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209(2020)04-0025-11 在当今全球化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特征和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频繁地出现在国家、地方和高校的政策与计划中。在众多高等教育国际化特征中,学生流动是高等教育国际化最重要的表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指出,1999年至2004年间,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学生总数超过250万人,增长了41%。在过去的十年里,国际学生的数量又经历了一次快速增长,到2016年已经达到500万人,并很有可能在未来几年继续增长①。要想更好地理解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学生国际流动的方向以及流动的特征,评估其对不同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影响,重点是要明确影响学生流动的推力因素和拉力因素。推力因素作用于本国的学生,促使他们选择到海外学习。拉力因素作用于“东道国”(host country),使这个国家对国际学生具有吸引力。学生的国际流动即推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对于不同时期内的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影响学生流动的主导因素不同,学生流动的方向和特征也不尽相同。因此,设计一个系统的推拉因素分析框架,可以从比较的角度更好地分析哪些因素推动了学生出国学习,哪些因素将学生吸引到具体的国家学习。 二、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在国外关于学生国际流动的动因研究中,以“推拉”理论(Push-Pull Theory)认可度最高,也最为典型。19世纪末,美国社会学家莱温斯坦(Ernst G.Ravenstein)最早对人口迁移的规律进行了研究。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归纳为“推力”,即原居地的排斥力,和“拉力”,即移入地所具有的吸引力②。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学者唐纳德·博格(D.J.Bogue)对推拉理论进行了系统阐释。他认为人口流出地的不利因素是“推力”占主导,人口流入地的有利因素是“拉力”占主导③。1966年,美国学者埃弗雷特·李(Evereet S.Lee)提出了推拉理论的完整分析框架,人口流入地和流出地同时存在“推力”与“拉力”的作用,指出“中间障碍”(如文化障碍和物质障碍等),是影响人口流动的第三个因素④。康明斯(Cummings)是国际上最早将推拉理论应用于研究学生国际流动的学者之一。他认为,影响学生国际流动的动因除了“推力”与“拉力”之外,还包括其他一系列因素,如流出国的政治环境、留学政策;流入国的经济水平、大学国际声誉等⑤。1992年,玛丽·麦克马洪(Mary E.McMahon)同样将推拉理论用于分析学生国际流动因素,她探究了18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学生选择到美国留学的社会学原因⑥。1998年,菲利普·阿特巴赫(Phillip G.Altbach)认为学生的国际流动是流出国的“推力”与流入国的“拉力”综合作用的结果⑦。2002年,苏塔(Soutar)和特纳(Turner)运用推拉理论对2485名留学澳大利亚的亚洲学生的留学动因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推力”与“拉力”所涵盖的具体因素⑧。此后,在国外研究中推拉理论被广泛运用于学生国际流动领域。提到最多的“推”的因素包括经济原因、政治原因、高等教育质量差、高等教育机会缺乏等;“拉”的因素包括接收国的大学声望和排名、奖学金、国际化程度等。 综述推拉理论在解释影响全球范围内学生流动的研究成果后,我们发现西方国家在学生流动推拉理论领域仍占据主导地位,为学生国际流动提供了宏观的指导框架。但是,国外学者的研究基本上都是以发达国家为主体,普遍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主要涉及发达国家对于学生的拉力因素和发展中国家对于学生的推力因素,尤其强调了教育机会、经济发展程度和政治环境等客观因素对学生流动的影响,最后提供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学生国际流动因素分析模型,而忽视了发展中国家的拉力因素和发达国家的推力因素,以及影响学生流动的主观因素。 与国外相比,国内学者的学生流动推拉理论研究应该说是受到了国外的影响,主要参考了阿特巴赫的八推力与七拉力因素分析模型,但提出了更多的影响因素,内容更加丰富。除传统的推拉因素外,国内学者更加重视学生个人因素(个人能力、家庭教育背景、需求程度、成就感等)对留学决策的影响,在特定的宏观背景下,探索学生流动的本质及内外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这些因素的重要程度进行了排序。李梅从内因和外因的角度分析了学生国际流动。内因包括家庭、主观愿望等;外因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因素⑨。李玥基于推拉理论的视角分析了来华非洲留学生回国的因素⑩。姬冰澌和徐莉运用推拉理论研究了留美中国学生回国就业的因素(11)。李秀珍和马万华运用推拉理论探究了来华韩国留学生回国就业的因素(12)。国内关于“推拉理论与学生国际流动”的研究多以定性分析为主,包括对流出国和流入国的相关因素进行了比较,但定量研究相对较少。总的来说,国内学者的推拉因素模型是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体,主要用于分析中国内地学生为什么出国留学(输出国推力)或不出国留学(输出国拉力),这一模型是否可以分析其他国家的学生流动现象,仍有待实证研究的进一步验证。此外,国内学者提出的经济、教育等外在因素与内在因素中的个人经济、教育等因素在分类上有重叠的部分。 总体而言,通过综述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目前的学生流动推拉理论研究还不尽完善,其不足之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现有的推拉理论涉及的影响因素复杂繁多,但缺乏对这些因素的分类与整理。中国学者通过实证研究,把影响学生流动的因素初步归纳为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因素,但内外因素在不同维度上的具体分类还有待完善,尚未形成适用性强的推拉因素分析框架。(2)先期研究多是从发展中国家的推力因素和发达国家的拉力因素的角度展开,对发展中国家的拉力因素和发达国家的推力因素关注较少。虽然国际学生的流动方向仍以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流动为主,但我们也要意识到,国际学生流动的范围和规模在近几年已经发生了变化,全球学生流动格局此消彼长。因此,有必要从发展中国家吸引国际学生的拉力因素和发达国家失去国际学生的推力因素进行新的探索。(3)先期研究多是从国家层面的角度分析政治、经济、教育、社会等外部因素对学生流动决策的影响,几乎没有从地方政府和高校的角度对这些外部因素加以分析,不能很好地从宏观上解释国际学生流动的原因。(4)现有的推拉模型忽视了留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无法解释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学生作出留学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