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当代文学研究而言,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有“历史化”说法,例如1993年朱安玉《当代文学批评的历史化潮流》一文就用“历史化”描述从语言分析”到“新历史主义”的文学批评转向①,不过,“当代文学历史化”成为当代文学批评与研究界的学术话题则是在2007年以后。笔者在中国知网(www.cnki.net)依次检索,“篇名”含有“文学”和“历史化”关键词的各数据库文献,和“篇名”含有“当代文学”和“历史化”关键词的各数据库文献。
年度 | 1993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
文学&历史化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5 | |
当代文学&历史化 | 1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1 | 2 | |
年度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合计 | |
文学&历史化 | 7 | 5 | 1 | 3 | 1 | 4 | 4 | 4 | 6 | 3 | 53 | |
当文学&历史化 | 3 | 4 | 1 | 1 | 1 | 2 | 2 | 3 | 3 | 2 | 23 |
根据历年文献汇总结果,我们可以从数量上看出,无论是就“文学”还是“当代文学”来说,2007年及其以后的“历史化”文献数量呈稳定态势,这说明“历史化”概念在2007年以来才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学术关键词。 从“历史化”概念的学术史梳理角度来看,2007-2008年无疑是极为重要的时间节点。2007年9月,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争鸣》编辑部联合主办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历史观念与方法”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②,与会者在讨论“当代文学学科”和“文学史写作”问题过程中提及“历史化”概念,主要用来指代“当代文学”已有较长的发展历程。2008年,程光炜《当代文学学科的“历史化”》首次明确提出当代文学学科“历史化”概念,作为对当代文学史研究“批评化”和“文论化”的纠偏,即当代文学史研究者对“当代”保持“旁观化”和“陌生化”基础上展开“有距离”的“讨论式”研究③。崔志远发表的《关于当代文学学科“历史化”的思考》④则可以看成是对当代文学学科“历史化”的回应。同年10月,由程光炜召集洪子诚、贺桂梅、蔡翔、吴亮、王尧、季进、罗岗、倪文尖等人,在北京九华山庄就“当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化’”问题进行研讨⑤。自此以后,“历史化”开始成为当代文学会议和学术论文频频提及的关键词之一。 在53篇“篇名”含有“文学”和“历史化”的文献当中,其中23篇为“篇名”含有“当代文学”和“历史化”的文献,这说明“历史化”更像是“当代文学”而不是整个“文学”研究领域的学术关键词,或者说,“当代文学”研究引领了整个文学“历史化”概念表述的潮流。就“当代文学”研究来说,洪子诚、陈思和、程光炜、吴秀明、张清华、郜元宝等一大批学者就“历史化”问题做过专题性论述,但“历史化”概念的指代对象却未必一致。比方说,程光炜《当代文学学科的历史化》运用“历史化”概念讨论“文学史”描述的立场与态度问题⑥;吴秀明《当代文学“历史化”的历史观问题探讨——基于政治和革命的视角》则是用“历史化”来指代当代文学创作与历史叙事的关系⑦;陈晓明《新世纪文学:“去历史化”的汉语小说策略》则是用“历史化”来描述21世纪以来文学的“历史叙事”⑧。 “历史化”概念已经成为“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学术关键词,而不同学者运用“历史化”概念的具体所指又存在着诸多不同。为帮助学术界了解和反思当代文学“历史化”学术现象,本文从“文学创作”“文学研究”“文学史编纂”“学科教育”四个方面,对“当代文学历史化”概念的具体“所指”进行系统归纳,试图揭示以“历史化”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为学术圆点,从当代文学研究的“史学化”趋势,到当代文学史的“重写”和“重返”,至当代文学学科的“学科化”,这样一条学术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