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经济和人口增长,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等温室气体浓度达到了过去80万年以来的最高水平。鉴于人类活动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密切关系,环境社会科学家强调需要通过理解社会过程解决这些问题。20世纪70年代,人们开始围绕生态环境与现代化问题展开讨论。1972年,《增长的极限》报告提出地球资源不足以支撑经济无限发展,现代化势必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在这一背景下,生产跑步机理论提出,只有去现代化和限制经济发展才能解决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研究重点逐渐转移到现代化和环境保护的平衡上,布伦特兰报告正式使用可持续发展概念,对发展和环境零和博弈的传统观念提出挑战。研究者由此提出生态现代化等积极面向的理论,并成为环境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主题。 全球化时代,以交通和互联网为主干,密集、快速、广泛的联通性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在促成劳动力、资源、信息流动和共享的同时,联通性所伴生的物理和社会过程也深刻影响了自然和社会环境。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上,近年来交通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占到全球碳排放的20%以上。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上,便捷的交通和信息流动可以有效改善地区的地缘位置,促进经济发展,增进交流合作。 尽管高度联通性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令人遗憾的是,当前研究大多来自自然科学领域,关注交通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对其社会属性认识不足。根据生态现代化、世界社会和后物质主义的理论逻辑,交通和信息高度联通虽然带来了一定的环境问题,但在推动科技进步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社会过程将有效缓解和改善环境问题。还有研究发现,社会—环境关系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中存在显著差别:现代性蕴含的改善生态环境的动力机制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体现得更为明显,而生产跑步机理论提出的经济发展的负面环境影响在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更为常见。类似的,高度连通社会也可能在不同类型国家中引发相异的环境效应。因此,如果单纯将联通性看作排放源而忽视其社会效应,并忽视国家发展阶段的差异,可能无法全面认识其环境后果。类似的,在对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中也常常围绕科学性和经济性问题展开,对背后的社会过程及其社会学意义缺乏深入思考。 针对现有研究不足,本文的研究问题是,高度联通社会究竟造成了怎样的环境影响?由于基础设施、管理手段和环境理念等方面的差距,这种影响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是否存在差异性?在联通性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这对于各国的环境策略选择有哪些启示?鉴于温室气体排放在各国的普遍性和重要的环境影响,本文从这一问题入手,运用环境社会学理论,将交通和信息联通性视作现代社会中形塑生态环境的重要物理和社会力量,探索它们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及在各国的差异化后果。 二、高度联通社会及其双重性特征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完善,以交通工具为代表的传统联通方式和以信息网络为代表的新兴联通方式相辅相成,共同搭建起高度联通社会。全球战略研究专家Khanna(2016)将联通性(Connectivity)视为21世纪最具革命性的力量,交通网络和信息技术彻底打破了地缘界限,对经济、文化、环境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江小娟,2017)。社会物理学家将社会交往看作是社会认知的基础,认为不同类型的社会行动者之间直接的、强烈的、积极的互动可以构建信任关系,形成良性的合作行为。便捷的交通和信息连接带来的人与人的直接互动能够促进想法和观点的流动,形成开放、包容、有活力的文化,带来提升社会资本、提高生产率等一系列良性后果(Lazer,Pentland,Adamic,et al.,2009;阿莱克斯·彭特兰,2015)。我国很早就认识到联通性的重要性,提出“经济发展,交通先行”的理念,目前我国公路通车里程、高速铁路里程、铁路营业里程均位居世界前列。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一带一路”建设致力于连通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域,通过促进运输便利化、打造信息网络等举措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双多边合作,实现沿线国家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 高度联通社会具有流动的双重性特征。Urry(2004)将机动车的使用视作工业技术和社会生活的核心连接点,是重塑时间和空间的桥梁,它打破了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的界限,再造了当代主流文化和生活方式。因此,机动车使用带有双重性,它不仅体现了可灵活移动的物质本身,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流动的相互连接的系统”。交通工具制造、基础设施建设和使用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物质和空间,再加上机动车及交通系统在当代社会所处的支配性地位,Urry认为这种由现代交通方式连接起的社会系统是导致资源耗费最重要的原因。笔者认为联通性同样具有类似的特征,一方面体现了基础设施建设、化石燃料燃烧、废气排放等化学物理过程,另一方面也受到我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惯习、社会结构的影响并反作用于这些社会场域,因此需要从物理效应和社会效应两方面出发,才能更好地理解联通性造成的环境影响。 三、温室气体研究的社会学意义 温室气体的排放、造成的风险和治理都与人类社会紧密相连,嵌入在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中,表现出深刻的社会复杂性,体现了自然和社会之间持续拓展和深化的互动过程(洪大用,2017;Beck,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