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320(2020)02-0058-06 《申报》作为中国现代报纸的开端和标志,自创刊伊始就定位为“新闻纸”,“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1]。1931年以后,在史量才等人的锐意改革下,《申报·自由谈》包容性地接纳各种诸如小说、散文、诗歌、随笔以及评论等体裁,在“九·一八”国难之后曾一跃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副刊之一。加之众多仁人志士“执笔从戎”,《申报》成为助力和承载“九·一八”国难文学作品的重要沃土,刊登了大量映射社会实况的消息、时评以及文学作品,其中文学作品占比较高,体裁有小说、散文、诗歌以及戏剧。经过全面搜集和整理,1931-1945年间,刊登于《申报》的文学作品约950余篇,其中以散文和诗歌为主。这些文字从不同维度全方位地记录战争图景和战争体验,不仅是撼人心魄的重要战记作品,更是中华民族的血泪历史记忆。 一、国难小说 “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对当时中国左翼作家文学界产生剧烈震动。1931年10月15日,左翼作家联盟执委会发表了《告无产阶级作家革命作家及一切爱好文艺的青年》一文,该文称:“中国一切无产阶级作家和革命作家,你们的笔锋,应当同着工人的盒子炮和红军的梭标枪炮,奋勇的前进。”[2]在左联的鼓舞下,鲁迅、茅盾、郁达夫、丁玲、夏衍等人积极投身反日爱国运动,许多以爱国救亡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在中国各地迅速发表,“国难小说”在此时数量颇丰、影响颇大。 (一)国难小说的缘起 “国难小说”,是以小说为文学体裁,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抗战胜利之间的史实为背景,目的是“控诉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表现中国人民奋起抵抗的爱国精神”[3]的文学作品。而这一概念最早出自张恨水的《弯弓集〈自序〉》,他认为:“今国难临头,必以语言文字,唤醒国人……以小说之文,写国难时之事物,而供献于社会。则虽烽烟满目,山河破碎,固不嫌其为之者矣……今国难小说,尚未多见,以不才之为其先驱,则抛砖引玉,将来有足为民族争光之小说也出,正未可料。”[4] 在“国难小说”的概念提出之后,许多作家纷纷在《申报》等报纸上发表国难小说以表达他们对“九·一八”事变的愤懑和哀痛。由于在《申报》发表国难小说的作家众多,因而许多小说在对国难进行取材和描述上都具有不同的文学特点。 (二)战争的创伤与不屈的反抗 石光在《献给东北的文学家》(《覆巢》1933年3月3日)中写道:“九·一八在历史上是一个极大的转变,这个转变,不但暗示了文学家以新的方向,并且明白地带来许多文学上的新材料。”民族危亡之时,诸多作家将国难融入小说中,来表达战争带来的创伤与国民不屈反抗的悲壮主题。当时主要发表左翼文学的《申报》就刊载了许多这样的国难小说,其中以《梦里的亡国奴生活》和《新郎从军记》为代表。 姚学诚所著《梦里的亡国奴生活》讲述了主人公在梦中成为一个“亡国奴”的故事。文章以第一人称视角,描绘了“我”身为富家子弟在日军侵略之前安逸优渥的生活和日军侵略之后“我”慌张逃亡的悲惨场景。如果说“九·一八”事变使“沦为亡国奴”的绝望基调弥漫在社会和文学作品中,那么随后日本不断发动的侵略使人们明白,唯有勇于向侵略者反抗才是救国的唯一出路。 由西湖依兰所著的《新郎从军记》讲述了一个新娘劝夫从军的故事。故事讲述了隔壁邻居家的新郎两次受新娘所鼓动离家投军,在新郎家人纷纷阻挠的情况下,新娘用自己的一番演讲表明随夫从军报国的心迹的故事。小说中男女主人公象征了当时中国有志于从军报国的青年,在国难之时为了民族大义行英雄事。这样的普通人为抗日救国,牺牲自己,向侵略者施以拼死反抗,实现了由普通人向英雄的升华。小说正是以主角前后形象的蜕变向国民传达抗日救亡的抵抗观念,激励读者投入爱国浪潮。 在战争的创伤与不屈的反抗这两种不同主题下,《申报》国难小说在揭露侵略者本质、宣传挽救民族危亡等方面具有鲜明的一致性,在歌颂爱国精神的同时更凸显了国难小说的文学价值。“创作队伍集结在抗日的旗帜下,控诉侵略者残忍的暴行与狡诈的心机,讴歌中华民族誓死抵抗的铮铮铁骨,表现惨烈的牺牲及痛苦的呻吟,批评、讽刺当局者的颟顸昏庸、张皇失措,文体丰富多样、风格千姿百态的‘九·一八’题材的文学创作,蕴含着黑土地一样厚重的内涵,从中恰恰能够看出中国抗日文学的悲壮基调。”[5] (三)“鸳鸯蝴蝶派”的国难小说创作 在国难文学几十年的沿革中,还有一些小说采用“国难+爱情”的模式表现中华民族面临国难浩劫时个体的爱情命运。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起,中国一批旧派的章回体小说家专门撰写才子佳人式的爱情小说,时人常以诗句“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来指代鸳鸯蝴蝶派小说。随着“九·一八”国难的爆发,一些鸳鸯蝴蝶派作家就用“国难+爱情”的模式来撰写小说。如《申报》当时刊载的作家张恨水的《东北四连长》、江红蕉的《银丝》等小说皆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