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伊朗核设施受到了“震网”(Stuxnet)病毒感染,造成大量离心机被摧毁,核研发进程受到影响。震网攻击是历史上首个通过网络对关键基础设施造成物理伤害的现实案例,一经媒体报道,即在全球范围内掀起轩然大波。①作为一种武器化的网络工具,震网病毒本身的精密程度、入侵过程中的隐蔽性及潜在杀伤力陡然增加了国家的不安全感,促使攻防、威慑和战争等经典安全概念在网络领域得到再度延展。而震网攻击事件本身则改变了国际行为体之间的传统冲突形式,打开了所谓“网络战”(cyber warfare)的“潘多拉魔盒”,将“进攻性网络行动”(offensive cyber operations)与“网络防御”(cyber defense)等概念置于国际舞台的聚光灯下。② 震网攻击事件既是国际安全领域的一次“范式转换”,也是自冷战结束以来网络空间生态发展演进的集中写照。随着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的长足进步,网络空间作为一个战略领域的重要意义日趋凸显。在国际治理机制滞后甚至趋于失灵的状态下,基于政治目标的军事行为开始逐渐取代原有基于经济目标的犯罪行为,构成网络安全议题的核心要素,其直接结果便是传统地缘政治格局因难以溯源的进攻性网络行动而趋于模糊,行为体间的低烈度网络冲突频发。在这种背景下,各国际行为体基于典型的现实主义逻辑,以加强能力建设和诉诸战略博弈的方式捍卫自身利益,并积极争取在该领域的权力。这种无序状态成为当前国际政治领域的一个重要注脚,即“网络空间军事化”(militarization of cyberspace)。 作为一种实际发生的趋势,国际社会的网络空间军事化在震网攻击事件后逐步凸显,并随时间推移而日益加深。不过,国内外学界有关网络安全的理论性探索对其着墨不多,而各类实证研究大多从网络空间军事化进程的某个侧面展开,缺乏对这一趋势的全局性思考与理性反思。那么,网络空间军事化的实质是什么?在当前网络空间国际规则模糊、全球治理范式尚不明确的背景下,这种趋势给当前国际政治环境带来何种影响?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是拓宽现有安全认知、完善全球公域建设的应有之意。实际上,网络空间军事化是安全困境的产物,既是当前网络空间不安全状态的重要诱因,也是其导致的结果。为证实这一观点,本文将首先梳理网络空间军事化的具体表现与特征,进而分析网络空间呈现这一趋势的原因以及给国际政治格局带来的影响,最后探讨国际社会缓解这一趋势负面影响的手段及其限度。 一、网络空间军事化:问题与研究 网络空间军事化是指各国将与网络空间相关的资源、技术持续投入军事和安全领域以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③尽管互联网因军用需求而生,军事与安全也始终是其发展演进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维度,但人类最初将网络视为潜在的战略空间,进而构建军事理论学说的尝试则始于冷战末期。作为当代信息技术的先行者,美国的计算机联网规模在里根政府时期迅速扩展,许多专家学者也延续了自托马斯·杰弗逊时代就有的“跨域”(cross-domain)思维传统,④开启了将网络空间视为实现国家利益、诉诸国际冲突之“战场”的猜想。1991年爆发的海湾战争则为这种猜想提供了现实性依据。基于美军对伊拉克军事控制与通信系统展开的“电子战”,军事理论家开始对冲突性质及手段的迭代进行深入思考,并系统探讨了瘫痪敌方通信网络、获取“制信息权”(information dominance)在未来战争中的重要意义。⑤与此同时,兰德公司的研究人员也预见到借助网络实现国家利益的另一种方式,即通过控制信息流来影响对象国民众或政治精英预期的“软军事行动”。尽管这种观念在当时略显“超前”,但其战略逻辑却在1999年北约干涉南联盟的行动后清晰可辨。⑥总之,开启网络空间的军事化进程在早期被视为一种难能可贵的“战略机遇”。 进入21世纪,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全球扩散使得各类风险交织,创造了一个“失控的世界”,并为人类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⑦网络空间也是如此。在互联网技术扩散并商业化后,“市场导向”令网络科技研发以牺牲安全为代价,换取更加优良的性能。这一态势阻碍了信息安全业的发展,使网络空间的“安全赤字”进一步增加,最终导致“信息科技系统越复杂,漏洞就越多,就越难以控制和管理”。⑧在这种情况下,此前如约瑟夫·奈所述“因网络优势而带来战略优势”的“信息利剑”成为一把“双刃剑”。⑨各国开始评估自身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面对各类网络军事行动的脆弱性,并提出了旨在增加自身耐受力的“弹性”(resilience)治理理念以期将损失降至最低。⑩ 随着人类对网络空间军事化的论述由“进攻性叙事”转为“防御性叙事”,学界开始以更为理性的视角探讨如何对进攻性网络行为予以限制,进而抑制网络空间军事化。相关研究大多基于对网络军事化诱因的追溯来探寻其相应对策。以汉森为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认为,军事化的趋势源于“威胁感知”。风险的未知、对技术的依赖以及防御手段的局限均会迫使行为体对网络空间进行“安全化”,并寻求增强自身的进攻性网络能力以确保安全。(11)利比奇等人则认为,军事化进程是由“理性驱动”的,即网络空间的不对称特质打破了常规战争中的“成本—收益”平衡,并创造了永恒的“进攻方优势”,从而诱惑行为体参与到这一“潮流”之中。(12)尽管这些研究对网络空间军事化背后的原因做出了理论解释,但却难以给出对等且切实的应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