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新诗学案”主持人的话 “百年新诗学案”是由吴思敬教授主持,经教育部批准立项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学案”这一名目,借鉴了古代思想史著作如“宋元学案”“明儒学案”等,又根据百年新诗的发展及研究现状,赋予其新的内涵。它不同于以诗人诗作为中心的诗歌史写作,而是以百年新诗发展过程中的“事”为中心,针对有较大影响的人物、事件、社团、刊物、流派、会议、学术争鸣等,以“学案”的形式予以考察和描述,凸显问题意识,既包括丰富的原生态的诗歌史料,又有编者对相关内容的梳理、综述、考辨与论断。这是一种全新的对百年新诗发展的叙述,从内容上说,它更侧重在新诗与社会的关系、新诗对不同人的心理所产生的影响;从叙述形式上说,它以“事”为核心来安排结构;从方法上说,它强调史料的发掘与整理,让事实说话,寓褒贬于叙述。它的意义不只是在诗歌美学上的,而且也是在诗歌社会学、诗歌伦理学、诗歌文化学上的。本期推出两篇文章:张立群、闫冬妮的《“汪国真现象”与当代诗歌的传播和接受》揭示了“汪国真现象”是当代诗歌进入“市场化时代”的特定产物,深刻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诗歌在出版、消费、阅读和传播等方面的运行逻辑;古远清的《“以现代为貌,以中国为神”——论洛夫诗歌观的蜕变》,则介绍了台湾诗人洛夫诗歌观念由“超现实主义”到“大中国诗观”的转化,对两岸诗学的融合、大中国诗学的构建不无价值。(吴思敬) 无论我们基于怎样的评判立场,仅从诗集发行量来看,汪国真显然创造了当代诗歌的“神话”,并由此成为家喻户晓的诗人。与之相比,是汪国真成名后出版的多部当代诗歌史和为数众多的学院派研究者对其创作避而不谈。这种呈现于传播、接受和研究之间的“裂隙”自是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为此,我们有必要设定以下两个前提:其一,以“汪国真现象”一词涵盖汪国真的创作史、传播史及相关内容,开启论述;其二,选择传播和接受这一有关汪国真诗歌最为重要的线索,进入“汪国真现象”的内部,进而在还原当年场景的过程中揭示其复杂的历史构成。 一、从手抄传播到“汪国真现象” 当1985年汪国真下定决心专门从事诗歌创作时,他肯定并未想到数年之后会掀起关于自己的诗歌热潮。如果说于1984年第10期的《年轻人》杂志发表的《我微笑着走向生活》,后由1985年第3期《青年文摘》和第8期《青年博览》转载,是汪国真第一首在读者群中产生反响的诗,那么,于1988年第2期《追求》杂志上刊发的组诗《年轻的思绪》,后由是年第10期《青年文摘》转载并将其中的《热爱生命》作为当期的卷首语,则为“汪国真现象”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汪国真的诗开始以“手抄本”的形式在北京中学生中流传并逐渐波及各地。结合汪国真于1990年推出的第一、第二部诗集的出版过程可知:最初的“手抄”传播对于“汪国真现象”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汪国真的第一本诗集《年轻的潮——汪国真抒情诗选》,其出版的“契机”是因为北京太平桥中学的一位英语老师在上课期间发现同学们没有认真听讲,而是在下面偷偷传抄汪国真的诗。这位老师回家后将这件事告诉了在学苑出版社编辑部任主任的丈夫孟光。孟光在调查后发现“喜欢汪国真诗的青年读者大有人在,他们一直想买汪国真的诗集却买不到”。于是,便有了学苑出版社“希望以最高的稿酬、最快的速度和最好的装帧来出版汪国真的诗集”①的计划。《年轻的潮》于1990年6月出版,首印2万册,很快售罄,同年8月、11月连续两次加印,印数达7万册。该诗集在是年7月4日被《新闻出版报》列为十大畅销书之一。第二部诗集《年轻的思绪——汪国真抒情诗抄》于1990年8月在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首印4万册,再次打破数年来国内个人诗集的首印纪录。该诗集于1991年获全国图书“金钥匙”奖,而其原型则是山东《济宁日报》女编辑王萍自《青年文摘》上读到《我微笑着走向生活》之后,就默默地记下了汪国真的名字、喜欢上了他的诗。从此之后,王萍开始处处留意汪国真发表在各类报刊上的诗作。她将搜集到的汪国真的诗抄写在一个厚厚的本子上,还精心地做了编排,一共分了十个栏目。在诗集正式出版时,“手抄本诗集内的所有内容,包括最初王萍写下的序都保留在了书中,署名则为:汪国真著,王萍编。”②再次印证汪国真诗歌在当时的传播广度。 《年轻的潮》《年轻的思绪》的成功,自此引发了系列的“连锁反应”:联系在此前汪国真凭借诗作的传抄,先后在《辽宁青年》《中国青年》《文友》等知名刊物开设专栏,1990年10月花城出版社顺势推出第三本诗集《年轻的风》,诗坛显然掀起了“汪国真热”,而媒体将1990年称为“汪国真年”也绝非偶然。在大学校园里掀起传阅汪国真诗歌的热潮之余,汪国真还被北京许多高校团委和学生会盛情邀请,进而掀起了波及全国许多城市的汪国真校园讲演热潮,“诗坛王子”“缪斯最钟爱的男人”等称谓不胫而走。此后,各家出版社纷至沓来,在短短的两三年间,汪国真出版的诗文集就有《汪国真自选诗112首》(中国文学出版社,1991)、《汪国真校园诗选》(浙江文艺出版社,1991)、《汪国真诗文精萃》(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1)、《汪国真自选抒情诗128首:年轻的风流》(群众出版社,1991)、《汪国真自选最新诗文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汪国真爱情诗精品欣赏:青春的情感》(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1)、《汪国真独白》(汪国真、巴丹合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1)、《汪国真自选作品集》(珍藏版,四川文艺出版社,1991)、《汪国真其人其诗》(汪国真、彭俐等著,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1)、《汪国真爱情诗选》(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1)、《汪国真哲思短语》(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1)、《汪国真诗文选》(珍藏版,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1)、《汪国真抒情诗选粹》(知识出版社,1991)、《潇洒的爱——汪国真诗精选》(甘肃人民出版社,1991)、《汪国真诗——99首名篇赏析与批评》(陕西旅游出版社,1992)以及《汪国真抒情诗80首硬笔字帖》(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1)、《汪国真抒情诗钢笔字帖》(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此外,还有由他者编著的《年轻的潇洒——与汪国真对白》(周彦文、贺雄飞编,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1)、《梦中的期待——汪国真抒情诗精选》(作者针诚,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轻的风采——专访汪国真》(李穆编,人民日报出版社,1991)、《汪国真诗歌赏析》(程光炜编著,长江文艺出版社,1991)、《论汪国真的诗》(雪若、梦谷编选,青海人民出版社,1991)……“这种以汪国真为核心形成的诗集出版、诗歌讲座等形式所产生的轰动效应,成为20世纪90年代著名的‘诗歌文化事件’,影响了那一代的年轻人,被媒体称为‘汪国真现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