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是全国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并存地区的缩影,也是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见图1)地区的典型代表。在以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下,集聚了数量众多的农民工,“半城镇化”等问题突出,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任务紧迫而艰巨。重庆以建设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契机,2010年8月正式启动了以农民工为主要对象的户籍制度改革。2010-2011年,一年半时间推动农业人口在城镇落户328万人,其中农民工在城镇落户197.2万人,占户改前农民工总量①的50.6%,有力地释放了劳动力红利,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重庆户籍制度改革的经验,值得深入探索和全面总结。
图1 直辖以来重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变化 数据来源:根据重庆市统计年鉴(1998-2015年)整理。 一、重庆推进农民工落户城镇取得重大成效 (一)户改前农民工的状况 1.农民工规模大,落户意愿低。据重庆市农调队调查统计,户改前,重庆一直拥有较大规模的农民工群体。2010年,农民工总数389.7万人,其中,191万人在主城区务工,占49%;75万人在远郊区县务工,占19.2%;123.7万人在市内其他乡镇务工,占31.8%。对户改前1000名农民工的调查显示②[6],农民工落户意愿较低,仅有39.2%的被调查者认为城镇户口重要,而28.4%的被调查者认为城镇户口不重要,其他持无所谓态度。有52.3%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进城,有14.4%的人明确表示不愿意进城落户,多数是担心转户进城后失去土地这一稳定的生活来源③。愿意进城的人员中,48.8%的被调查者希望夫妻、子女和老人一起进城。 2.远郊区县农民工占比大,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山地占了重庆全市70%以上的面积,且主要分布在远郊区县乡镇。受地理区位、自然资源、经济条件等多重因素影响,重庆大部分农民工来自远郊区县的乡镇。重庆农调队2009年抽样调查数据显示④,约56%来自乡镇,19%来自主城区,11%来自其他区县政府所在地,其他14%来自市外。这些农民工以青壮年为主体,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19-35岁年龄段人员占总数的47%,36-50岁占42%,16-18岁占3%,51-60岁占7%,60岁以上占1%。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67%,高中、中专、中职、技术学历占28%,大专占4%,本科及以上文化仅占1%(见图2)。 3.就业以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月均工资水平低。重庆农民工主要集中在对技术要求不高、就业门槛较低、人员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根据重庆农调队2009年抽样调查数据,制造业占33.6%,建筑业占22.4%,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占11.2%,而需较高文化和较丰富经验的文化教育、公共管理、技术服务等行业农民工仅占4.9%。相当一部分农民工有较为稳定的收入。被调查农民工月平均工资水平1080元,月平均收入在1000元以上的占66%。 4.居住方式以租房为主,劳动合同签订率与社会保险参与率低。由于农民工流动性大,绝大部分居住在单位集体宿舍或承租他人私房。根据重庆农调队2009年抽样调查数据,承租私房的占46%,居住单位宿舍的占30%,自购房屋居住的占10%,承租公房的(含廉租房)占3%,农民工公寓居住的占3%,其他8%居住在工地工棚等。与此同时,农民工权益保障不容乐观,据抽样调查,接受调查的40319人中,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约占55%,用工单位为农民工购买养老保险的约占23%,用工单位为农民工购买医疗保险的约占17%。 5.对落户进城担忧的问题较多,住房、生活成本以及农村土地处置尤为突出。户改前,通过对1000名农民工进城后担心的问题等进行问卷调查发现②,农民工对落户进城的担忧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进城以后的生活成本和生活保障。被调查者对于落户城镇的担忧依次是:生活费用太贵(23.4%)、买不起商品房(20.4%)、不能解决就业问题(16.8%)、子女就业就学难(14.9%)、不能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11.8%)等(见图3)。二是进城以后农村原有土地的处置。有34.9%的被调查者表示进城后不愿意卖掉农村老家房屋,有34%的被调查者表示如果政府同时要求退出承包地,就不愿意转为城镇户口。
图2 重庆农民工年龄和受教育程度(2009年) 数据来源:根据重庆农调队2009年对40319人的抽样调查结果整理。 (二)户改的重大成效 1.一年转户300万人,实现50.6%的农民工落户城镇。在细致摸底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市内农民工规模巨大但实际落户较少以及库区移民、城中村等历史遗留问题,重庆研究出台了户籍制度改革方案。2010-2011年为第一阶段,约转户300万人,重在消化存量,解决符合条件的农民工、随迁家属和历史遗留人员的户籍问题。截至2011年底,共转户328.7万人,占常住迁移人口的60.4%,超过目标预期。其中,农民工及其家属落户197.2万人,占落户总数的60%,成为户改落户的主体。落户农民工占户改前农民工总数的50.6%,符合条件、有一定落户意愿的农民工落户问题得到优先解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