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期刊的工作信函中,最常见的有约稿信、退稿信,约稿信和退稿信往往有清晰的时代印痕,现在已经很难看到纸质的约稿信和退稿信了。从80年代到90年代,很多期刊都登出启事或告示,不再退稿,退稿信也就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现在的约稿信,不再像50年代或80年代,会很正式地盖上编辑部的公章,其载体大都是电子邮件、手机短信或微信短信,表述形式也比较随意,没有那么正式了。在私人函件中,编者与作者、批评家、记者、编辑同行的信件中,常会有跟期刊发展直接相关的信息。一些作家之间的通信,也有相互通报某一家期刊动态的内容,还有对某一家刊物或某一个编辑“吐槽”的文字,这些信息特别鲜活,读起来时常令人捧腹或扼腕。尽管这些信件都是通过合法的、正当渠道获得的,但因牵涉到个人隐私,不便公开。最近十余年,笔者广泛搜罗,购得各种奇奇怪怪的字纸,譬如旧书刊、旧书信、稿酬单、审稿单、油印资料等,零零碎碎加起来有几千件了。其中有20多封和文学期刊密切相关,这些信件留下了一些已经被大多数人遗忘的文学期刊踪迹。有些问题在当代文学期刊史上还是重要的事件或线索。现以笔者收藏的旧年书信为线索,一封信引出一个话题,以一种比较自由而随性的方式,追寻当代文学期刊的历史踪迹。本文的基本思路是由点到面,从典型个案入手,讨论文学期刊发展中具有普遍性的问题。采取这种面面观的方式,不同部分各有侧重,结构有点像屏风,各个板块之间关联比较松散,趣味性强一些,但逻辑性偏弱一些。正所谓有得有失。 一、省级文学期刊的变迁 期刊组: 我们于一九五○年创刊,刊名《黑龙江文艺》,一九五四年改为《北方文学》(一九五六年10-12改为《北方》),一九六六年五月停刊。一九七三年复刊,刊名《黑龙江文艺》(双月刊),一九七四年改为月刊,一九七八年七月改为《北方文学》至今。 《黑龙江文艺》和《北方文学》是一个刊物,在不同时期,名称不一。和《哈尔滨文艺》没有联系。 北方文学编辑部① 一九八○年八月六日 上面的这封公函是北方文学杂志社寄给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期刊组的,落款处盖有杂志社的公章,寄出邮戳的日期是1980年8月7日,也就是信件所署日期的第二天。 《黑龙江文艺》1950年2月8日创刊,创刊时为周刊,附于《黑龙江日报》出版,当时出版地点为原黑龙江省的省会齐齐哈尔。从1950年10月第36期开始,改刊为《黑龙江文艺报》旬刊,独立出版。1953年7月,黑龙江省文联调整内部机构,将《黑龙江画报》与《黑龙江文艺报》合并,改刊为《黑龙江文艺》半月刊,为综合性文艺刊物,增加了连环画等美术作品。1954年8月,黑龙江省和松江省合省后迁入哈尔滨出版,当时发表的主要是各种群众文艺的演出材料,也有工农兵文艺作品和文艺评论。1956年10月改名为《北方》月刊,主要刊登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文艺评论。1958年9月更名为《北方文学》。1966年5月停刊。1973年2月,黑龙江省革委会创作评论办公室主办的《黑龙江文艺》(试刊第一期)出版,当年共出版6期试刊,1974年改为月刊。1978年黑龙江省文联恢复活动后,黑龙江省文化局将刊物移交给文联,当年第七期再度更名为《北方文学》。 《北方文学》的主办单位曾经为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现在已经易主为黑龙江省委奋斗杂志社。不同时期担任过主编的有关沫南、严辰、鲁琪、黄益庸、陈碧芳、吴宝三、齐光瑞、佟堃等。目前《北方文学》为旬刊,上旬刊发表原创文学作品,中旬刊和下旬刊发表现当代文学、古典文学、外国文学、文学翻译、影视文学、语言学的论文,中旬刊和下旬刊收取版面费。 《北方文学》曾有广泛影响,在其首发作品中,梁晓声的《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1982年第8期)、冰心的《空巢》(1980年第3期)、孙少山的《八百米深处》(1982年第2期)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十七年”时期的工农作家郭先红、高凤阁、韩统良、陈桂珍、刘柏生等,70年代的知青作家梁晓声、张抗抗、陆星儿、肖复兴、刘敬元等,新时期作家阿成、鲍十、孙少山、常新港、王左泓、王立纯等,都是在这片园地里萌芽并成长。迟子建1985年在该刊发表处女作《那丢失的……》(第1期)和成名作《沉睡的大固其固》(第3期),后来调入该刊担任编辑。《北方文学》在培养本土年轻作家方面,确实做出了重要贡献。《北方文学》有一个名为“书话闲话”的特色栏目,发表过很多不拘一格的思想随笔,南帆就将发在这个栏目的文章结集为《文明七巧板》。我读博士期间也在这个栏目发过多篇随笔,记得责任编辑都是白荔荔,其中的一篇《“另一面”和“另一个”》还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在中国当代省级文学期刊发展史上,有三个问题特别值得注意,即创刊时间、不同阶段的改名或改刊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期刊转型问题。当代文学期刊的创刊呈现出潮涌的形式,即某一个阶段一大批期刊集中创办,这种特征和当代文学的制度化运作密切相关。1949年创刊的重要文学期刊有《文艺报》《人民文学》《长江文艺》《河北文艺》等,1950年创办的有《东北文艺》《西北文艺》《北京文艺》《说说唱唱》《山西文艺》《内蒙古文艺》《福建文艺》《江西文艺》《山东文艺》《甘肃文学》等。1950年是当代省级文学期刊集中涌现的年份,作为各级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文学工作者协会(作家协会的前身)的机关刊物,这些刊物基本上和其主办机构同步创建。《文艺报》是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机关刊物,《人民文学》是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的机关刊物,《长江文艺》《东北文艺》《西北文艺》分别是中南区文联、东北区文联、西北区文联的机关刊物,除了《说说唱唱》由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会主办,前面提到的其他省市级文学刊物都由相应省市的文联主办。机关刊物在当代文学刊物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是其主办机构面向作家、文学爱好者的一扇窗口,是发布文艺政策、指导文学活动、展示最新创作成果、组织动员作家、培养新人的重要平台。正如茅盾在《人民文学》的《创刊词》中所言:“作为全国文协的机关刊物,本刊编辑方针当然要遵循全国文协章程中所规定的我们的集团的任务。”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