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题的说明和总体划分 这门课程为自己设定的任务是,提出现象学的基本问题和钻研这些问题;并继续深入到接近解决这些问题的程度范围。现象学必须从它采取作为主题的东西中,和如何研究它的对象中,发展出关于自己的概念。我们的考虑瞄准了这些基本问题的固有的内容和内在的系统关系。目的是实现对这些问题做一基础性的阐明。 反过来说,这意味着我们的目标不是获得有关现代哲学运动中被称为现象学的情况的历史知识。我们并不处理现象学,而是处理现象学本身处理的问题。重复地说,我们不是单纯地为现象学作解释性说明,然后就能报告说,现象学处理的是这一个或那一个的主题;取而代之的是课程就处理这一主题。…… ………………… 我们不打算从某些教条地设定的现象学概念中推演出具体的现象学问题;相反,我们将通过对科学的“哲学一般”的更普遍、更具准备性的讨论,让自己被引导到这些问题。我们将使这一讨论,组织得和西方哲学从古代到黑格尔的主要趋势,内在地相对应。 在古代思想的早期,哲学和一般科学是同一意义。以后,个别的哲学,也即个别的科学,如医学和数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于是“哲学”的术语专指为所有其他特殊科学奠定基础并包括它们在内的一门科学。哲学变成了不折不扣的科学。它越来越把自己当作了第一的和最高的科学,或象德国唯心论时期所称呼的,绝对的科学。如果哲学是绝对的科学,那么以上“科学的哲学”一说就包含一个烦冗的修辞。它随之意味着科学的绝对的科学。其实简单地说“哲学”就足够了。这已经意味着不折不扣的科学。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对“哲学”一词加上一个形容词“科学的”?一门科学,不用说绝对科学,词语本身就有科学的意思。但我们提出“科学的哲学”,主要因为流行的哲学概念不仅损害,而且甚至否定它作为不折不扣的科学的特点。这些哲学的概念不仅是当代的,而且是同哲学作为科学存在以来向着科学的哲学发展的整个时期相始终的。照这些观点看,哲学不单单是,也非首先是理论科学,而是我们观察事物及其相互联系和对待它们的态度的实践指南,用来调整和指导我们对生存及其意义的理解。哲学是世界的和生活的智慧,或用现今流行的说法,哲学是用来提供一种世界观(Weltanschauung)的。于是科学的哲学就可以提出来用以反对作为世界观的哲学。 ……………… (二)哲学的概念;哲学和世界观 在讨论科学的哲学和作为世界观的哲学的区别时,适当的做法是从后一概念,并从“世界观”这一术语开始。“世界观”一词不是来自希腊语或拉丁语的翻译,它们没有kosnotheoria这类说法。“世界观”一词是德语专门的铸造物,事实上就是在哲学内部铸造的。它首次以其本来意义出现在康德的《判断力批判》中——在凝视给予感官的世界的意义之上的“世界—直观”,或如康德所说,mundus sensibilis,就象在最广泛的意义上直接领会自然那样看待世界。歌德和亚历山大·冯·洪堡都据此方式运用此词。这一用法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在浪漫主义并主要是谢林赋予“世界观”的新意义的影响下寿终正寝。谢林在《自然哲学体系纲要导论》(1799年)中说:“知性以双重方式表现出生产性,或者是盲目和无意识的,或者是自由和有意识的:在世界观上是无意识地生产性的,在创造理想世界上是有意识地生产性的。”(《谢林著作集》,曼弗雷德·施略特编,卷二,271页)这里世界观已直接从“感性—观察”的指称转向了知性,虽然是无意识的知性。此外生产性的因素,直觉独立的构形过程得到了强调。这样此词接近了我们今天熟悉的意义,一种自我实现的、生产性的也是有意识的,领会和解释存在者构成的宇宙的方式。谢林还谈到了世界观的图式论,一个将出现和成形了的不同的可能有的世界观图式化的形式,以这样的方式来理解,一个世界观不必定以理论的意图和以理论科学的工具创造出来。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谈到了“道德的世界观”。(《黑格尔全集》,格洛克纳编,卷二,461及以下各页)柯勒斯(Goerres,1776-1849,浪漫派作家,民间故事整理者——译注)发明了“诗性世界观”的用法。兰克谈到“宗教的基督教的世界观”,这个概念有时是民主主义的,有时是虚无主义的,或者甚至是中世纪的世界观。施莱尔马赫说:“仅仅是我们的世界观使得我们对上帝的知识变完善。”俾斯麦有次给新婚妻子写信:“聪明人中间有好奇怪的世界观!”通过以上列举的“世界观”可能有的形式,问题变清楚了,这一术语所意谓的东西,不仅是将自然事物构建进来的概念化,而且同时也是人的此在的感官和目的的诠释,因而也是历史的诠释。…… 无论从来源上或和运用的关系上,世界观都不是理论知识性质的。它不象认识获得的一个所有物,简单地保留在记忆里。不如说,它是有条理的信念性质的事,多少外露地和直接地规定了当前生活中的事务。世界观照其意义来说,在任何特定时间下,总是和特殊的暂时的此在发生联系。通过这一同此在的联系,世界观指导着此在,并是压力之下的力量之源,不管世界观取决于迷信和偏见,或基于纯粹的科学知识和经验,甚或象通常情况下是迷信与知识、偏见与严肃的理智的混合物,情况全都一样,没有任何根本的东西发生变化。 ……哲学的世界观是公开与明确地,或无论如何是占着优势地,由哲学即理论的思索精心制造出来的一种,并用以排斥对世界和此在所作的艺术的和宗教的解释。这一世界观不是哲学的副产品;不如说它的培育养成是哲学本身适切的目标与本性。就在这一概念上哲学是世界观的哲学,哲学充当世界观。如果采用关于世界的理论知识的形式的哲学,目的在于世界的普遍性东西和人类的最终极的东西——世界和人生由何而来,向何处去,为的什么——于是这就把它同特殊科学区分开来了,后者总是只考虑世界和人类的特殊部门;也同艺术的与宗教的态度区分开来,它们从一开始就并不以理论的态度为基础。看起来似乎毫无问题,哲学作为自身的目标有一个世界观的构成。…… 如果哲学是世界观的科学构成,那么“科学的哲学”和“作为世界观的哲学”的区别也就不存在了。两者共同组成哲学的根本,以致实际上得到极度强调的是世界观的任务。这一点看来也是康德的观点,他把哲学的科学特征置于新的基础上。我们只需回忆一下他在《逻辑学导论》里所作的有关“学院式的哲学概念和宇宙式的哲学概念”的分殊。这里我们转向一个经常被引用的康德式区分,它清楚地支持在科学的哲学和作为世界观的哲学之间进行分界,或更确切说,证明一个事实,虽然对康德本人把哲学的科学特点当作核心的问题,他照样把哲学领会成哲学的世界观。 ………………… 康德这一关于经院意义上的哲学和世界主义意义上的哲学的区分,是否同科学的哲学和作为世界观的哲学的区分相一致呢?既是又不。说是,因为康德毕竟在哲学的概念内部作出了一个区分,并在这一区分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生存的目的与限度问题。说不,因为宇宙式意义的哲学没有要发展出一个被指定意义上的世界观的任务。康德心目中最终作为宇宙式意义的哲学的任务所具有的,虽然未能说得如此清楚,但别无它物,只是一个先验的并因而是本体论式的关于哲学特性的定义,这一特性属于人类此在的本质的属性,它总体上也规定了世界观的概念。(见《纯粹理性批判》,B844)作为人类此在的本质属性的最基本的先验定义,康德承认的命题是:人是作为他自身的目的而生存的存在。宇宙式意义的哲学,就象康德理解的,也不得不同本质属性的诸定义打交道。它不寻求对纯粹是具体地获知的世界和纯粹是具体地生存的人生进行特殊的具体的评说,而是寻求限定什么是属于世界一般的,什么是属于此在一般的,并因而限定什么是属于世界观一般的。在康德那里,宇宙式意义的哲学,恰好具有和学院式意义的哲学相同的方法论特点,除开那些康德见不到两者的联系的理由(我们不准备在此进一步详细讨论)。更简明地说,他看不到在一个共同的发源地上建立两个概念的基础。我们将在以后处理这问题。现在只有一点是清楚了。如果哲学被当成世界观的科学构成,那是不该怪罪康德的。从根本上康德只承认哲学是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