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0246(2020)02-0247-07 海德格尔从时间之思入手来解决古老的存在之问,重新激活了西方哲学史上的存在论传统,并由此影响了20世纪以来西方哲学的基本走向。海德格尔的时间之思通过时间性(Zeitlichkeit)概念而展开,他在《存在与时间》中给出了时间性的形式结构:在诸绽出态(将来—曾在—当前)的统一性中到其时机。然而此前,海德格尔对这一概念的考察经历了漫长的酝酿期,并撰写过几个时间手稿。他在《历史科学中的时间概念》(1916)中就初步提及时间概念,随后又在《时间概念》(1924)和《时间概念史导论》(1925)中做了发展,最后才在《存在与时间》(1927)中正式给出时间性的形式结构。从文本发生学的角度讲,海德格尔对时间性的系统考察首次出现在1920-1921年的宗教现象学导论中,该讲座才是时间性概念的隐秘起源。通达海德格尔对时间性的基本规定,可以从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康德以及胡塞尔对时间所做的讨论进入。但我们不应该忽视进入时间性的宗教路径,这一点恰好体现在海德格尔在宗教现象学导论中对帖撒罗尼迦前后书的现象学阐释上。而这种情况既没有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也没有展开充分研究。鉴于此,文章将从海德格尔对帖撒罗尼迦前后书的现象学阐释出发,力图表明如果没有这一隐秘起源考察,那么对海德格尔时间性概念的理解将是不全面的。与此同时,文章还将从海德格尔对帖撒罗尼迦前后书的核心主题的分析中揭示出时间性概念的形式结构之雏形,以及海德格尔如何从这一结构雏形出发来看待生存之本真性和死亡现象。 一、赢获处境之为阐释原则 海德格尔在《宗教生活现象学》第二部分导论中,经过冗长的方法论探讨后,海德格尔遂即转向对帖撒罗尼迦前后书的现象学阐释。帖撒罗尼迦前后书是保罗写给帖撒罗尼迦教会的两份书信,它们是《新约全书》的最早文献。由于涉及基督教教义的再临(Parousia)与终末论(Eschatologie),因此这两份书信历来都是圣经解经学的核心文本,也是保罗神学的教义基础,并被不同时期的神学家所重视。在基督教语境中,再临与终末论关涉如下信仰:基督徒普遍相信他们正生活在一个世界之终结的时代,在早期基督教信仰的终末论背景下,最后的日子是由耶稣基督在尘世中的生活、死亡及其复活所开启的,并最终由祂的再临所完成。与许多神学家的解释不同,海德格尔对这两份书信的阐释更多是哲学的,他想从保罗关于再临和终末论的阐释中揭示出时间性的形式结构以及在此视域下对生存之本真性和死亡现象的本真理解。海德格尔的阐释主要集中于保罗本人,试图理解处在极端处境下保罗的自身生活,保罗对于海德格尔而言是一位生存论意义上的哲学家。 关于保罗写作这两份书信时的客观历史处境(die objektgeschichtliche Situation),在《使徒行传》和《帖撒罗尼迦前书》中做了详细记载,在此不予赘述。①海德格尔认为,对于今天的我们,保罗所处的周遭世界全然是陌生的,因而那种通过“移情”的认识论方法根本无法通达这一客观历史处境,我们得到的充其量是保罗的周遭世界给予我们的某种表象。只有对处境做出一番透彻的理解,上述的周遭世界方能获得意义。因此在进入具体的文本阐释之前,海德格尔首先提出了赢获诠释学处境(die hermeneutische Situation)的要求。但这一处境并非保罗身处其中的客观历史处境,而是一种实行历史处境(die vollzugsgeschichtliche Situation)。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赢获诠释学处境呢?海德格尔认为,“对于处境的统一性或多样性的问题而言,重要的是我们只能在形式显示中赢获它”②。 在海德格尔看来,当我们阐释基督教原始文献时,被阐释的对象并非文献本身而是透过文献所传达出来的基督教的实际生活经验。如何阐释基督教原始文献的问题,就变成了如何通达基督教实际生活经验的问题。何为“实际生活经验”?海德格尔首先对现象学的经验概念做了说明,经验是指“经验着的活动本身和通过这一活动而被经验的内容”③。对海德格尔来说,源初的经验向来就是实际生活经验。但生活经验要多于认识论意义上的纯粹经验,它意味着人们在面对世界时的完全主动和被动的姿态。海德格尔认为,我们只能根据被经验的内容去观审实际生活经验,因此我们只能把被经验的内容称之为“世界”,而不能把它标示为某种“客体”。世界是某种我们能生活于其中的东西,它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1)我们遭遇到的物质性的周遭世界(Umwelt);(2)人际性的共同世界(Mitwelt)以及(3)我们的自身世界(Selbstwelt)。通向哲学之路的出发点是实际生活经验,而从客观历史处境向实行历史处境的转变,就存在于这种实际生活经验当中。 海德格尔不仅从内容上对实际生活经验做了先行规定,而且从形式上给出了实际生活经验的基本结构。什么是现象学?什么是现象学的现象?海德格尔认为,这个问题只能从形式上予以自身显示。每一种经验(作为经验活动和被经验的内容)都可以被纳入现象当中,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追问:(1)追问源初的“什么”,即就被经验的内容来问,其结果海德格尔称为内容意义(Gehaltssinn)。(2)追问源初的“如何”,即就经验活动的方式来问,其结果为关联意义(Bezugssinn)。(3)追问源初的“如何”,但不是就经验活动的方式而是就这种经验活动本身如何被实行来问,其结果是实行意义(Vollzugssinn)。现象学的现象就是指这三重方向上的意义整体,而现象学则是对这个意义整体的阐明,它给出现象(Ph
nomen)的逻各斯(λóγο
)。在海德格尔这里,现象学成了一种理解个体和共同体生活的诠释方法,这就是海德格尔在弗莱堡早期提出的著名的形式显示方法④,只有通过这种方法我们才能达到一种本真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