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30(2020)01-0118-08 网络化生存使个人生活更为便捷,网络在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同时,对其心理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虚拟空间及网民虚拟即是重要表现。2017年网络新词——“人设”“戏精”反映的虚拟自我,不仅出现在社交软件中,并开始以“行为演绎”的表现方式延伸到现实社会、活跃在日常交往中。本文对“人设”“戏精”在网络世界中虚拟自我与真我的探讨、对人在不同场中以不同“人设”的“戏精”行为表现进行分析,关注自我认知、意识行为和社会认同等诸多方面的新特点和新变化,以期深入探讨“人设戏精”网络亚文化现象。 一、“人设戏精”亚文化的兴起与风格呈现 赫伯迪格认为要深入研究亚文化必须“透过风格的表面去挖掘它的潜在意义”①。“人设戏精”亚文化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社会现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是青年一代在网络时代面临的迷茫与困惑,是一种流行的网络亚文化现象。“亚文化主要是指通过风格化的另类符号对强势文化或主导文化进行挑战从而建立认同的附属性文化,具有抵抗性、风格化、边缘性等特点。”②“人设”与“戏精”是两个关联度颇高的流行语,在许多情况下,两者同时出现,表现了亚文化“虚拟性、短暂性、碎片化、异质和个人主义等近乎后现代的特征”③。 (一)“人设”的缘起与流变 人设即人物设定,是指人物设计师绘制人物,包括头部、四肢等多个角度,形成三维图像,有时还会包括人物发型、服装造型等细节,是漫画、动画、游戏中的专用名词;后被影视剧引用,作为剧中人物的性格定位,即通过几个词语的定位快速锁定性格,方便读者、观众了解人物,如“老干部”“女汉子”等。由此,“人设崩塌”“人设崩坏”等词语也应运而生。当一部影视剧中的人物随着剧情的发展越来越不讨喜,抑或由于演员演技难以表现剧中人物应有的性格和情感,即不符合原来的人物设定,观众便会用“人设崩了”吐槽影视剧。 随着“人设”使用范围的扩展,“人设”进入文本之外的社会语境,成为现实人物形象设定的称谓,常见于公众人物设定的形象。如明星中的老干部形象——深沉,有文化,有内涵;好男人形象——在外努力打拼,在家宠溺妻儿等。 虽然人设常用于公众人物,但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设。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两种:一种是“被动设定”,另一种是“主动设定”。 被动设定是指因特定社会身份与角色而打上的形象与标签。在这种设定下,拥有该人设者需要按照其特定人设表现出符合社会期望、由社会普遍认可的行为模式。 主动设定则可将其定义为个人通过发挥思维能动性根据自我期望与自我目的在头脑中形成的意识状态,是对自我形象与角色的一种设定。这一设定既包含了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寻求原始动机为原则的本我冲动,也包含了追求完美超我的“理想人格”。从定义上来说,自主设定的人格便是一种虚拟人格,人设就是人格面具的通俗讲法。 人格是社会化的结果,人们对自己的人设随社会变化而改变。因而,就信息时代这一社会形态来划分,主动设定的人设可以细分为网络前和网络后两种不同的虚拟状态。 在网络出现之前,主动人设表现为想象中的自我、幻想虚拟的自我,并未独立以实体表现存在而常常被别人忽视。比如当人们想要达成某一个目标时,脑海中往往会呈现一种自己期盼的人格状态,并设想在这一状态下会达到的效果。抑或当看见某一新闻时,人们会设想如果自己是新闻当事人会怎么做,对于该新闻的评判也只是停留在脑海中并没有通过外在形式表现出来,或许会和身边的人讨论,但影响范围却是极小的。这便是传统意义上的虚拟自我,是头脑中的虚设。 网络技术的出现使人们摆脱现实世界各种限制,在网络空间中获得更多的亲身体验和在场感,为网络中虚拟自我的存在创造技术条件。“身体的缺场”使互动者摆脱了现实世界“在场”的种种约束,原来只在人脑中想象和构造的虚拟自我找到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从而衍生出依赖网络环境的虚拟自我。④在依托网络技术这一现实条件下,人们开始设定自我的人设形象,以文字、图片、短视频等方式展现自己,出现了朋友圈中的各种人设。微博上,为获得自主发言权,人们会有表达自己的强烈冲动,扮演网红人设、被害者人设、意见领袖人设,等等,网络将人们急于表现自己的心理放大。由此可见,人设一词以虚拟自我的另一种方式广泛存在并活跃于网络信息中,这些“晒”文化“如同镜子一样具有怡情的作用,他们照向基础,从表象中提取秘密,并且传播出去”⑤。 (二)“人设”展演与“戏精”样态 网络是人设的巨大载体,将传统的虚拟自我通过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实体形式表达出来,形成一个崭新的、让人难以忽略的虚拟人设,从而达成自己的目的,摆脱被忽视的结局。 当人设被自我认可后,人们便以此为行动指南。这种人设“操控下”的行为被称为“戏精”。“戏精”原义为戏痴,是指能将角色表现得出神入化的戏骨,其“精”字为绝妙之意;作为网络流行语汇,其大意为过于展现自己、找存在感的人,“精”字有妖魔化的意思,表示程度强烈。由“戏精”也衍生出某个人“戏很多”、很爱“加戏”等话语。从“戏精”词义变化来看,“戏精”是指一种擅长演戏或者是过于寻求存在感而夸张“表演”的人。在网络语境中,常常能看到当人们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会用这样的语言——“这个人完全就是个戏精”“戏精本精”。由此看来,“戏精”也可以归纳为一种人设——一种为了展现自我、寻求存在感而夸张“表演”的人物形象。因之,“戏精”人设下的行为就是要“表演”。所以戏精行为实质上就是一种表演,其目的在于展现自我,用戈夫曼的话来描述便是“自我呈现”。社会生活就是一个剧院,每一个社会情境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巨型舞台剧,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人设扮演角色,按照已经设定好的剧本表演着真实生活的戏剧。⑥这是剧本作者、也是社会体系给每个人的被动人设,人需要按照“设定”走,不能随意破坏“剧情走向”。如果没有按照“设定”完成“剧情走向”,得到的结局便是离开舞台。而这里的设定便是社会期望与社会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