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本性问题是与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密切相关的重大哲学问题。80年代以来,由于中国人价值观念的嬗变,价值的本性问题遂成为哲学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他们围绕价值范畴的哲学定义展开争鸣,大致形成“属性说”、“实体说”、“关系说”和“目的说”等四大类意见〔1〕,迄今仍无定论。纵观西方哲学发展史,对此问题历来众说纷纭,一般可归属于价值的主观论和客观论两大派,它们的某些观点直接影响现今的价值定义之争。因此,具体考察和剖析价值主观论和客观论的基本观点及其错误的认识根源,对于科学地揭示价值本性和进行价值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拟从这方面作些初步探析,以求教于专家学者。 一、价值主观论的基本观点 在西方哲学史上,价值主观论的思想渊源,可追溯至古希腊智者派首领普罗泰戈拉,他第一次从一般意义上提出了以人为价值尺度的观点。他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2〕在普氏看来, 一切事物都是因与人这个主体相关联而存在的,所以,“人就是衡量一切事物的价值的准绳。”〔3〕 在近代西方哲学史上,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被认为是价值主观论的典型代表之一。他具体探讨了普氏关于“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的内涵,认为某一事物的价值不在于该事物本身,而在于人对事物的欲求和追求,在于人的愿望能否得到满足。他指出:“任何事物并不是我们追求它、愿望它、寻求它或欲求它,因为我们以为它是好的;而是正与此相反,我们判定某种东西是好的,因为我们追求它、愿望它、寻求它或欲求它。”〔4〕可见, 斯宾诺莎从对价值的主体性的探讨中引出了价值的主观性的结论。 斯宾诺莎的价值论在现代西方哲学史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文德尔班、罗素、培里等西方哲学家都继承并彻底发挥了斯氏的主观价值论思想。 文德尔班作为德国新康德主义者价值哲学创始人之一,在研究价值的本质问题时,进一步发挥了斯宾诺莎的价值主观论,断言价值与客观事物本身的属性毫不相干,它只取决于主体的心灵对事物的欲求与追求,而主体的欲求和追求表现为主体对事物的情感和意志,所以,归根到底价值取决于主体的情感和意志。文德尔班在其《哲学概论》一书中十分露骨地宣称:“价值决不能作为对象本身的特性,它是相对于一个估价的心灵而言……抽开意志和情感,就不会有价值这个东西。”〔5〕 英国大哲学家罗素是文德尔班价值观的追随者。他站在逻辑经验论的立场上,强调价值问题处在科学的范围以外,在许多场合,人们对同一事物的价值判断截然相反。所以,价值不是与人的感觉无关的经验事实,而是人的情感的表达形式,客观事物本身决无价值的内在根据。罗素说:“当我们断定这个或那个价值时,我们是在表达我们的情感”〔6〕, “根本不可能找到任何可以证明这个或那个具有内在价值的论据。”〔7〕 美国新实在主义者培里,赞成文德尔班和罗素关于价值取决于人的情感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价值兴趣说”,认为人对事物有情感,恰好表明人对事物发生了某种兴趣,事物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人们对它发生了兴趣,而事物价值的大小则取决于被满足的兴趣的多寡。他指出:“当某一件事物(或任何事物)是某种兴趣(或任何兴趣)所在的对象时,这件事物在原初的和一般的意义上,它就是有价值的,或者说凡是兴趣所在的对象事实上便是有价值的。”〔8 〕“如果满足一种兴趣是好的,满足两种兴趣就更好些,而满足一切兴趣就是最好的。”〔9〕 由以上考察可知,价值主观论者都认为价值是与客体无关的纯主观的东西。客观事物(客体)本身无所谓价值,事物的价值纯粹是由人(主体)赋予的,它取决于人的欲求、愿望、情感、意志、兴趣等主观因素,而与客观事物本身及其属性没有任何联系。这就是西方哲学史上价值主观论的基本观点。 价值主观论确有某些合理之处:第一,它正确地指出了事物的价值与人(主体)的活动的相关性。的确,纯粹的客观事物作为一种客体,其本身无所谓价值,无论是人类产生以前的自然界,还是距离我们遥远的类星体,都只是一种自在之物,而不是一种为我之物,因而都是无价值的。只有当客观事物纳入人的对象性活动领域,成为人所认识和改造的对象,才产生了对人有益还是有害、能否满足人的某种需要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人的需要等问题,即客体对主体的作用和意义的问题,亦即价值问题。在此意义上,人们不能把价值简单地归结为客体的存在及其内在属性。这一点恰好切中了价值客观论的要害。第二,它还敏锐地察觉到了价值与人的主体性的关联。价值确实离不开主体的情感、意志、愿望、欲求、兴趣等主观性因素。同样是鸦片,若有人经常吸食,就会摧残他的身心健康;若有人用于医疗,则可以镇痛和祛病强身。如果离开主体的特定欲求,客体及其属性就谈不上有何种价值。 价值的主观论亦有严重缺陷。它夸大价值与事实的对立,片面强调人的主体性对价值的决定性,而忽视或否定客体性能对价值的制约性。 诚然,价值是离不开主体的欲求、情感和兴趣的,但是人们为什么对甲事物产生某种欲求、情感和兴趣而对乙事物产生另一种欲求、情感和兴趣呢?这是因为事物的价值是与其客观属性和功能相关的。例如,在寒冷的冬天,人们对棉衣产生御寒的兴趣和欲求,而对面包只产生食用的兴趣和欲求,原因在于棉衣本身具有给人御寒的性能,面包本身具有给人充饥的性能。这说明客观事物的性能作为一种事实,已潜在地包含着对人的价值,人们对某种事物的兴趣和欲求正是以该事物的客观性能为根据的。因此,价值虽说不等于事实,但事实毕竟是形成价值的客观基础;价值虽说离不开主体性,但它又绝不取决于主体的欲求、情感、意志、愿望和兴趣等主观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