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法国思想家利科尔(Paul Ricoeur,1913-)所关注的解释学问题与其现象学思想是紧密相关的。他不仅面对了现象学的“意义”问题,同时也面对了解释学的“语言和意义”、“解释与主体性”等重大问题。他不仅对现象学解释学有自己独特的贡献,而且对语言哲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问题都有独到的研究。语言问题的深入研究,使他成为现代解释学对话和现代性思考的哲学家,同时,作为胡塞尔《观念》一书的翻译者和注释者,使他在胡塞尔研究方面也具有很高的声望。 作为现代现象学和解释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利科尔的主要代表著作有:《雅斯贝尔斯与实存哲学》(1947),《意志哲学》(1950),《真理与历史》(1955),《论解释:对弗洛伊德的评论》(1965),《胡塞尔:对其现象学的分析》(1967),《解释的冲突:解释学文集》(1969),《生动的隐喻》(1975),《解释理论:话语与剩余意义》(注:Paul Ricoeur,Interpretation Theory:Discourse and the Surplus Meaning,1976.)(1976),《利科尔的哲学》(注:Chales E.Reagan and Darid Stewart ed.The Philosophy of Paul Ricoeur,1978.)(1978),《哲学的主潮》(注:Paul Ricoeur,Main Tends in Philosophy,New York,1979.)(1979)等。 利科尔的现象学之路是从他的《意志哲学》开始的,他通过现象学的描述的方式直观人类的行为和动机、需要和愿望、快乐和痛苦、有限和罪恶的本质。这部书通过人类存在的隐性罪恶的可能性和存在的负面性,以及文化符号背后暴露出来的一些基本东西,去看符号所产生的思想。 在利科尔看来,解释学是通向哲学思辨之路,而思辨存在着各种“解释学冲突”。可以说,利科尔的现象学思想和解释学思想是紧密相连的,他对意志哲学的研究,对精神分析的再分析,对结构主义的考察,使得他得以通过现象学而推进到解释学领域。他在《意志哲学》第一部《自由与自然》中说:“对于我们来说,哲学是对‘是’的沉思,而不是对‘否’的无休止的争论,自由并不打算成为别人逃避之物,却要成为自然的成就。” 一、现象学观念 利科尔对现象学,尤其是对胡塞尔最严格意义上的现象学有精深的研究,这使他相当注重现象学的对事物的“显现方式”。他认为,现象学作为一种独特的问题分析方式,将存在问题放到了括号里,关注事物概念、价值和人的显现方式。利科尔严格地恪守现象学的程序,强调只有走向“事物本身”,重视意识的全部复杂维度,才可以真正从事现象学研究。 利科尔区分出三种现象学研究维度:一是描述分析的维度,其主要职能是对现象加以说明,即对现象的各方面,以及它的意义、意向和意识现象的活动结构加以描述;二是超验的构成的维度,这种超验的构成主要体现在他“意志现象学”方面的写作中,但他对胡塞尔“超验现象学”观念却兴趣不大;三是本体论现象学或意识本体论的维度。区分出三种现象学研究的维度,说明利科尔坚信现象学是能够达到完满哲学的方法,因为“现象学还原”可以将注意力凝聚在事物的显现方式上,使人有可能去把握事物的本质。就此而言,现象学是哲学的开端,但却非哲学的终结。 利科尔的“意志现象学”充分体现在他的《意志哲学》一书中,他为自己提出的现象学描述的任务是:“描述人的有意部分与无意部分的关系,以及对它们的理解”。对有意行为的描述,有三个不同阶段,即做决定的阶段、行为的阶段和回答的阶段。三者紧密相关,构成一个有机的、纯粹描述的现象学视域。当然《意志哲学》的第二卷已具有明显的现象学向解释学的转向,即充分关注人类受骗和失败这些模糊的负面意义问题,考察人类的意志状况,分析恶在其非纯粹形式即罪恶和罪行中的现实性。同时揭示出财产、权力和价值的原本欲望,是处于有限的快乐和无限的幸福之间,分析人类承受的无止境追求是一种自我威胁和现代化陷阱。这样,利科尔在阐明人类生存中隐藏的恶的方面的研究,使他的所谓哲学解释学,超越了纯粹描述的现象学,而成为其从现象学向解释学转向的重要标志。 现象学向解释学转向之后,利科尔出版了多部解释学著作,《解释的冲突》、《论解释:对弗洛伊德的评论》等,其后就转向了文字、对话、日常语言、科学语言、诗学语言的“话语研究”。可以认为,利科尔解释学式的现象学的转变,即是不再将现象学看作是对意识现象的描述并作为自己研究的重要任务,而是将“象征”和“隐喻”的解释、诗歌和科学中的“话语”的“文本解释”,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这一语言学转向使得他的研究中的现象学成分与解释学成分达到了一种新的比例,以至于他不得不在1974年德国现象学研究会上发表论述《现象学与解释学》的纲领性的著作中,就现象学和解释学的成分加以说明:现象学是解释学的必然前提条件,而解释学则是现象学的必然前提条件。这种互为前提条件的说法,使得利科尔的现象学被人称为“解释学的现象学”,当然也有人称他的解释学为“现象学的解释学”,这一点,学界尚未达成共识。 二、解释学的思想 利科尔在实现了哲学的根本转向,即由现象学向解释学方面发展以后,一个最重要的变化是将结构主义的思想与解释学的思想整合在一起,提出一门“批评的解释学”。他面对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的主观阐释学立场和本体论阐释学,提出了自己的批评。进而强调应恢复到某种程度的客观性立场,并只能由认识论的解释论进入本体论解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