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 I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39-8041(2020)10-0116-14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早熟的天才作家路翎40年代中后叶问世的代表作《财主底儿女们》在文坛一直处于不容忽视、但又不无尴尬的境地:洋洋洒洒80万字的巨型体量,雄伟壮阔的史诗性画面,对一代知识人内心酣畅淋漓、虽不无夸张失度但又诚挚深切的展示——都使之成为批评家们难以绕过的里程碑式的作品。胡风在其呱呱坠地之际曾预言,它的出版“是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个重大的事件”,其主要价值在于它“是一首青春底诗,在这首诗里面,激荡着时代底欢乐和痛苦,人民底潜力和追求,青年作家自己的痛哭和高歌”!①与此同时,自《财主底儿女们》出版之后,对它的批评、质疑之声便不绝于耳:它对“五四”以降现实主义创作模式的明显偏离,对人物精神世界及其内在激烈冲突的鲜明展示,与中国传统审美心理的隔膜……都使它成为不少批评者理想的靶子。直至上世纪80年代后中叶,还有研究者在论及路翎与外国文学关系时这样认为:“他试图探入古旧中国社会历史的深层,发现能使整个民族振起的伟力,在进入具体描写时,却往往表现为夸大的倾向,似乎在不无生硬地把人物生活的具体方面,归结到某种重大、然而抽象空洞的命题上去。由对中国人的普遍人性、人物个性气质的中国特征的忽视,也透露出路翎的精神追求本身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实际的空想性质,思想恰恰没有抓牢生活……使画面抽象,使思想朦胧,使意念闪烁不定。”② 除了思想内涵,这部小说在叙述结构模态上也受到不少批评。纵观《财主底儿女们》全书,不难发现,它呈现的是一种丁字形的结构:在第一部中,路翎以横剖面的方式展示了苏州巨富蒋捷三家族内部你死我活的激烈内讧争斗直至最后的分崩离析,而到了第二部中,虽然蒋氏家庭诸多成员依旧出入于字里行间,但其重心则转向蒋家三子蒋纯祖在七七事变后从上海辗转南京、武汉九死一生的逃难经历,以及在重庆附近乡村从事教育工作的历程。由于叙述聚焦点的变化,第二部从先前的横向展示变为对蒋纯祖外部冒险和内心旅程的纵向表现。③显而易见,《财主底儿女们》的这一结构方式是不同寻常的,有人甚至觉得作者是将几种不同题材类型的文本(“家族小说”“成长小说”和“抗日战争”)拼合在一起,多种类型的杂然并存使整部作品失去了内在的有机性,从而凸现出潜伏在文本肌理深处的“分裂”与“含混”。④ 的确,即便不作细密的文本解析,单就阅读感受而言,便可体悟到《财主底儿女们》全书蕴含的巨大的不平衡性,它是从一个激情澎湃的作者心中汩汩流泻而出的雄浑悲怆的乐章,缺乏古典的均衡完美与悠远宁静的气韵。它本身便是冲突频生的现代社会的产物,而上述叙述结构上的所谓“分裂”与“含混”在很大程度上缘于两种不甚相容的模式,即家国叙事与个体精神叙事间的冲突。下文将对此及衍生而出的相关问题作一番辨析。 家国叙事传统的阴影 纵观文学史,中国现代小说中的家国叙事模式源远流长,可追溯到明朝白话小说中的“世情书”,依照鲁迅的看法,它“大率为离合悲欢及发迹变态之事,间杂因果报应,而不甚言灵怪,又缘描摹世态,见其炎凉”。⑤《金瓶梅》及其后面世的《红楼梦》便是这一类型作品的典范,它常以一个或数个家族的兴衰荣枯的命运为叙述主线,对世俗生活进行细腻传神的描绘。到了20世纪,在域外文学思潮与样式的冲击下,这一模式与19世纪盛行于欧洲的现实主义文学相结合,将家族和个体的命运置于国家风云变幻的历史进程的宏大框架内,形成了家国一体化的叙述,并进而成为现实主义写作的强势话语体系的一部分。 乍看之下,《财主底儿女们》在外部形态上遵循沿袭了家国叙事这一模式。全书伊始,它便标明了故事的起始年月——1932年初的“一·二八事变”,收尾于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之际,历时近九年半。而蒋家几代人的命运也正在这风雨飘摇的年月中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老一代人如蒋捷三等相继凋零,新一代成长起来,又快速衰老乃至毁灭:这在蒋家二公子蒋少祖、三公子蒋纯祖身上得到了鲜明的体现。但和第一部的家庭叙事相比,小说第二部的重头戏落在了蒋纯祖个人的成长历程上,而他在第一部中还是个不起眼的小角色,由此小说两大板块在叙述模态上形成了难以逾越的沟堑。这使整部作品在外部形态上的统一性趋于瓦解。 不难发现,蒋纯祖的个人冒险生涯,尤其是从南京出逃后血雨腥风的旷野经验,与兵荒马乱的抗战情景密不可分。实在难以想象,在和平生活的年代,他会有机会亲眼目睹那么多梦魇般的死亡。然而,正如有研究者敏锐察觉到的那样,蒋纯祖的命运遭际与抗战的历史背景有相当程度的游离,并没有严丝合缝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他行动的内驱力很多时候并不是外在环境的刺激,而是他强烈的爱欲冲动。⑥依照德国学者艾里希·奥尔巴赫在《摹仿论》中对法国作家司汤达《红与黑》的阐释,近代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作品文本中虚构人物的性格、生活态度和他们间的关系与人物所处的历史情境紧密结合,政治和社会状况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详尽真切的方式编织到情节的发展进程中。⑦从这一角度审察,《财主底儿女们》(尤其是第二部)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这一轨道,其背景与人物间的关系并不是那么严丝合缝,甚至可以稍加置换而不改变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基本面貌。 接下去要追问的是,《财主底儿女们》第一部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何种模样的世界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