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2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0766(2019)06-0028-10 五四运动开启了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个新时期,是20世纪中国最为重要的一个政治、社会和文化地标。自此之后,关于中国现代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各种历史叙述,几乎都无法回避五四运动及其意义。可以说,若要讨论中国的现代性,那么五四时期中国文化所发生的变化,常常可以成为中国现代性叙事的一个起点。①对性文化的考量也不例外,中国的现代性观念正是起源于五四时期。围绕“人的解放”和“女性的解放”,这一时期众多报刊、杂志等近代媒体展开了热烈讨论。与那时对儒家文化的批判相吻合,“性欲”(这个词语本身是在五四运动之前不久从日本引进)作为人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高度关注。 对于中国现代性观念的探讨,迄今的研究多从社会学视角,聚焦于当代青年的性观念及其特质,对于现代性观念兴起的五四时期却关注不足,可以说现有研究缺少历史的维度,有待进一步探究和拓展。②实际上,五四学人利用西方近代科学知识批判传统儒家压抑的性文化,从科学视角肯定人与生俱来的性欲,积极提倡女性和男性在性维度上拥有的平等权利,这些讨论在很大程度上形塑了现代中国人的性观念。 目前有关中国现代性观念的形成及其影响的少数研究中,关威和王雪峰等人的论著比较有代表性。③他们大致将五四时期看作性观念现代性的开端,将五四时期倡导的性解放与传统礼教造成的性压抑相对立,肯定现代性观念的引入对人的解放和女性解放的重要意义。1990年代后也出现了在跨文化语境中探讨东亚和欧美性科学关联性的研究。中国台湾学者黄克武通过分析民初报纸中的医药广告等史料,探究了围绕男性身体和欲望的医学话语的文化意涵。④旅居香港的荷兰汉学家冯客(Frank Dik
tter)分析了1910-1930年代中国的性学话语,探讨在西方话语的影响之下,中国的性观念如何经历了一个医学化的过程,并结合优生学的引入来讨论其与民族国家理念的关系。⑤姜学豪(Howard Hsueh-Hao Chiang)则从科学史视角聚焦近代中国围绕性别转换的概念和表象的谱系,考察了围绕身体的观念如何通过现代生物医学知识的普及而扩展。⑥桑梓兰(Tze-lan D.Sang)也通过考察女性间的爱欲话语,揭示了五四时期异性间性爱关系的解放如何又排除了同性性欲。⑦上述这些研究均倾向于将现代性观念和科学思维的结合当成一个不言自明的历史产物。 本文希望通过考察五四时期(大致为1910-1920年代末)关于性的科学话语,聚焦当时知识人参与的相关讨论,探讨科学的性观念如何在中国生成和发展,也聚焦异性恋中女性情欲话语的建构,突显当时性观念讨论的性别角度。笔者认为,五四时期崇尚“赛先生”,显然有助于在科学的层面上探讨人的性欲、性活动和性知识,后者的开展,又充分突出了科学的权威性,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中特别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换句话说,没有当时崇尚科学的风气,男女之性爱这样的课题就无法进入公众讨论的领域。因此,性观念、性知识和性话语在五四时期的形成,不但形塑了现代中国人的性观念,而且展现了科学话语在现代中国的巨大影响力。本文的写作试图结合当代性别、女性研究的视角,显示五四运动之于现代中国的重大历史意义。 一、在科学语境中引入性观念 如前所述,“性欲”是一个从日本引进的新词。而这个对应于英文中“sexual desire”的和制汉语的形成,又与欧美性科学在当时日本的传播密不可分。1902-1903年,日本文学家、医生森鸥外在《公众医事》杂志上连载文章《性欲杂说》,公开使用了“性欲”一词。此连载文章由“性欲的神经机关,性欲及青春期的悸动,月经的过程,月经如何影响神经系统,停经期,男性如何抑制性欲,女性如何抑制性欲,自慰,避孕,性交和神经性疾病,以及遗精、性欲和性交中的生理卫生”等章节构成,可以说论及性行为相关的各个方面。⑧在医学家使用性欲概念,普及性知识的同时,伴随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勃兴,围绕人的性欲描写的文学作品也逐渐增多,在科学、文学和思想等领域展开了关于性欲的本质和意义的探讨。 而“性欲”这一词语也于这一时期通过日本立即传播到了中国。据笔者调查,中文文献中较早出现现代意义的“性欲”一词是在1903年由留日学生编撰出版的词典《新尔雅》中。此书《释群》篇之“释家族”条中出现了“原人时代,男女兽聚鸟散。或合或离。其婚姻全出于性欲。故谓之性欲婚姻”的解释;另“释群之发生”条中有释义:“人类发生条件中有主成条件,又有助成条件。主成条件三:双亲,双亲之有性关系,及生存之资用。”⑨ 在一定程度上,“性欲”一词中的“性”也是一个新名词,代表了在现代科学语境中讨论男女之事的尝试。在之前流传的一些所谓“淫书”中,如《肉蒲团》《痴婆子传》《金瓶梅》等,比较少用“性欲”来描述男女之间的性活动,而更多使用“色欲”“情欲”等词。换言之,我们今天所讨论的“性”和“性欲”等语词,在中国只有100多年的历史。有关“性”“性欲”这些新词如何促成中国人现代性观念的形成,中外学界都已经有了一些探讨。比如翟本瑞考证出中文世界首次出现现代意义上的“性”概念的文本是叶德辉《素女经》。⑩他的研究为乐怀璧(Leon Antonio Rocha)所认可。(11)但也有学者比如宋少鹏指出,不能把“性”一词的意涵局限在“性欲”或者“性交”的层面,这样会将“sex/性”一词狭义化。他提出,“性”首先被接纳和使用是作为“性属”的含义,并列举了1903年金天翮“女性国民”以及1900年《清议报》中“两性”作为证据。(12)王燕则细致梳理了晚清民初现代中国“性”概念的缘起,其中也谈到“性”和“性欲”等词语的引进。(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