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08;G40-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870(2019)06-0063-09 在全球化时代,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在国别、区域和机构间的环流(brain circulation)被视为积极的利益共享机制,有利于知识的生产和溢出。同时,作为科学知识重要类型的“缄默知识”,也通过“人”的流动而在国别、区域和组织间进行扩散,保持了组织的创新效率和活力,“相对专利或授权,人才流动是更重要的知识传播机制”(Herstadetal,2015)。[1]关于人才流动所带来的利益机制,学者们从不同的学科视角进行了阐释,例如现代劳动力市场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劳动者流动能够提升雇主-雇员的匹配质量,从而提升经济生产力;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创新要素的流动上,认为人才更容易突破贸易和制度壁垒而在国际范围内流动;在科技与教育领域,吸引高端人才被视为创新的根本,是提升组织声望的重要策略,对人才的争夺进一步加剧了人才流动。因此,无论从知识生产、个体职业发展还是公共政策决策层面,促进人才流动都是理性且有价值的选择。 在全球人才竞争中,中国通过制定具有竞争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战略,吸引了大量研究者和科学家归国,具有“海外经历”的学者在科技创新和高等教育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亦成为大学和科研机构努力吸引和争夺的“对象”。另一方面,近年来,在以“双一流”建设为核心的大学声望竞争下,各大学和科研机构为争夺人才而展开的“人才大战”,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的人才竞争和流动,并出现了高层次人才流动在区域和大学间的结构性失衡问题。例如,一些研究证实,高层次人才流动存在着“孔雀东南飞”现象,中西部和东北部人才流失问题,不仅表现在流失的规模上[2],更表现在这些地区严重的人才逆差和乏力的人才吸引力上。[3] 目前,对人才流动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较少,有限的讨论和分析主要集中在地区经济差异和高校类型差异上,将人才流动主要归结为“经济动机”,而对个体因素,例如教育与工作经历、性别、家庭、学科领域等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将“海外经历”(包括海外教育经历和海外工作经历)作为影响大学高层次人才流动的重要因素,分析其对大学高层次人才流动决策和具体流动路径的影响,主要基于三点:一是从人才流动的筛选机制来看,“海外经历”是职业流动的重要资本;其二,拥有海外经历的学者更具有流动的主观意愿,相对于“近亲繁殖”,他们与本土学术网络的联系更为松散;其三,在中国情境下,“海外经历”本身是一种“卓越”象征和“高端人力资本”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在中国经济、科技与教育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且相对特殊的群体(代昀昊 & 孔东民,2017)。[4]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什么因素会促使高层次人才做出流动或“跳槽”的决策呢?经济学理论主要从要素流动、雇主-雇员的匹配质量以及获得更好的生存条件等因素分析高层次人才的地理和机构迁移,而在国际贸易学领域,对高层次人才双边流动的分析主要利用引力模型(Gravity-based Framework),认为地理距离、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差距、公共政策等对高层次人才双边流动具有重要影响(Appelt,2015;[5]Burulcha,2014[6])。在科技与教育领域,对高层次人才流动的分析更多基于专业和职业发展的角度。研究表明,高层次人才流动的驱动力包括获得可以高效工作的科研环境和设施以及与顶尖研究团队合作的机会,从而提升自身的学术竞争力(Ahlin & Ejermo,2015;[7]Fernández-Zubieta et al,2016;[8]Stephan et al,2015[9]),在研究活跃(research-active)的高层次人才群体中表现更为明显(Gibson & McKenzie,2012)。[10]还有一些研究从个体因素的视角,分析了海外学习和工作经历(Franzoni et al,2014)[11]、家庭因素(Franzoni et al,2012)[12]、子女数量和年龄(Azoulay et al,2017)[13]等对高层次人才流动及基路径的影响。 高层次人才的流动或迁移也可以看作是一个积极的选择机制,只有高产的学者才具有迁移的能力和选择权(Gibson & McKenzie,2012)[14],因此流动与科研绩效是一个双向过程,优异的学术表现是流动的前提条件,而流动又促进了个体的知识生产和职业发展(Fernández-Zubietal et al,2015;[15]Ganguli,2015[16])。在流动意愿上,相对于没有国别迁移经历的本土人才,具有海外经历的高层次人才流动的可能性更大,这既因为他们与所在国家和机构的联系较为松散,也因为他们更容易获得不同国家提供的工作机遇(Kerr & Lincoln,2010)[17]。从组织视角来看,引进具有海外经历的高层次人才会让大学从三方面受益:一是高层次人才在海外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于大学的科研和人才培养,二是引进具有海外经历的高层次人才可以为大学融入国际学术网络提供便利,三是“海外人才”本身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学术资本和声望,有利于大学的学术资源竞争。由于高层次人才的海外经历所带来的优势,多数中国大学更愿意竞争具有海外经历的高层次人才加入其中[18]。总之,“海外经历”既意味着研究者具有流动经历,也使研究者拥有流动的资本。据此提出假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