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的理性神学批判对于19世纪基督教神学的震撼是深刻的。蒂利希在其经典著作《基督教思想史》中指出,康德对于19世纪基督教神学的影响甚至超过了黑格尔和施莱尔马赫〔1〕。 针对基督教神学传统中存在的理性僭妄,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全部结论在于:纯粹理性无力达到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真理。康德的这一结论受到近现代基督教神学家的普遍赞扬,即使像巴特这样深深植根于经典基督教传统的正统神学家,也对康德的理性神学批判保持高度尊重。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对于基督教神学的真正贡献在于,在基督教神学史上一个特殊的历史时刻,这一著作深刻而精辟地指出了面对无限存在的人类纯粹理性的有限性。在这个意义上,康德的确以某种方式表达了基督教新教的思想原则。犹如柏拉图之被称为基督教奥古斯丁主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之被称为基督教托马斯主义的哲学家,康德则被称之为基督教路德主义的哲学家〔2〕。事实上,无论是新教还是天主教,20 世纪的基督教神学泰斗(巴特、奥托、拉纳和蒂利希)无不把康德的理性神学批判作为现时代基督教神学发展必须经历的一个思想环节。康德的理性神学批判已经构成理解现时代基督教神学内核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契机。本文旨在考察康德的理性神学批判及其对现时代基督教神学的思想意义,同时考察现时代基督教神学尤其是蒂利希的神学思想对于康德的超越。 一、纯粹理性无力达到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真理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重大主题是形而上学的历史和未来命运。康德在这里提出了那个对于整个哲学史影响深远的问题:形而上学如何可能?这一问题的锋芒所向,乃是那个在基督教神学史上振聋发聩的问题:先验神学如何可能?康德全部先验神学批判的结论在于:纯粹理性不可能证明上帝存在。康德的这一结论对于近现代基督教神学发展的建设性意义是不可估量的。 在《纯粹理性的思想》一章中,康德指出,根据纯粹理性证明上帝的存在,其实质在于把纯粹理性的理想实在化,从而把纯粹理性的理想变成先验神学的对象。从纯粹理性出发证明上帝的存在只有三种可能途径,即关于上帝存在的自然神学证明、宇宙论证明和本体论证明。其中,自然神学证明以宇宙论证明为基础,而宇宙论证明则以本体论证明为基础。因此,关于上帝存在的唯一可能的证明乃是从理性的纯粹概念出发的本体论证明〔3〕,揭示了本体论证明的逻辑缺陷,就动摇了宇宙论证明和自然神学证明的基础,从而摧毁了全部先验神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康德对于本体论证明的批判成为基督教神学史上令人瞩目的历史性事件。 尽人皆知,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最初由安瑟伦提出。安瑟伦本体论证明的推论形式如下:上帝是不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东西(大前提);不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东西决不能被设想为不存在(小前提);上帝存在(结论)〔4〕。 (笛卡儿本体论证明的推论形式在原则上与安瑟伦相同〔5〕,这里从略。)毋庸置疑, 本体论证明的实质乃是从上帝的观念推出上帝的存在。 在康德看来,本体论证明的逻辑缺陷恰恰在于把纯粹理性的先验理想实在化。先验理想作为绝对必然的东西被理性确认为一切存在的根据。理性需要这个适合于绝对必然性的概念,即绝对必然的存在者的概念,却进而推出最高存在者作为一切存在的原始根据必然以绝对必然性存在。对康德来说,上帝的观念作为一个绝对必然的存在者的概念仅仅是纯粹理性的理想。在上帝的纯粹概念中只有思想的纯粹形式,理性无法通过先验方式确知作为纯粹思维对象的上帝的客观实在性,理性无法从最高存在者的概念推出上帝的存在。本体论证明混淆了逻辑的谓词和实在的谓词,“存在”这一概念作为逻辑的谓词(只是判断的系词,用来肯定谓词对主词的关系)只能在分析命题中表达逻辑上的一贯性;而实在的谓词则必须在综合命题中扩大主词的概念,对于事物做出现实的规定。因此,康德认为,存在这一概念不是实在的谓词,不是一个表达可以添加在主词的概念之上的概念的谓词。混淆逻辑的谓词和实在的谓词,乃是混淆逻辑的必然性与现实的必然性。本体论证明把存在概念纳入上帝的先验概念之中,再根据同一律推出上帝必然存在。康德认为这一证明完全无效。“最高存在者”这一概念无法使理性确知上帝存在的客观实在性。康德说,“当我把一个存在者思考为最高实在性时,总还是留存着一个问题,即它是否存在着”〔6〕。康德指出, 本体论证明的问题在于观念与存在的混淆,从上帝的观念推出上帝的存在,犹如把概念中的一百个“泰拉”当作现实中的一百个“泰拉”! 众所周知,在基督教思想史上,高尼罗和托马斯早在康德之前就对安瑟伦的本体论证明进行批判。康德对于本体论证明的批判乃是对于高尼罗和托马斯基本立场的继承,这一立场的基本点在于:上帝的观念不能成为上帝存在的原因。就通过纯粹理性确认上帝存在这一目的而言,本体论证明完全无效。 继康德批判之后,黑格尔首先对安瑟伦本体论证明进行哲学辩护。黑格尔把作为绝对理念的上帝看成概念与客观性的同一、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本体论证明把上帝理解为思维与存在之同一,这是安瑟伦的巨大功绩。本体论证明的形式缺陷在于它的循环论证:证明的结论已经包含在证明的前提之中。上帝存在这一信仰命题是由上帝的完善性来保证的,而上帝的完善性同样是一个信仰命题。尽管如此,黑格尔坚持认为,就把上帝理解为思维与存在之同一而言,安瑟伦的观点比康德更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