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基于革命与现实的需要,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劳模表彰运动,它涉及了当时边区政府的各行各业、各个阶层和不同人群,自上而下、规模空前、时间跨度大、影响范围广。这其中,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劳模表彰大会的召开,尤其具有坐标意义和开端作用,作为顶层政治动员模式和表彰仪式的探索与设计,它创设的基本内核为日后中国共产党的国家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和资源借鉴,尤其在组织形式和工作方法层面,其历史意义重大。目前,有关此次劳模表彰大会,学界基本没有专题研究。现有研究成果,绝大多数集中于延安劳模表彰运动宏观或微观考察,这些成果中对劳模表彰大会有所涉及者,也仅是约略简述,未能深入探究。①故此,专门考察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劳模表彰大会的召开及其历史意义,成为必要。 一、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劳模表彰大会的筹备及召开 长征之后落脚陕北的中共中央,面临的是自然条件恶劣、经济落后、生产力低下且人口相对较少的西北荒凉之地,不啻于此,与国民党之间的争斗离合也从未间断过,处于夹缝中求生存,生存和革命的双重压力一直紧箍其首。在这样的背景下,总结和继承原有的革命动员经验并不断创新动员方式方法,日益显得紧迫。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的革命竞赛和正反两种典型的宣传与动员机制,苏联劳模表彰运动的兴起和大规模开展,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旌表制度及其文化的深入人心,这些都成为党在延安面临空前压力,探索动员新路径,以期解决现实难题,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开展大规模表彰的重要资源和思想储备。 1943年2月9日,边区政府发布了《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调查历年来农业生产中的劳动英雄予以奖励的命令》,要求各地区专员、各县市长调查历年来农业生产中的劳动英雄,并予以奖励。命令要求“给奖时应召集附近之居民开群众大会举行,并将受奖者的姓名、略历及受奖诸条件,在全县利用各种会议上或民众组织中作宣传,以扩大其影响。”[1]4月3日,边区政府再次发布奖励劳动英雄的命令,下达至各地区和县市。[2] 7月18日,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常驻议会第十一次、政府委员会第五次联席会议做出决定,计划于当年12月1日召开劳动英雄、模范生产者大会及生产展览大会。会议结合过去召开劳动英雄大会与生产展览会的经验,以及全边区一年来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尤其是经济方面的巨大进步,议定召开全区全面性的一次大会。会议同时讨论并通过了关于劳动英雄及模范工作者大会的讨论事项、召集办法、生产展览会的内容、展览办法以及两个大会的会期与注意事项等。此次会议在劳动英雄与模范工作者大会的召集办法中,明确规定了参会人数的名额为450人以及其具体分配比例。此外,还详细地规定了机关人员和群众在分配名额中所占的比例以及选举办法等。[3]10月7日,边区政府再次公布了参加全区第一次劳动英雄与模范生产工作者大会代表的选举办法。共有14项内容,现摘要说明:办法规定,在召开大会之前,各分区以自己为单位,首先举行分区大会,会期定为3至5天;劳动英雄从农村、工厂、合作社、部队、机关和学校内直接从事农业、工业、妇纺、运输、打盐、合作等生产事业的生产者中选出;模范生产工作者从工厂、合作社、部队、机关和学校内直接管理生产的干部中选出;出席全边区大会的代表,由分区大会选出,代表名额为150名至200名;劳动英雄应具备的条件有三:“甲、从事农业、工业、运输、打盐及纺织等生产之一而积极生产,成绩特出;乙、推动他人生产,并获有成绩;丙、恪守法令政策,拥护政府和军队,热爱边区。”模范生产工作者则必须是直接领导或管理生产事业的干部,要求具备的条件为:“甲、对领导管理生产负责,又有办法,因而获有优良成绩;乙、积极参加生产、学习,并有创造;丙、恪守法令政策,并能反对违法舞弊行为。”“凡移难民多的区域,应注意选举移难民中之劳动英雄。转变最好的二流子,亦得被选为劳动英雄。”[4]10月14日,该办法正式被《解放日报》登载。[5]紧接着,边区建设厅再次发出详细指示,要求劳动英雄的人数应占总额半数以上。[6] 为响应和遵循边区政府上述一系列法令,各地纷纷召开奖励劳动英雄与模范生产工作者大会,同时召开生产展览会。根据《解放日报》11月9日的报道,陇东举行了三大盛会,即生产展览会、劳动英雄会与骡马大会,奖励劳动英雄,展示生产成绩,促进物资流通。而生产展览会办得很成功,参观者人流如潮,展出品种类繁多。如农展室的陈列品有“二丈高的麻,七尺高的糜子,廿六斤重的南瓜,五斤重的葡萄,三斤重的洋芋”等等;工展室的展品有“毛呢子布,大花毡毯”等;“到底是劳动英雄美得很”的标语冲击着参观者的视角,参观者的赞叹之语也将这种心理流露得淋漓尽致。譬如,“张耀辉氏写到:‘我看了展览品和生产的标语,真是感动了我,从此以后,我定向生产方面努力,也争取当个劳动英雄,因为这是无上光荣的。’”[7]11月21日的新闻称,绥德分区的生产展览会闭幕,劳动英雄向毛泽东致电以示敬意。电文中写道:“亲爱的毛主席,你是中国人民的救星,你是咱们劳动人民的救星,你使咱们这些过去被人看不起的下苦人,现在翻了身,成为光荣的劳动英雄,咱们实在高兴。咱们心向着你,响应你的一切号召。”[8] 1943年11月26日,边区第一届劳动英雄及模范生产工作者代表大会正式召开,与此同时又召开了历时三个月的边区生产展览会。这次大会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是“中国劳动人民空前荣典”的大会,规模宏大,热闹非凡。参加开幕大会的就有三万多人,来自不同的机关、部队、学校、团体和乡村。中午12时半,全体参会人员,身着崭新冬装,精神饱满,步伐整齐地步入会场。会场由当时民国的国旗及红、蓝、白三色旗环绕装扮。主席台前排列着吴满有、申长林、黄立德、李位、冯云鹏、张振财、刘玉厚、赵占魁、郭凤英、张芝兰、贺保元等劳动英雄与模范生产工作者的肖像。下午1时,即将被表彰的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首先在边区政府办公厅广场上,欢愉地看完延安大学宣传队演出的“向劳动英雄看齐”“赶骡马大会”“兄妹开荒”等秧歌后,在毛泽东、朱德等人巨幅画像的引导下,并在乐队的伴送下,向会场进发。沿途锣鼓喧天、掌声雷动,一个个戴着大红花的表彰对象被迎接进入会场。大会由曹立如宣布开始,最先通过了名誉主席团和主席团名单,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首先发言,他说:像这样盛大的劳动英雄代表大会和生产展览会,在全边区全中国都是空前的。边区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是在党的领袖毛主席……领导下获得的。紧接着发言的还有朱德、邓小平、贺龙、续范亭等,整个讲话一直延至晚上,在通过了其他评判组织名单后,大会在雄壮的口号声中结束。[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