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667(2019)12-0012-10 “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为沿线国家留学生教育及高等教育国际化带来良好契机。沿线国家留学生教育合作发展已然影响全球留学生教育格局。探索沿线国家留学生教育发展现状,对提升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及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深具意义。本文依据2015年《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对“一带一路”建设路线的界定,对沿线国家①的留学生教育进行分析。依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ISCED 2011),高等教育是指中等教育之上,在专业化教育学科提供的学习活动,包括学术教育、高级职业和专业教育。[1]本文以此为准,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下简称“沿线国家”)2012-2017年的高等教育阶段留学生教育作为研究对象②,以沿线国家留学生教育现状为逻辑起点,对各国留学生教育发展模式进行比较,以此探究中国与沿线国家留学生教育合作发展的举措。 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教育现状评析 留学生输入率(inbound mobility rate,输入学生数量占本国学生总数的比例)是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地区)作为学生流动目的国在全球留学教育市场中竞争力的核心指标,可直观反映一国(地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程度。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杨福家先生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标准之一便是留学生占学生总数比例不低于1/5[2]。积极开发留学生市场是欧美等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的共同战略。据统计,世界一流大学的留学生比例一般在13.4%左右,研究生阶段的比例在29%左右。美国平均一年接受大约45万名外国留学生,占全球在非本国高校就读学生总数的34%。[3]本文以留学生输入率为衡量指标,10%以下为留学生教育发展初期阶段,10%~20%为发展中期阶段,20%以上为发展中后期阶段。据此,将沿线国家留学生教育发展进程分为A、B、C三种类型(见表1)。 表1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输入率及其留学生教育阶段类型
进程类型 | 国家名称与留学生输入率(%) | |
A类(发展初期) | 黎巴嫩9.61%、马来西亚7.99%、波黑6.92%、匈牙利6.66%、斯洛伐克5.3%、拉脱维亚5.06%、吉尔吉斯斯坦4.9%、沙特阿拉伯4.59%、爱沙尼亚4.18%、保加利亚4.16%、塞尔维亚4.01%、希腊3.97%、亚美尼亚3.84%、罗马尼亚3.82%、格鲁吉亚3.79%、俄罗斯3.15%、白俄罗斯3.1%、立陶宛2.97%、乌克兰2.75%、斯洛文尼亚2.74%、阿曼2.71%、以色列2.24%、阿塞拜疆2.21%、波兰2.13%、阿尔巴尼亚1.7%、哈萨克斯坦1.58%、泰国1.08%、土耳其1.07%、塔吉克斯坦0.88%、蒙古0.74%、克罗地亚0.43%、老挝0.36%、斯里兰卡0.32%、中国0.29%③、乌兹别克斯坦0.24%、伊朗0.23%、土库曼斯坦0.20%、印度0.12%、印度尼西亚0.1% | |
B类(发展中期) | 塞浦路斯17.56%、巴林13.21%、约旦12.72%、捷克斯洛伐克10.05% | |
C类(发展中后期) | 阿联酋45.89%、卡塔尔38.82%、新加坡23.2% |
注:表1中46个国家数据为2012-2017年的平均值。 (一)A类发展初期国家 A类国家共39个,占比84.78%,留学生输入率小于10%,处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初期阶段。A类国家高等教育经费的政府投入多占本国GDP的2%以下。其中,留学生输入率最高的是黎巴嫩,为9.61%,最低是印度尼西亚,仅为0.1%。A类国家留学生输入率低的原因主要有三种:受战争及宗教派别影响,国家发展进程比较动荡,如黎巴嫩;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力度不大,如印度尼西亚;高等教育自身问题较多,发展进程曲折,如乌克兰。对具体国家而言,留学生输入率低多由各种原因相互作用导致,各种原因仅在权重上有所不同。以受战争及宗派影响的黎巴嫩为例,一方面黎巴嫩饱受战争频发及教派之争影响,内战爆发于1975年,持续16年之久。内战使其高等教育深受重创。战前,1970年黎巴嫩留学生输入率为50%,2000年降为12%。[4]另一方面,其高等教育多由社会开办,政府经费投入不足,从而阻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黎巴嫩高等教育是在法国与美国传教团支持下起步的,20世纪50年代初才建立了黎巴嫩唯一一所公立大学黎巴嫩大学,打破私立大学一统天下的局面。1959年黎巴嫩成立教育部,国家力量开始介入高等教育发展,但一直公立高等教育体系发展后续乏力。政府对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也十分有限,这导致留学生教育水平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又如印度尼西亚,殖民印记深重,其高等教育起步较晚,宗教教育与世俗教育并存,以私立教育为主体。印尼政府以《2003-2010年高等教育基本框架》奠定高等教育基本框架,并发布《2010-2014年印尼国民教育发展战略》增强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5]但因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力度不大,其高等教育水平及国际化程度始终处于较低状态。再如,乌克兰留学生教育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高等教育自身问题较多。乌克兰高等教育的政府经费投入是沿线国家中最高的,并于2005年加入博洛尼亚进程,对高等教育进行深入改革。但因其原有专家学位和副博士学位的保留,使新旧学位体制矛盾重重,阻碍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开展。而且,在博洛尼亚进程中政府对高等教育的主导不断加强,干扰了学术自由,挫伤了高校发展积极性。加之乌克兰独立后,20世纪90年代大力发展私立高校、企业合作办学和国际学校,市场化伴随着办学主体多元化愈演愈烈,使高等教育面临诸多危机,也影响了留学生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