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标识性概念和主平台探析 黄凯锋(上海社会科学院)徐锐(上海政法学院)/《上海文化》,2020.6.26~34,38 文化的标识性概念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文化在历史和发展中经过沉淀、总结和升华的结晶,能够体现该文化的本质和特征,反映该文化中最深层次价值观念的概念范畴,是作为文化结构中处于最重要和最基础性地位的精神文化的核心。新冠病毒疫情发生以来,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而生成的中国抗疫模式,诸如“党的统一领导”“举国体制”“群防群治”和“封闭隔离”等成功经验,在西方“普世价值”的观照下却被扭曲为非民主制国家的弊病,不能不引起深思。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以及“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的要求。因此,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首要任务就是深入挖掘中国文化的精神实质,精准提炼出能够准确表达、描述中华文化的精髓和核心价值观念的标识性概念。在提炼和构建中华文化标识性概念的过程中,既要防止被标新立异的“炒概念”所吸引,也要防止被胡乱套用的“伪概念”所诱惑,更要防止被一味迎合西方的“洋概念”所误导。当代中华文化标识性概念的凝炼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和基因,服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塑造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为观照,符合文化的国际传播规律,能够“融通中外”并获得广泛共识,体现中华文化的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和时代性。 “和而不同”凝炼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理念。首先,“和而不同”体现了身体与心灵之间关系和谐的思想。儒家把“修身”作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身心合一的和谐是个体实现安身立命和自我发展的基础。其次,还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的思想。中国传统社会主张从“和而不同”出发来建构社会生活与礼仪交往的原则与规范,“和而不同”成为儒家倡导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道德规范。再次,是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和谐的思想。中国传统道家主张人与自然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统一的整体,认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高境界就是“天人合一”,因此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的和谐相处之道。第四是体现了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和谐思想。 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识性概念:公平正义。公正的思想首先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从孔子在《论语·季氏》中提出的“均无贫,和无寡”,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再到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公平正义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价值和核心优势,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新型国际关系的定位。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与内在要求。从空想社会主义的扬弃,到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实践,实现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一诞生就做出的最大选择和承诺,是马克思所描述的人类自由而全面解放的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当前中国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所致力于解决的重要任务。公平正义更是国际社会共同认同和追求的价值目标。从古希腊城邦对公平正义的道德至善的追求,到近代欧美的公平正义观,再到公平正义在当代西方世界的发展,均充分表明,包括中华文明在内的世界文明发展几千年至今,从未停止过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公平正义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也是当代世界的共同追求。公平正义的理念能够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当代国际社会获得基本共识。 融通中西文明的标识性概念: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在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时曾指出:“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球化时代东西方文明相互作用、相互吸收、相互交融而形成的新概念和新范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充分吸收了人类文明的最新发展成果,既是对多元文明相互尊重的理性表达,也是融通中西文明的典范,它“内在地超越了‘普世价值’的推广与输出,走向了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价值认同、追求与共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既充分彰显了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与中国力量,也为应对全球多元文明的冲突,实现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的精神追求与价值取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理念的新探索,也是对人类社会总体发展规律的宏观认识与整体把握,更是应对与解答世界问题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