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4917(2019)04-0038-07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资本理论引入社会学领域,从考察法国社会结构和阶层结构入手,提出了“场域”和“资本”的概念,旨在分析家庭出身、教育水平、文化品味、社会关系和经济收入之间的关联度和影响力。他将“场域”定义为“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1]人们的实践活动均是在一定场域中进行的,每个人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的高低,决定了其在场域中的地位。而“资本”的含义更加泛化,是“一种铭写在客体或主体的结构中的力量,它也是一种强调社会世界的内在规律的原则。”[2]也就是说,资本是经过长期积累、与社会形成的一种嵌入关系和控制能力,不仅仅包括以金钱为符号、以产权为制度化形式的经济资本,同时也包括以社会名誉和社会地位为符号、以社会规约为制度化形式的社会资本,以及以个人品味、作品和文凭为符号,以学位证书为制度化形式的文化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经济资本之间存在着互相转化的可能性。另外,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经济资本都具有象征性,都可以以象征资本的形式呈现,象征资本不是以单一的形式发挥作用,而是和其他资本中的一种或几种共同发挥作用,各种形式的资本成为个体维持地位、社会维持秩序的重要力量。随着科技的进步,文化资本渗透在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对社会结构和运行规则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由此成为学界考察社会问题和文化现象的重要切入点和理论工具。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大规模推广,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以知乎为代表的知识问答社区、以“抖音”和“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社区等新兴媒体的社会功能从信息传播拓展至人们的日常生活应用,不仅变革了传统的传播方式,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人们的认知结构、知识储备和生活形态。更值得关注和研究的是,在新媒体语境中,文化资本的内涵、生产积累方式都出现了新的社会特征,而在文化资本、社交资本和经济资本的转化过程中,文化资本的决定性作用更加凸显,成为影响场域结构及运行机制的初始动力和核心原则。本文将紧密结合我国互联网技术带动下各种新兴媒体平台的实际应用,聚焦于凭借新媒体实现了文化资本——社交资本——经济资本快速转化的网络红人和网络大V这一典型群体,对文化资本的理论内涵、积累和再生产方式、转化路径进行具体的分析与解读,并反思文化资本转化过程中存在的商品化倾向和道德困境。 一、文化资本理论内涵的延伸 在布尔迪厄看来,文化资本是“一种标志行动者社会身份的,被视为正统的文化趣味、消费方式、文化能力和教育资历等的价值形式”。[3]文化资本是区分社会等级的重要指标,在特定场域内,文化修养和教育经历成为行动者赢得社会资本进而获取经济资本的“入场券”,于是合法化的文化形式、品味标准成为场域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权力,也成为巩固和提升阶层地位的重要手段。文化资本表现为三种存在形式:“1.具体形态,以精神和身体的‘持久性情’的形式;2.客观形态,以文化商品的形式(图片、书籍、词典、工具、机器等);3.体制形态,这是一种被区别对待的客观化的形式,这一形式(就像我们在教育资格中观察的那样),教育文凭完全是在文化资本的一种原初特质下授予的,并成为一种具有保证性的认定。”[4]布尔迪厄认为,文化资本取代政治和经济等传统因素成为当代社会主要的资本形式,文化资本的生产和运行规则直接影响了社会结构的调整和社会心态的变迁。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随着经济水平的高速增长,文化资本蔓延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和领域,不论是对社会结构的变化还是对人们的心态结构和精神生活,都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而在当下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知识社会中,互联网技术裹挟下的文化资本更加深刻地参与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三种形态文化资本的内涵均有所延伸和深化,尤其是在新媒体平台中,文化资本的表现形式也有创新性的延展。 (一)具体形态文化资本:从长期累积到短期速成 具体形态文化资本是嵌入个人身体状态中的技能和修养,是精神层面的外化和在日常生活中呈现出来的爱好品味、谈吐水平和行为方式。也就是说,这种形态的文化资本是与身体融合在一起的,个体的知识储备、文化程度、受教育水平都是通过外在的身体呈现出来的,获取的过程是不断积累的过程,个体必须亲力亲为,投入精力和心血,所以极费时间。“衡量文化资本最为精确的途径,就是获取收益所需的时间的长度作为其衡量标准”。[5]194具体形态文化资本通常情况下通过家庭环境及学校教育获取,是长时间学习积累后由文化塑造出的身体,个人的外表、状态和活动都是文化影响下的结果。具体形态文化资本的积累不仅十分漫长,而且最终只能体现于特定的个体身上,“无法通过礼物或馈赠、购买或交换来即时性地传递。”[5]195而凭借新媒体平台在传播速度和广度上的优势,部分网络红人进一步放大了身体作为文化资本载体的作用,通过外在的宣传包装、以身体化特征作为标签,不断调动人们在视觉、听觉等维度上的感官体验,在短期内迅速走红,大大缩短了具体形态文化资本的积累时间。从早期因网友将照片上传到网络中而以清纯形象走红的“天仙妹妹”羌族女孩尔玛依娜,到在选秀节目《创造101》中歌舞技能平平,凭借运气和外表胜出的锦鲤女孩杨超越,都出身于社会底层,受教育程度也不高,仅仅接受过短期的技能培训,主要以身体外观来打造“人设”,成为建构的形象符号。另外,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以身体为主要形式的文化资本实现了批量化生产,“锥子脸”“网红脸”就是当下根据用户需求设计生产出的具体形态文化资本,不仅体现在一个特定的个体身上,而且成为当下很多女性审美的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