本经济领域的观点,认为亦有可能源于德国,因为在1990年5月德国总理府举办的“全球变化展”中,“glocal”(全球在地)已被时任巡展策划负责人、塞浦路斯研究所教授曼弗雷德·兰格(Manfred Lange)用以形容三维正交立方体展品“生态魔方”(Rubik's Cube of Ecology)的深层维度,且其“联结全球地方、为生态而努力”的意涵,与全球在地化研究中的全球在地化概念亦成谱系⑩,反映了远离商业实践的理论探讨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