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122;J22 [文章编号]1002-3054(2020)06-0046-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262/j.bjsshkxy.bjshkx.200605 作为东印度公司一种较为次要的进口货品。通景贴落画(英人称其为全景式景观壁纸,Panoramic Landscape Wallpaper)相当特殊且小众。特殊在于其既是画作又是壁纸,兼具赏鉴与装饰功能;小众在于其消费者的贵族化和女性化,故较少出现在批量采购的货物清单中,多为公司职员私人购买或散商少量定制,运抵欧洲后通常在拍卖行或通过艺术品经销商高价出售。通景贴落画在中国本土的使用同样不如瓷器、漆器、字画般普及,由于气候潮湿等原因,中国南方地区多以横卷、立轴、斗方、镜心等字画作品装饰墙面,较少使用通景贴落。而在气候干爽的北方,宫廷巨室中出现这种贴落也是相当晚近之事,约在康熙以降朝廷启用西洋传教士画师之后。乾嘉之际,这种贴落画艺术流传至民间,并因其中西合璧的绘画技法及奇妙丰富的东方题材深受西人青睐。东印度公司的崛起使通景贴落传播至西方成为可能,并逐渐成为欧洲上流社会人士的至爱,被用于内饰宫殿、别墅和庄园,至今仍可在英法德等地一睹其华彩遗韵。从通景贴落画的生成、传播及仿制历史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西美术交流的多元面相。 一、源远流长的中国通景及贴落艺术 通景又称“海幔”或“海幕”。是中国画装裱的一种式样,隶属于屏条,也即将数幅屏条组合成一幅内容连贯的巨大画面、并在第一幅左侧及最后一幅右侧镶边的装裱法。通景画源起于原始壁画,至唐五代时已颇为流行。多以山水花鸟、历史故事、民俗瑞应等作为题材,如五代后梁画家关仝(生卒年不详)精于山水,其巨幅通景山水画《秋山晚翠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另有南宋颇负盛名的山水、人物画家李唐(字晞古,1066-1150)亦长于此道,其绢本《江南春图卷》“高一尺二寸五分,长二丈八尺二寸,兼工带写,淡设色,江山緜亘无尽。通景分为四段,首段山半云生,村舍田亩,农夫荷锄……”[1](P41-42)这种跨幅相联、合景为一的画作属传统国画,亦用于围屏、瓷器、笔筒等载体。清代西画东渐,通景画虽承继前朝跨幅连接之形式,画法却已悄然发生变革。 贴落又称贴喽,“贴”即张贴,“落”即揭落,因其既可张贴于墙又可揭落收藏,故称帖落,多指用于裱贴墙面的装饰画,类似今日之壁纸。一般尺幅较大,四围镶边,画心托裱,除墙壁外,还可裱糊于屏风及槅扇。贴落亦源于古代壁画,汉魏时即已出现裱糊书画之屏风,汉成帝“时乘舆幄坐张画屏风,画纣醉踞妲己作长夜之乐”。[2](P4200-4201)这种在漆木或绢帛屏面上彩绘的图画应是贴落之雏形。宋代造纸及装裱技术发展迅速,以纸画或绢画取代隋唐壁画装饰墙面成为可能。明清间教堂、宫廷多用贴落,清宫内务府造办档案中常现该词,多指由宫廷供奉画家绘制的、用于装饰墙面的大型纸本或绢本画。[3](P463)如乾隆四十一年二月二十八日档案有载:“太监胡世杰传旨:宁寿宫转角楼明间西墙,着王幼学等画线法画一幅,得时交造办处贴落。钦此。”[4]此处的“线法画”即指西洋焦点透视画,而王幼学则是清宫著名洋画师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1688-1766)之门徒,[5]圣旨指示王幼学绘制的便是养和精舍明间的通景贴落画。 相较于传统中国通景画,出现在清宫及京城教堂中的通景贴落画有三大特点。首先,它是根据墙面或天顶尺寸专门绘制的、或许还由皇帝指定题材的通景画,如“畅春园集凤轩着郎世宁照长春园含经通景画的意思起稿呈览,画通景画。钦此”。[6](P139)其次,它是一种融合西洋焦点透视、明暗凹凸与中国传统工笔重彩的绘画形式,以迎合帝王贵胄的欣赏趣味为要旨。最后,它善于借景入画,与室内装修或室外景物巧妙衔接,使观者产生空间视觉幻像,从而“延伸”有限的空间。清人赵翼描述京中天主堂郎世宁所绘通景贴落时毫不掩饰其惊叹之情。 南堂内有郎世宁线法画二张,张于厅,事东西壁,高大一如其壁。立西壁下闭一目觑东壁,则曲房洞敞,珠帘尽卷,南窗半启,日光在地。牙笺玉轴,森然满架。有多宝阁焉,古玩纷陈,陆离高下。……(西壁)由堂而内,寝室两重,门户帘栊窗然深静,室内几案遥而望之饬如也,可以入矣。即之则犹然壁也。线法古无之,而其精乃如此,惜古人未之见也。[7](P38) 可见郎氏描景状物、营造虚幻空间的高妙技艺。 好大喜功的乾隆帝对这种气势宏伟、形象逼真的画作情有独钟,曾多次下旨指示宫室内部装饰通景贴落事宜,如“建福宫敬胜斋西四间内,照半亩园糊绢,着郎世宁画藤萝”。[8]建福宫敬胜斋内西四间装饰有巨大的通景贴落画,包括借鉴欧洲教堂或宫室天顶画的室内藤萝棚顶画,可惜此斋于1923年毁于火灾。通景贴落画在乾隆时期臻于极盛,多由郎世宁、王致诚(Jean-Denis Attiret,1702-1768)等西洋画师或掌握西画技巧的如意馆御用画师绘制。据清宫内务府档案记载,宁寿宫倦勤斋西三间、仙楼、东北间、东进间,遂初堂的东配殿、正殿、明间,玉粹轩和养和精舍的明间皆装饰有通景贴落画。[9](P2)此类画作将透视技法对空间的营造发挥到极致,绘画与真实场景浑然一体,使室内空间得到视觉上的扩展和延伸。 试按此法或绘成一室,位置各物,俨若所有,使观之者如历阶级,如入门户,如升堂奥,而不知其为画。[10](P27) 可惜乾隆朝的贴落画现已亡佚殆尽,唯余倦勤斋西、北墙两幅(见图1)。
图1 故宫宁寿宫倦勤斋西四间北墙的通景贴落画 图片来源于故宫博物馆网站.https://www.dpm.org.cn/explore/building/236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