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4203(2019)10-0029-07 一、问题的提出 高等教育区域布局结构是指高等教育诸要素(如学校、学生、学位层次、学科专业、学位类型等)在不同区域分布的情况及其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1-2]较之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层次结构、类型结构等,区域布局结构更多地体现了高等教育在国家或区域中的定位和功能,反映了不同地区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上的差异[3],其影响机制主要遵循的是资源约束的外部规律,而非知识生产的内部规律。在我国特定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下,区域布局结构反映了政府宏观调控的成效。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布局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高等教育扩招前后的对比分析上[4-9],其原因是显而易见的: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教育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就达到了西方发达国家历时一个多世纪的规模扩张幅度,高等教育区域布局结构也呈现出不同于西方国家的诸多特征,譬如存量决定增量、高等教育发展的集聚优势、省际差距扩大等,反映出这一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政策导向。本文作者曾在2010年第10期的《高等教育研究》上发表《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中资源布局的实证研究》一文,该文主要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和成本分担理论,将地方经济水平和当地居民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需求作为约束各省份高等教育扩张幅度的两个重要条件(实际上也是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两个主要支柱),对比分析扩招前(1998年)和扩招后(2004年)各省份高等教育规模和GDP、高中在校生数、人口比重等截面数据后得出基本结论:第一,扩招后比扩招前高等教育的区域布局结构更符合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当地居民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需求;第二,实证分析证明了两个约束条件——地方经济水平和社会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需求——同时对各省份扩招规模有显著影响,且这种影响通过成本分担机制得以实现,体现了高等教育发展遵循的“效率”原则。[10-11] 该研究之后的十多年里,随着我国教育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省级政府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话语权逐渐扩大,不同省份之间的竞争内容与竞争方式形成了新的格局,高等教育发展在区域发展中的定位和功能也逐渐发生了变化。[12]在这种背景下,重新思考高等教育区域布局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并探究结构变迁背后所蕴含的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政策和学术价值。本研究是在2010年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的一个拓展性研究,重点关注以下问题: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区域布局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影响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的两个约束条件是否依然对高等教育规模起作用,且作用机制在高等教育不同的发展阶段是否发生了变化?如何从理论上解释这种影响机制的变化?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利用1998-2015年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定量分析,选取的具体指标及其含义如表1所示。 表1 数据指标及其含义
指标 | 含义 | 数据来源 | |
1.各省份高校在校生数(单位:人) | 高等教育规模 | 《中国教育统计年鉴》 | |
2.各省份GDP(单位:亿元) | 地方经济发展水平 | 国家统计局网站 | |
3.各省份高中毕业生数(单位:人) | 当地居民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需求 | 国家统计局网站 | |
4.各省份高校专任教师数(单位:人) | 高等教育的师资力量 | 《中国教育统计年鉴》 | |
5.各省份生均预算内高等教育支出(单位:亿元) | 地方政府对本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财政支持和拉动程度 | 《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 | |
6.各省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单位:人) |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出口 | 国家统计局网站 |
原始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中国教育年鉴》以及国家统计局网站,共计558个数据样本。其中,指标2和指标3分别代表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当地居民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需求,这是本研究重点考察的影响高等教育区域布局结构的两个约束条件,虽然其他指标如高校专任教师数、生均预算内高等教育支出等也对各省份高等教育规模有影响[13-16],但在本研究中仅作为控制变量。 为分析地方经济水平和当地居民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需求影响高等教育规模的机制,本研究构建了以下计量模型: LnHEE[,it]=α+β[,1]LnGDP[,it]+β[,2]LnHSE[,it]+β[,3]LnFACU[,it]+β[,4]LnEXP[,it]+β[,5]LnTII[,it]+λ[,t]+μ[,i]+ε[,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