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梁陶弘景《真诰》称:“天台山高一万八千丈,周回八百里。山有八重,四面如一,当牛斗之分。以其上应台宿,光辅紫宸,故名天台。”①这是天台山命名的由来。东晋孙绰《游天台山赋》云:“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者也。涉海则有方丈蓬莱,登陆则有四明天台,皆玄圣之所游化,灵仙之所窟宅。夫其峻极之状,嘉祥之美,穷山海之瑰富,尽人神之壮丽矣。”②孙绰为永嘉太守,即将解印以向幽寂,闻道天台神秀,令人图其状貌而遥为之赋,将天台山之秀美、媚丽与神奇和盘托出。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著称的天台山,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驻迹于此,留下了诸多华美的篇章。尤其是在唐代,天台山成为浙东唐诗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 一、唐代台州的地理位置与文化空间 天台山在台州境内,台州也是因为境内有天台山而得名。台州与天台山在自然地理上紧密相连,在文化空间上更是融合无间。天台山的辐射意义更是超越了时空,产生了广泛的世界影响,其路径则为天台山——台州——浙东——全国——世界。而其集结点与交汇处则最为关涉浙东唐诗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 (一)地理位置 唐人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六《台州》:“武德四年讨平李子通,于临海县置海州,五年改海州为台州,盖因天台山为名。……州境:东西三百九十三里,南北四百三十五里。八到:西北至上都四千五百里,西北至东都三千一百四十五里,正南微东至温州五百里,东至大海一百八十里,西北至越州四百七十五里,正西微南至处州四百九十里。……管县五:临海、唐兴、黄岩、乐安、宁海。”③这是关于台州地理位置较早而且是最为明确的记载。台州以境界有天台山,故以名州,而天台山就在台州所辖之唐兴县以北十里。唐兴县至宋代改名“台兴县”,又改名“天台县”,县名一直沿用到今天。 唐代中唐以后置浙东观察使,辖越州、台州、婺州、衢州、明州、处州、温州七州,治所在越州。台州是浙东观察使下属的一个州,治所在临海。天台山就地理空间而言,就成为浙东的一个标志,我们就唐代的东南驿路进行考察。 唐代通往浙东的道路,我们参考华林甫先生的《唐代两浙道驿路考》④,对于东南的驿馆进行梳理。唐代过了长江以后,通向东南的路程,其主要驿馆有: 通吴驿(润州)——秦潭驿(丹徒)——云阳驿(丹阳)——庱亭驿(丹阳)——常州驿——毗陵驿(常州)——望亭驿(苏州)——临水驿(苏州)——松江驿(苏州)——平望驿(苏州)——嘉禾驿(嘉兴)——石门驿(桐乡)——义亭驿(海宁)——临平驿(余杭)——樟亭驿(杭州)——西陵驿(萧山)——西亭驿(绍兴)——凫矶江馆(慈溪)——山源驿(奉化)——南陈馆(宁海)——宁溪馆(天台)——上浦馆(乐清) 东南的驿馆以长江与钱塘江为分界,形成了两个区域。从润州的通吴驿,向北过了长江就属于淮南区域,因此长江以南自润州开始就是两浙区域。从润州通吴驿到杭州樟亭驿是在浙西境内,樟亭驿在钱塘江北岸。过了钱塘江就到了萧山西陵驿,就进入了浙东境内。从西陵驿到乐清的上浦馆,就是唐代来往于浙东的主要道路,所谓“浙东唐诗之路”,其主要通道也就是在这一线。在这一通道之上,天台的宁溪馆就是一个关键的驿站。 在浙东区域的主要通道上,还有一条以剡溪为通道的水路,则是诗人经过浙东游览山水、领略风景的重要道路。这条道路在越州之前是与前面的驿站相同的,而过了越州之后,则走向曹娥埭,经过上虞江,到了剡县,再折入剡溪,更向天台山出发,中间经过新昌寨即今新昌县到天台山,进一步通向台州临海。在这条通道上,台州天台也是浙东道路的重要节点,而且在这条通道之上,留下的唐诗最多也最精彩。 (二)文化空间 台州以州中有天台山而命名,因而天台山文化就构成了台州文化的核心,由这样的文化核心又超越了台州扩大了半径而向整个浙东辐射。天台山之所以能够作为文化核心区域,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原因。 第一,文学创作的繁盛。东晋之时,章安令孙绰写下了著名的《游天台山赋》,成为“试掷地,当作金石声”⑤的千古名篇,自此赋问世之后,天台山文学与文化就源远流长。到了唐代,天台山更成为文学表现的重要空间,唐代诗人足迹遍布了天台的赤城、丹邱、华顶、琼台、石桥、瀑布、国清寺、桐柏观、委羽山、巾子山、括苍山、寒岩、楢溪等。吟咏这些名胜的诗篇在《全唐诗》等典籍中还留下了很多,成为天台山文学遗产的宝贵财富。 第二,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我们知道,天台宗是中国汉地佛教最早创立的一个宗派,对隋唐以后成立的各宗派很有影响。中晚唐时期,日本僧人最澄来华求法,将天台宗佛教传到日本,使这一宗派得到弘扬,一直到现在还不断扩大,成为日本最重要的几个佛教宗派之一。到了北宋初年,僧人义天到宋朝求学,又把天台宗传到了朝鲜。 第三,道教南宗的发祥地。天台山是道教南宗的发祥地,也是全真派的祖庭,在中国道教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道教由唐代的重外丹发展到宋代的重内丹,天台山道教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内丹学派创始于北宋的张伯端,他到天台桐柏宫修炼,能够融摄儒、释、道三教精华,并根据自己多年内丹修炼的体会,著述了《悟真篇》。这部书就完成于天台山桐柏宫,因此,桐柏宫成为道教南宗的祖庭,张伯端后来被尊为“紫阳真人”,成为道教南宗的祖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