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汝
(1930-1985),高邮人,诗人、评论家。杨汝
是汪曾祺的表弟,小时候两人熟识。1938年,杨汝
随父亲内迁至重庆。1946年返回南京,因家贫辍学,因热爱文艺,大量阅读国内外文学作品。1949年春随兄嫂再度入川,在重庆开始发表诗作,同时读到了汪曾祺的第一本小说集《邂逅集》。后杨汝
在富顺、隆昌等地任教。 1980年,杨汝
读到汪曾祺发表的一系列小说后,致信《北京文学》编辑部,此信转给了汪曾祺。从此两人恢复联系,并互寄书与杂志。这种书信来往一直保持到1985年杨汝
去世为止。杨汝
生前曾将他致汪曾祺的两封信发表于《文谭》与《红岩》杂志。这里整理的四封汪曾祺致杨汝
信件,是新近从杨汝
遗物中发现的。信中讨论了不少关于汪曾祺小说与文学创作的问题,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汪曾祺的文学创作道路,特整理发表。并将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近期出版的《汪曾祺全集》平装版。 汝
: 《北京文学》转来你的来信。 你的名字我是记得的。模样却想不起来了。只是无端地觉得彷彿很瘦小,而且顽皮。你是几房的?我记得好像是六房。汝纶我好像还有点印象。他是不是外号叫做“道士”?我记得他留一个平头,额头方方的。我记得你们好像是六房的二舅舅家的。如果是,我就想起许多事。 但是也许都是我误记了。 你一定见过我。我也一定见过你。我很想再见见你。 我没有想到我还有这样一个“读者”。你提起我的一些旧作,其中有一些,不是你提起,我就根本不会想起。比如《背东西的兽物》,我连这个题目都忘得干干净净了。——你提起我才想起,是写昆明背木炭的苗人的。 我真没有想到,你对我的过去的作品的一些细节记得那样清楚!原因可能是两方面的。一个,是我的作品中某些部分是记录了生活的真实;一个,是由于你对生活、对文学的敏锐而精细的感觉。 因此,我很想看看你的诗。 你的信是写得相当散漫的,但是我看出来,你是有才能的。 也许,你缺乏一点锤炼。——对一个五十岁的,有儿有女的“老文学爱好者”谈锤炼,也许有些不恭。但是我愿意才华在铁砧上射出火花。五十岁,不算老,还能做很多事的! 我六十整。我自1962年发表三篇小说(《羊舍一夕》《看水》《王全》)后,一直在写京剧。你大概还不知道,我是“鼎鼎大名”的《沙家浜》的作者。去年,由于几个对我的小说有“癖好”的同志的怂恿,我又开始写了几篇小说。《受戒》是其中的一篇。我真没有想到,这小说居然产生相当的影响。我还写了一篇《异秉》,前天又改成了一篇《岁寒三友》,都是写我们的家乡的,等发表后,请你看看。 看来,你对家乡保留许多新鲜的印象,你写写吧。写写诗,写写散文,写写小说。 问汝纶好! 问你的读中文系的女儿好! 汪曾祺 (一九八○年)十一月廿二日 隆昌是个不错的地方。隆昌的泡菜坛,很好看。能写一点关于泡菜坛的散文么? 我的通讯处是北京虎坊桥北京京剧院或北京甘家口阜成路南一楼五门九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