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近代哲学中的人学思想的发展,大体上可归结为两条基本路径:第一条基本路径是感性人学。这一派哲学家适应注重功利和现实幸福的时代要求,在主要思想倾向上,他们一般从唯物主义感觉论出发,以人的自然属性来说明人的本质,其主要代表有培根、霍布斯、 洛克、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和德国的费尔巴哈等。感性人学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培根、霍布斯、洛克为第一阶段,他们奠定了感性人学的基础。 弗兰西斯·培根是欧洲近代人学思想的肇始者。他以唯物主义经验论为思想基础,以经验归纳法为基本方法来建构自己的人学理论。他提出了“人是自然的仆役和解释者”、“知识与人的力量合二为一”、“建立人对万物统治的帝国”等著名论断,试图对人的问题进行系统、综合的研究和探讨,从而建立一门不同于以往的伦理科学即人的学说。培根的思想对以后感性人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霍布斯继培根之后进一步研究了人。他以机械唯物主义哲学为基础,用力学和几何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解释和论证人的本质及其活动。他认为,人就是一架按照力学规律进行活动的机器。人的一切情感、欲望是服从因果规律的人体机械运动的表现,它们的发生、变化和消失,始终离不开机械力的作用。霍布斯对文艺复兴以后兴起的人性善论和培根的人性论持否定和怀疑态度。他从感觉论出发,针锋相对地提出人性自私论,并把自私说成是普遍的人类本性。这是符合当时资产阶段的利益要求的,但也反映了他在理论上的偏颇性,因而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尖锐批评。 洛克利用培根和霍布斯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原则,系统地探讨了人的情感、欲望,人的认识、理性、良心和人的自由、平等、幸福等问题。他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而平等的,是有理智和语言的过社会生活的动物。人的本性是追求幸福、避免不幸,每个人的目的都是为了保全自己和自己的权利。他说:“在重压下呻吟的人,自然要努力挣脱脖子上套着的锁链。”〔1〕他不同意霍布斯的人与人关系的思想, 认为人与人的关系是和平的、善意的互助关系。洛克还探讨了人的自由问题,他的自由观对18世纪法国启蒙学者产生了极大影响。 18世纪法国启蒙学者的人学思想是感性人学发展的第二阶段。主要代表是伏尔泰、卢梭、爱尔维修、狄德罗、霍尔巴赫等,他们把培根等人奠定基础的感性人学原则,结合自己对人的看法,运用于分析人和人的社会生活实践。这是感性人学从理论到实践的阶段。他们都从唯物主义经验论哲学出发,把人当作感性的人、环境的产物。卢梭明确地把人作为他的哲学研究的中心和着重解决的问题,提出要确立和形成完备的关于人的知识。他提出了研究人的方法论原则即“通过人去研究社会,通过社会去研究人”,认为“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卢梭的人学思想在18世纪的法国独树一帜,代表了当时人学思想的最高水平。爱尔维修、霍尔巴赫等人把人当作物质性的实体,提出人的“肉体的感受性乃是人的唯一动力”。“快乐和痛苦永远是支配人的行动的唯一原则”〔2〕等观点,认为一切人都应该享有的生命、财产、自由、平等等自然权利即“天赋人权”神圣不可侵犯。法国18世纪的人学思想是法国大革命的直接理论基础,对近代后期资产阶级人学思想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形成,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19世纪德国的费尔巴哈集感性人学之大成,把感性人学推向最高峰,是感性人学发展的第三阶段。他把自己的哲学直接定名为人本学,并从感性主义出发,力图系统地探讨人的起源、人的本质、人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从而全面、完整地理解人。他通过批判当时的宗教神学人学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思辨人学,提出“人是人的作品,是文化、历史的产物”、〔3〕“人是作为类而存在的”、 “人的存在只归功于感性”〔4〕等著名论断。他把人看作生物学的、感性的人,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发现了人的社会性本质。虽然费尔巴哈由于社会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局限性,使他没有科学地解释人的社会性、历史性,而“把人的本质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纯自然地联系起来的共同性。”〔5〕然而这并不妨碍他代表了感性人学发展的最高成就。 欧洲近代哲学中的人学思想发展的第二条基本路径是理性人学。这一派的哲学家,在主要思想倾向上,继承古希腊哲学中的理性主义传统,用人的理性、精神属性来解释人的存在,说明人的本质,揭示人的生活目的。他们高举理性大旗,倡导思想解放,弘扬人的自由、平等、博爱、尊严和价值等。理性人学的形成和发展,是欧洲17、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和科学文化发展的结果,也是资产阶级关于人的存在、人的本性、人与人的关系、人的价值的理论表现。理性人学由笛卡尔开创,在斯宾诺莎的哲学中得到全面系统的发展,通过康德对德国古典哲学、人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笛卡尔是近代理性人学的开创者。他运用理性主义的哲学原则和普遍怀疑的方法,第一次把人的思想对思想活动本身的肯定和认识当作哲学的出发点和第一原理。他通过“我思故我在”对人的存在作出一种崭新的本体论规定。他强调理性的绝对权威,认为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永远只许听从理性的证明”,而理性就是人的“判断和辨别真假的能力”。理性是人生而具有的,是人的本性、自我的本质。笛卡尔所奠定的这一基础成为西方近代理性人学的出发点。 斯宾诺莎继承和发展了笛卡尔确立的理性人学原则,是欧洲大陆理性人学的主要代表。他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神或实体是人的身心存在和活动的根本原因,自然的本性就是人的本性。但他又强调对人的本质不能离开人群而单从个人去理解,而必须从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中去理解。人的本性是自爱自保,人与人的关系是“人对人是神”的平等协作、互相交换、和谐友爱的关系。斯宾诺莎还系统地探讨了人的自由,认为自由是人的天赋权利,任何人都不得剥夺。他的自由观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革命性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