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影评开始:张爱玲影评重梳 对于熟悉张爱玲的读者及研究者而言,一个常被忽略的事实是,她是以撰写英文评论进入文字界的。自1943年1月开始,上海英文杂志《XXth Century》(《二十世纪》)成了她的主要阵地。在这里,她用熟练的英文向读者介绍中国人热络的生活,并对京戏、服装时尚、宗教鬼神等诸多方面都发表了狡黠的评论。更少被人关注的是,她同时还担任了该杂志专栏“On the Screen”(“银幕上”)的影评工作,从1943年5月开始到11月,每个月都有其对当时上映的中国电影的评论。 《XXth Century》②是1941年到1945年间于战时上海发行的一本较为严肃的英文图文月刊,其内容涵盖战争、政治、地理、文化等诸多方面。虽然它的风格并不像一般政治宣传物,但有研究表明这份杂志的资金来源于德国外交部,其总体政治倾向也同属轴心国立场。③主编克劳斯·梅涅特(Klaus Mehnert,1906-1984)出生于莫斯科,父母都是德国人。在俄国革命及一战爆发之后便迁回德国,梅涅特曾在德国与美国求学,并最终于1928年在柏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曾回到苏联为一份德国报纸作驻苏记者。他1936年开始辗转世界各地,在经日来到上海之前,曾在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及夏威夷大学教授政治,战后也曾发表过关于中国和苏联的著作。④ 张爱玲所担任的影评专栏“On the Screen”是该杂志一个较为固定的单元,通常和书评栏(Book Review)一样被安排在该杂志的最后,在张爱玲前后都有其他人撰写影评。1942年2月《二十世纪》上一篇署名Li Sze-Hsun的文章《Chinese Movies》前的编者按中,或许透露了开设这个专栏和介绍这一时期中国电影的原因:“即使在美国电影仍能自由地进入东亚的时候,鼓励读者们关注优秀的中国电影已经是本刊的一个政策。倒不是因为它们比西方电影好,而是因为我们从中看到了未来的可能性。中国的四万万顾客是世界上最大的潜在电影市场。自1月10日——正式向英美宣战的日子——以来,中国现已跟随其他东亚国家的脚步,完全暂停了英美电影的放映,我们大家对日本和中国的电影制作的兴趣本应大大增加。”⑤ 1943年整个下半年,张爱玲为这份杂志共撰写了6篇英文影评,⑥共谈及12部电影,之后她还选出其中两篇改写成中文版《借银灯》和《银宫就学记》,再次发表并收入自己的散文集《流言》。这批英文影评曾以《张爱玲影评五则》为题在台北《联合文学》1987年3月“张爱玲专卷”上发表,内容包括4篇译文和《借银灯》一文的中英文对照。译文经陈炳良和林淑意翻译,分别题为《鸦片战争》《〈万紫千红〉和〈燕迎春〉》《婆媳之间》和《〈秋歌〉和〈乌云盖月〉》。⑦ 这批影评在大陆出版时,只收录了陈炳良翻译的前3篇译文(2002年中国华侨出版社《张爱玲文集·补遗》),同书附录收有周芬伶《张爱玲与电影》一文,其第一节“影评中的电影主张”专门谈论这一批影评,并归纳出张爱玲“似乎偏重影片的‘真实性’和思想内涵,尤其是影片中的中国人心理和风俗的表现,她较少讨论影片的形式与技巧,这些涉及美学上的问题。她较多地批评演员的表现”,属于“印象式的批评”。⑧陈炳良先生曾任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主任,编著有《张爱玲短篇小说论集》(1983年台湾远景出版公司)。其翻译的文章大致准确,但也有一些小问题,如他在《婆媳之间》文后所注“有问号的两部片子原名不详”⑨那样,某些影片名字和其它一些修辞的翻译并不精确,相同的问题也出现在林淑意的译文之中。事实上,在《联合文学》刊载这批影评译文一个月后,即有读者姚克绍致信指出这些影片的正确译名。⑩通过比对张爱玲英文影评的演职员等信息与同时期中文影讯,不难发现正确的译名,如《自由钟》应为《自由魂》,《新旧女性》应为《两代女性》,《燕迎春》应为《回春曲》等等。同时,因为大体上采取意译的准则,陈先生在翻译过程中也常常求简洁而省略了内容,例如在《鸦片战争》里便把林则徐的旧相好是“an enterprising lady”(一个有事业心的女子)这一特点漏掉了。又如,在翻译“孝子是一份全职工作”(its exemplification tends to be a whole-time job)时,原译“时时刻刻去实践孝道”似乎也失去了一些原文的讽刺味道。《联合文学》编辑室则在刊载时指出译者当时的心境:“原文多长句,译者表示没有张爱玲的文笔,而且也不敢擅自发挥,因此‘张迷’如果觉得风格不对,只能责怪译者了。”(11)
影评标题 | 影评发表时间及刊物 | 电影 | 导演 | |
WIFE,VAMP,CHILD(《太太,荡妇,孩子》) | 1943年5月上海《XXth Century》/后改写成中文《借银灯》发表于1944年1月《太平》第3卷第1期 | 梅娘曲 | 屠光启 | |
| | 桃李争春 | 李萍倩 | |
THE OPIUM WAR(《鸦片战争》) | 1943年6月《XXth Century》 | 万世流芳 | 张善琨/朱石麟/卜万苍/马徐维邦 | |
无 | 1943年7月《XXth Century》 | 秋之歌 | 舒适 | |
| | 浮云掩月 | 李萍倩 | |
MOTHERS AND DAUGHTERS-IN-LAW(《婆媳之间》) | 1943年8-9月合刊《XXth Century》 | 自由魂 | 王引 | |
| | 两代女性 | 王引 | |
| | 母亲 | 舒适 | |
无 | 1943年10月《XXth Century》 | 万紫千红 | 方沛霖 | |
| | 回春曲 | 刘琼 | |
CHINA:EDUCATING THE FAMILY(《中国:家庭教育》) | 1943年11月《XXth Century》/后改成中文《银宫就学记》发表于1944年2月7日《太平洋周报》第96期 | 新生 | 高梨痕 | |
| | 渔家女 | 卜万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