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一冲击颠覆了传统经济学的认知,暴露出现有经济结构的一些短板,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认识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窗口,并为中国经济转型提供了新的动能和思路。对此,我们需要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和探索,分析在疫情这一“非常态”之下经济衰退的形成原因和机制以及“常态经济”与“非常态经济”之间的关系,深入探讨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深层次的结构问题和应变机制。同时,还应认识到,这种冲击具有突发性和暂时性的特点,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属于一种“沉没”损失,影响不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改变不了中国经济向好的基本格局。冲击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疫情的传播周期。随着疫情的结束,经济发展动力依然回归,中国经济自然会进入正常的发展轨道。并且,疫情在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的同时,也刺激出一些机会或正向影响,对此,我们需要在充分认识疫情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的同时,更要充分发掘机会,化危为机,化被动为主动,化消极为积极,赢得新的发展动能,推动中国经济向“灾害适应型经济”转型,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从现有的疫病经济学的研究来看,有关重大疫病对经济的影响文献很多,但国外的研究多集中在实证研究,很少涉及理论的分析及疫情对经济的正向影响,例如,Brainerd & Siegler(2003)研究了1918年流感对20世纪20年代美国工资的影响;Karlsson et al.(2014)研究了1918年流感大流行对瑞典短期和中期经济表现的影响;Fang(2014)分析了1962-1964年全球霍乱大流行对中国农村的影响。Sachs & Malaney(2002),SAMC(2005),RBM(2005),Tewari et al.(2009)研究了疟疾对有关国家经济的影响;Kirigia et al.(2015)研究了埃博拉对有关国家经济的影响。2003年“非典”疫情的暴发推动了中国学术界对疫病灾害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研究,中国学者的研究不仅包括“非典”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如杜乐勋(2003)、施学光(2003)、瞿健(2003)、曾宪植(2003)、张连城和贾金思(2003)、张洪峰和陈红艳(2004)等,而且包括正向或积极影响,如王健和韩康(2003)、杨继瑞(2003)、欧阳进(2003)、鹏已本(2003)、邓海潮和王军(2004)等,这是一个重大进步,可作为本文研究的借鉴。但是,“非典”所造成的冲击远不如此次新冠的冲击,后者产生的挑战更大,值得研究的问题更多、更深刻。现有的研究注重实证,很少从经济理论上来认识疫情的冲击及其造成经济衰退的机制问题。在对策的研究上大多就事论事,没有从经济运行的深层次认识疫情灾害之下的经济转型问题。本文在借鉴现有的研究基础上,从理论高度、经济转型视角来系统研究疫情的冲击问题,提出“灾害适应型经济”转型问题,并总结抗疫经验及抗疫中的国际格局。 本文余下内容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从负面和正向两个方面分析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对抗疫经验加以总结,为疫情的应对和经济转型提供现实基础;第三部分,从理论上分析疫情引发的“非常态”经济模式下衰退的原因与形成机制,并与常态下的经济衰退进行比较,为经济转型提供理论基础;第四部分,论述“灾害适应型经济”的形成机制及实行转型的必要性;第五部分,基于前述理论与实践的基础研究,探讨构建“灾害适应型经济”的框架体系;第六部分,国际格局,即探讨“灾害适应型经济”外延的延伸,打造“灾害适应型外向经济”;第七部分为展望。 二、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及抗疫经验 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影响直接表现为对生产力主体(劳动力)的伤害,造成劳动者丧失劳动力,甚至死亡,进而导致社会生产能力的下降。这种直接的影响又会形成一个传导机制,向经济领域扩散和渗透。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关键是探索其正向的影响,发掘其中的机会,化危为机,推动经济的转型发展。而有关经济主体在发掘和利用机会上也取得了重要经验,值得总结。 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面广,影响到各行各业,我们对其特征加以观察,并对相关的抗疫经验加以总结。 (一)服务业 1.负面影响。疫情产生的需求和供给抑制首先冲击人口流动性、聚集性的服务业,如旅游、餐饮、宾馆、客运、电影、演艺娱乐、教育培训、体育赛事等行业。服务行业的繁荣经常与假期密切联系,而此次疫情的暴发正处在春节“黄金周”。疫情暴发导致服务业大量企业停业,营业收入大幅度下降,甚至归零。进入2020年3月份之后,复工企业逐渐增多,但旅游业全面开业仍比较困难,特别是组团式的大型旅游项目。2020年的“五一”大假期间,为避免疫情传播,各大景区仍不能满负荷运转。并且,随着国外疫情的恶化,许多国家关闭国境,国际航班停飞,在对航空业造成巨大冲击的同时,也对中国的出境游、入境游造成直接冲击,旅游业的全面恢复尚待时日。旅游业的乘数效应大,停业的去乘数效应也大,将直接影响餐饮、宾馆、客运和旅游购物行业,间接影响相关上游产业——制造业。旅游业推迟全面复工,其去乘数效应就会显现出来,进而对相关产业的复苏产生一定的抑制。电影院、演艺娱乐场所、体育赛事等,复工有待疫情的进一步好转。而在农村,遭受重创的领域就是农家乐,自疫情暴发以来一直难以恢复,从而影响农民的收入和就业。整个第一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122680亿元,下降5.2%。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