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310(2020)04-0046-10 1950年4月,已经回国将近半年的老舍在为晨光出版公司出版的《骆驼祥子》所写的序言中,大致回顾了这部小说自诞生以来所经历的多舛命运。首先,“连载还未登完,战事即起”①,这也直接影响了该书在国内的传播;不过在国内备受冷落的“祥子”在大洋彼岸却享受到了很高的待遇。随着1945年《骆驼祥子》英译本在美国的出版,美国各大报刊大都对其给予了极高关注。②“祥子”在美国的异常“走红”也让好莱坞的电影从业者们从中窥得商机,于是,将这部小说改编成电影进行二次传播就变得顺理成章起来。但由于各种原因,改编一事无疾而终,老舍对此也流露出了一丝遗憾的意味:“好莱坞一家中国电影公司曾决定采用此书,制为电影片,但未成功,而且或者永远没有实现的希望。”③ 老舍口中这次未成功的改编经历,具体所指的是1947年底至1948年11月期间,好莱坞著名美籍华人摄影师黄宗霑(James Wong Howe)对《骆驼祥子》所进行的一次“影像化”尝试。对于黄宗霑的这次电影改编,当时国内媒体普遍都给予了密切的关注,并进行了持续跟进的报道。尽管改编一事最终未能成型,但这在当时也算是一件较为轰动的社会事件。遗憾的是,后人对于这一事件的研究并不充分,对此事尚存的一些误读需要被澄清。比如,黄宗霑是否是第一个试图将《骆驼祥子》进行影视化改编的人?最终促成他改编该书的契机又是什么?他与老舍对于改编剧本最核心的分歧是什么?这背后又反映出世人对他有怎样的误读?为什么会有人对这次电影改编一事持否定态度?这种舆论又是如何影响到老舍本人的?这些都是本文试图去回答的问题。 或许是黄宗霑的光芒过于“耀眼”,以至于后来的研究者们在回顾《骆驼祥子》的“影像化”过程时,往往也容易先入为主地认为,最初试图把小说《骆驼祥子》影视化的就是黄宗霑无疑。④但据笔者考察后发现,这样的说法其实是不严谨的,因为早在黄宗霑之前,想要试图翻拍《骆驼祥子》的另有他人,尽管他们也只是停留在初步的构想阶段,最终并未付诸于实践。根据笔者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来看,最初有意改编《骆驼祥子》的竟是伪满洲国的电影机构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简称“满映”)。1942年6月25日,日伪宣传刊物《戏剧报》刊登了一条名为《老舍作品〈骆驼祥子〉将拍制影片》的新闻:“文艺作品扮上银幕者,如《茶花女》,《日出》,《雷雨》,《原野》,《少奶奶的扇子》等片,演出成绩,均得好评,兹悉‘满映’,疑将文学家老舍作品《骆驼祥子》改编电影剧,拍制电影,并改名为《月明之夜》。”⑤ “满映”为何有意选择《骆驼祥子》进行电影改编?限于资料的有限,其背后的动机,我们不得而知。但不应忽略的一个事实是,在当时的伪满洲国,根据文艺作品改编成电影与戏剧的趋势是十分明显的。戏剧方面,改编剧的发展十分繁盛的,“一方面移植挪用国外的文学作品改译成中国剧本进行演出,如法国莫里哀的《悭吝人》、小仲马的《茶花女》,俄国果戈里的《钦差大臣》,美国话剧《钱》等;另一方面,将中国文学作品改编成戏剧对或对原有话剧加以增删上映,如张恨水的小说《啼笑因缘》、《金粉世家》,曹禺的话剧《雷雨》、《北京人》、以及根据巴金小说改编的剧作《家》等。”⑥电影方面,“满映”的导演也经常从现代与古典的文艺作品中汲取灵感和素材。1941年上映的《天上人间》便是根据张恨水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此外《豹子头林冲》(1942)与《燕青与李师师》(1943)则是根据《水浒传》的相关情节改编而来。 当然,彼时身处重庆,身心俱疲的老舍,恐怕根本无暇顾及“祥子”的命运,也并不知晓“祥子”曾有被沦为日本人进行殖民宣传的工具的“危险”。直到抗战胜利,美国那边传来消息,由伊文·金(Even King)翻译的英文版《骆驼祥子》(译本名为Rickshaw Boy)广受好评,“祥子”才再一次引起了老舍以及国内社会的广泛关注。该书在被美国著名读书俱乐部“每月一书俱乐部”(Book-of-the-Month Club)评为“八月之选”(The Book-of-the-Month Club Selection For August)两个月后,老舍在与友人的信件交流中首次袒露出对于此事的看法:“‘骆驼’因无国际版税法,无法要美金。美国的批评极佳,销路可观,或者因此也许‘施舍’给我一点,唯无确息耳。”⑦伊文·金翻译的《骆驼祥子》最早出现在国内媒体应该是在1946年5月《现代英语》杂志第6期第4卷上。也因此,1945年9月份的老舍可能还并未曾读过这一译本,自然也就不清楚其作品已经被译者强行修改,把悲剧的结尾,改为大团圆的结局,此时的他所担心的只是能否拿到版税的问题。 毋庸讳言,对于《骆驼祥子》版税的争取确实构成了老舍在1946年的春天前往美国的私人动机之一,而除此之外的另一个动机则是为了促成这部小说的电影改编。根据老舍友人王敬康的回忆文章可知,老舍在动身去美国前,曾对他谈到好莱坞有意将《骆驼祥子》拍成电影,因此,他“希望好莱坞在采取他的小说摄成电影时,他能收集一笔款子,能对国内的文化人做一点有益的工作。”⑧包就是说,在出国之前,老舍就已经知道自己的小说被好莱坞看中,并有望拍成电影。但具体是哪一家公司,他却并未说明。不过根据其他材料的佐证似乎可以证明是华纳兄弟电影公司(以下简称华纳公司)。首先,1946年4月到6月间,老舍和曹禺曾一起到好莱坞参观,并出席了电影文学家协会的欢迎会。在此期间,华纳公司还特意为老舍和曹禺拍摄了一部新闻短片,在美国各地上映。另据当时新闻记载,经常有好莱坞负责人到老舍和曹禺的住所让他们写剧本,所以有理由相信想要改编老舍《骆驼祥子》的正是华纳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