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尼(Michael Polanyi 1891~1976)是获诺贝尔化学奖的英国著名物理化学家和哲学家。他首倡的个人认识论在当代思想界引起很大反响。誉之者曰,他的哲学是认识论的第三次“哥白尼革命”,毁之者嗤之为“蒙味主义者”,“不入学院哲学之流”。笔者认为,尽管其理论本身并非尽善尽美,但他的个人认识论无疑提供了一个融合当代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思潮的新视角。 立论基石——意会认知与个人知识 波兰尼的被誉为第三次“哥白尼革命”的后批判哲学,是对笛卡尔的唯理主义怀疑论和休谟的经验主义怀疑论的辩证否定,又与康德的折衷主义的批判哲学有别,更不同于非理性主义。波氏认识论革命的要旨在于从个人之知的深层重新发现人之存在。危机中的人怎样从人可以建构自己的经验这个发现中自赎呢?他认为:“知觉统合的逻辑可以作为发现的逻辑的模式。”〔1〕 他借用格式塔心理学一则实验:取两张不同照片,透过立体镜双孔各看一张,我们立刻见到一幅立体景像。波氏认为知觉活动中存在着意会认知结构。“当我们由于注意某种另外的东西(B )而相信我们觉察了某种东西(A)时,我们不过是对A的附带觉察。因此我们集中注意的东西B有A的意义。我们集中注意的对象B通常是可辨认的, 而附带觉察的东西,象A,可能是不可辨认的。这两种类型的觉察相互排斥。 当我们转移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到一直附带觉察的东西时,它就失去了先前的意义。简言之,这就是意会认识的结构。”〔2〕他举例说明道, 人们学骑自行车时,注意焦点是看前方并保持平衡,此时可以觉察到自己手脚的肌肉活动却不能同时注意肌肉如何运动,否则就跌倒。因此在学骑车的认知活动中人对保持方向和平衡感的认知与对肌肉活动的认知之间存在着一种意会认知结构。 意会认知是认识者心领神会却默然不能或无意以言语形式表达的致知活动。它具有三元结构即认知者、附带觉察和集中觉察。认知个人在注意立体景像的同时对两张不同照片、视觉活动等的觉察就是附带觉察,而对由附带线索统合而成的在注意焦点上的立体景像的觉察就是集中觉察。立体景像这个知觉经验是由意向性活动将附带部分的线索如不同照片等进行完形。建构的方式是统合。因此,人是认识和知识的建构者;整个认知和知识始终围绕着人这轴心。 波氏分析意会认知结构道:“意会认知统合一个连续统一体的所有成分使我们明了这些成分构成了这个连续统一体。通过集中觉察对附带觉察的边际作用可以认识如何统合,这就是意会认知的功能结构。这也使人们明白了连续统一体怎样起作用的,这揭示了其部分意义。我们就有了意会认知的语义层面。由于连续统一体是有较高原理作为一个整体而非其孤立的部分来控制,连续统一体就被看作不同于其部分的集合。其较高原理赋予连续统一体以形状和活力,通常也会产生附加的新特征。我们就有了意会认知的现象学的层面。”〔3 〕“由近端项向远端项的注意在现象上引起了一个转换:这两种表象统合为一个表象。被感知的对象反映了实在的大小,颜色和形状;这就是意会认知的现象学的伴物——它告知我们的面前存在一个真实的连续统一体。这就是意会认知的形而上学的意义。因此,意会认知的活动意味着承认其认知结果是实在的一个方面,并以不可言传的方式揭示了无穷的未知的真理。”〔4〕这就是说经验结构由四个层面建构: 一、功能关系。经验的建构是个人在注意焦点对象的同时对附带觉察部分的统合,因此在作为远端项的焦点的整体与作为近端项的附带部分之间有一种统合的功能关系。这种功能关系是不可还原(不可逆)的。例如如果注意转注于附带部分(照片)则经验整体(立体图景)就立刻消解了。二、现象结构。我们注意焦点所见的经验(立体景像)具有与其附带线索不同的新的感觉质地(明显的深度、立体感等)的型式。附带部分隐于其统合而成的型式的现象之中,对此我们意会而知。三、语义。经验现象的意义是在我们注意焦点上明示出的“接合意义”,它不是自生自在的,而是由人在统合附带部分时赋予现象整体的。现象的意义又是对其部分线索隐示的意义的诠释。四、认知个人的意会认知活动不单纯是知觉的认知活动,而且也是实在的“本体映射”。“我对未尽显其自身的实在的定义是实在乃是如何关于实在的知识的难以界定的期望的表达。”〔5 〕这种“本体映射”的普遍意向使个人的建构经验的意会认知中具有超越个体的普遍的客观性,因此,波氏称个人知识为客观知识。 总之,个人认识结构首先是觉察连续统一体,由人对对象的集中觉察和附带觉察统合而成个人经验。个人经验中具有功能关系、现象和语义以及内蕴于表象中的实在本质映射的意向性。在作为客观世界的“本体映射”于人的意向性的边际控制下,并且在作为附带部分的积淀于主体的个人存在如知识、情感、价值等参与下,个人通过意会认知结构将主体的个人存在如知识、情感、价值等参与下,个人通过意会认知结构将主体和客体统合形成人的初始经验。这是人类一切认识活动和知识的基础。 视界融合——“我—它、我—你、我—我” 人类的认知操作活动中还存在着活动连续统一体结构即概念化与身体化的同一。以往认识论注重知识形成过程中抽象的概念化活动,而波兰尼则着重分析了身体化,“知觉中的身体活动方式可以进一步概括为所有知识和思想的生理基础。只有当注意其它事物时我们才觉察到身体,而身体也只是被感知事物的集合。我们身体的各部分是观察外界客观事物的工具和操作外物的工具。我们对世界的每次意识都依赖于身体与接触时的意会认知以及我们身体对这些接触的复杂反应。这就是我们身体在宇宙中的独特地位。”〔6〕波氏举例道,当我们用探针测穴时, 在集中觉察洞穴的同时附带觉察到探针刺激手掌的感觉。操作熟练后,我们感觉针触及洞穴时尤如手指直接触摸。作为线索和工具是意会结构的近侧项;而集中觉察的对象是远侧项。意会认知结构是认知个人由近及远建构经验的前延性致知结构。每个人都首先以自身存在为基本工具。身是自在的自然存在,由生理、物理和化学等自然的原则支配。身也是自在的社会存在,它包括以文化形式如习惯、信念等和积淀于个人存在中的传统以及人的情感、价值等,它可以决定个人认知操作的特定方式以及个人知识的特点。身体又是自为的,在心的边际控制下如在普遍意向的引领下,人承负起道德义务和责任,介入情感和价值等,进行身体体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