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20)04-0153-06 类书是辑录文献中的史实典故、名物制度、诗赋文章、丽词骈语等,按类或按韵编排以便寻检和征引的工具书,一般部头较大,被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类书在四部分类中归属于“子部”,但正如《四库全书总目·类书》序所言,“类事之书,兼收四部,而非经、非史、非子、非集,四部之内,乃无可归”①。可见,将类书归入“子部”,是为了遵循传统四部分类,考虑到子部相对于其他三部的驳杂属性,实属不得已而为之。吴承学先生认为:“正因类书不专主一门,故能包罗万有,往往体现了编撰者对于整个知识体系的总结,自然也反映出对文学学术的认识,是文学研究的重要史源。”② 《四库全书》作为大型丛书,子部包括收录类书65部和存目类书217部,合计282部,其中,综合性和专科性类书皆有。历朝历代的综合性类书大多有“艺文(部/类)”“杂文部”“文部”“文学(部/类)”“文章门”等专门收录各种文体的部类。很多综合性类书中保存了丰富的文体论史料,成为我们研究文体时取用不尽的宝库,在古代文体学研究上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四库馆臣在收录古今类书时相当慎重,多加甄选,所收类书能够代表中国类书的各种类型和整体编撰水平。所以,我们可以将《四库全书》子部类书作为研究对象和范围,分析类书在研究中国古代文体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价值。 一、《四库全书》子部类书收录文体概况 《四库全书》子部收录的65部类书中,有20多部辑录了与文体相关的内容。这些类书中,有的在文体方面着意较多,文体分类较为细致,文体史料也相对丰富;有的偶尔论及文体体式或者风格特征,所收文体数量有限。为便于直观理解,我们将《四库全书》中文体史料相对丰富的类书收录文体的概况列表呈现(见表1)。 通过《四库全书》类书收录文体的概况可以看出,这些类书绝大多数专门独立于一个部类收录文体。从类书体例上看,其中既有专门收录史料典故的类书,如《北堂书钞》和《太平御览》;又有既收录史料也收录范文的类书,如《艺文类聚》《古今事文类聚》《经济类编》《御定渊鉴类函》等。它们收录文体的数量虽然多少不一,多的达37类,少者只有9类,但是基本上涵盖了古代常见的文体类型。不同类书在收录文体上的区别,与类书的体例、整体规模和编撰目的密切相关,同时也与文体自身的发展规律相适应。 二、《四库全书》子部类书收录文体的方式 根据类书规模、编撰目的等外在因素的不同,又受限于编撰体例,不同类书在收录和解释文体时,采用了不同的方式。 1.集中收录文体的方式 根据类书集中收录文体的不同情况,我们还可以将之再细分为如下几类: 第一类,以“标题隶事”之法收录文体史料者。《北堂书钞》首创“标题隶事”之法进行编排,如卷102“艺文部”“赋”下,收录的有名为“敷布其义”“古诗之流”“以情义为主以事类为佐”“可以为大夫”“贾谊升堂相如入室”③等与“赋”体密切相关的意义、规范、典故等史料。 表1 《四库全书》子部类书收录文体概况
类书名称 | 部类名称 | 文体名称 | 文体数量 | |
《艺文类聚》 | 杂文部 | 史传、集序、诗、赋、七、连珠、书、檄、移 | 9 | |
《北堂书钞》 | 艺文部 | 诗、赋、颂、箴、连珠、碑、诔、哀辞、吊文、诏、敕、章、表、书记、符、檄 | 18 | |
《白孔六帖》 | 卷86、87 | 诗、赋、颂、论、铭、诔、箴、碑、檄、射策 | 10 | |
《太平御览》 | 文部 | 诗、赋、颂、赞、箴、碑、铭、铭志、七辞、连珠、御制、诏、策、诰、教、诫、章表、奏、劾奏、驳奏、论、议、笺、启、书记、诔、吊文、哀辞、哀策、檄、移、露布、符、券契、铁券、过所、零丁 | 37 | |
《事物纪原》 | 经籍艺文部 | 诗(五言、七言、律格、联句、唱和、次韵)、赋、论、策、议、赞、颂、箴、连珠 | 9 | |
《古今事文类聚》 | 别集·文章部 | 诏、制(表附)、露布、檄(移文附)、箴、铭、颂(赞附)、诗、赋、连珠、判 | 11(14) | |
《玉海》 | 艺文辞学指南 | 记、志、传、录、诗(歌)、赋、箴、铭、碑、颂、奏疏、策、论、序、赞、经制、诰、诏、表(贺、谢、进书、进贡、陈表)、露布、檄、箴、铭、记、赞(颂、说附)、序 | 16(17)11(13) | |
《翰苑新书》 | 别集卷1—12 | 劄子、劄、奏状、致语、朱表、青词、疏语、册文、祝文、祭文 | 10 | |
《经济类编》 | 文学类 | 玺书(附诏)、书、檄、书问、奏记、赞、颂、序、赠言、自解、设论 | 11(12) | |
《山堂肆考》 | 文学 | 诗、赋、志、诔、赞、铭、论、颂、箴、书问、露布、檄 | 12 | |
《御定渊鉴类函》 | 文学部 | 诏(敕附)、制诰、章奏、表、书记、檄、移、图、谶、符、诗、赋、七、颂、箴、铭、集序、论、射策、连珠、诔、碑文、哀辞、吊文 | 2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