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弘(前200-前121)是西汉重要文人,在当时的政治、教育、文化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他登上历史舞台与其第二次参加贤良文学选拔密切相关,并借《举贤良文学对策》一文脱颖而出。该文可谓汉代政论文中的经典,被誉为“前代之明范”①。目前学界对公孙弘及其文章的关注尚少,有一些问题需要深入考察。其中,厘清其籍贯问题,有助于把握作者所处的文化区域,探知区域文化传统对其文章创作的影响;辨析作品的创作年代,能够为我们把握文本书写提供精准的时间坐标;在这一时间坐标下,《举贤良文学对策》面对当时的政治、文化问题,究竟为汉代统治者提供了怎样的政治智慧与主张,从而使公孙弘由“太常下第”变为武帝擢拔的贤良“举首”;在汉代散文发展过程中,该文又具有怎样的创作特征与意义,都是值得关注的话题。 一、公孙弘的籍贯问题 据《史记》本传:“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②《汉书》本传云:“公孙弘,菑川薛人也。”③可知,两部史籍对公孙弘籍贯的记载本来比较明确。但自唐代开始,一些学者对此产生了怀疑。司马贞《史记索隐》云:“薛县属鲁国,汉置菑川国,后割入齐也。”张守节《史记正义》云:“表云菑川国,文帝分齐置,都剧。《括地志》云:‘故剧城在青州寿光县南三十一里。故薛城在徐州滕县界。《地理志》云薛县属鲁国。’按:薛与剧隔兖州及太山,未详。”④二人开始辨析“薛”地所属,从而引发了公孙弘的籍贯问题。其后,顾炎武《日知录》卷三一进一步指出:“今考《儒林传》言:‘薛人公孙弘。’是弘审为薛人,上言齐菑川者误耳。”⑤司马贞、张守节治学严谨,顾炎武更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影响颇大。他们的辨析致使后世学者对公孙弘籍贯问题的认识出现了分歧,导致了今人“滕县南”(即今山东枣庄市薛城区北、滕县南)一说的产生。 这一说法是值得怀疑的。首先,我们要弄清楚司马贞、张守节、顾炎武等人提到的“薛”地的归属问题。薛的历史颇为悠久,为方便辨析,暂且以“古薛”称之。据《通志·氏族略》:“薛氏。任姓,黄帝之孙颛帝少子阳封于任,故以为姓。十二世孙奚仲,为夏车正,禹封为薛侯。奚仲迁于邳。十二世孙仲虺,为汤左相,复居薛。旧云鲁国薛县,今徐州有薛城,在滕县东南五十里是也。”⑥周显王四十六年(前323),任姓薛国为齐所灭,田婴、田文父子相继封于该地。秦灭齐,设薛郡。汉高祖六年(前201),薛郡属刘交之楚国。吕后六年(前182),楚之薛郡被分于鲁国,以封外孙张偃。吕氏败后,鲁国除,薛郡又归属楚国。景帝三年(前154),为打击诸侯王特别是楚王刘戊势力,以薛郡置鲁国,徙淮阳王刘余为鲁共王。从此,古薛归属于鲁一直延续到西汉末期。《汉书·地理志》载:“鲁国,故秦薛郡,高后元年为鲁国。属豫州。……县六:鲁,伯禽所封。户五万二千。有铁官。……薛,夏车正奚仲所国,后迁于邳,汤相仲虺居之。”⑦可以说,整个西汉时期,古薛从未有划入齐地的史实。司马贞《史记索隐》“后割入齐”之说,不知何据。若某人籍贯为薛地,当书“鲁国薛人”。如《汉书·儒林传》:“颜安乐字公孙,鲁国薛人,眭孟姊子也。”⑧因此,公孙弘的籍贯不可能是鲁国的古薛。 其次,为选拔人才,探求治国方略,自文帝时,汉代开启了贤良文学一科的选拔。如,文帝前十五年(前165),“故诏有司、诸侯王、三公、九卿及主郡吏,各帅其志,以选贤良明于国家之大体,通于人事之终始,及能直言极谏者,各有人数,将以匡朕之不逮”⑨;“宣帝本始四年,郡国地震,诏令三辅、太常、内郡国举贤良方正各一人”;“永光二年,以日食诏令内郡国举贤良方正各一人”;(建武)七年四月,诏曰:“……公卿、司隶、州牧举贤良方正各一人,遣诣公车,朕将览试焉。”⑩按照制度规定,各郡国均有举荐贤良的职责与权力。公孙弘曾两次参加武帝时期的贤良选拔,推荐郡国为菑川。若公孙弘为古薛人,当由鲁国而非菑川国举荐。 这样看来,公孙弘为菑川人是确定无疑的。但如何认识公孙弘“薛县”籍贯问题呢?清沈钦韩《汉书疏证》认为:“菑川治剧,薛盖‘剧’字之误。”(11)剧地在今山东潍坊寿光南。现在的一些主流观点多据此认为公孙弘为山东寿光人,但公孙弘是武帝时期红极一时的人物,官居丞相。司马迁(约前145-前90)虽年岁晚于公孙弘,但均为武帝时人。作为史学家,他不可能对公孙弘的籍贯不了解。又,《史记·儒林列传》载:“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指辕固生)。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固之征也,薛人公孙弘亦征,侧目而视固。”(12)若《史记》本传“薛”为“剧”字之误,此处不当再书“薛人”。另外,班固以严谨著称,推崇儒学,对于西汉弘扬儒学的重要人物公孙弘,应当极为重视。若《史记》本传存在字误,他应当予以纠正,然其《汉书》本传也直承司马迁的说法。南朝宋徐广《史记音义》亦云:“薛县在菑川。”(13)这些都说明公孙弘籍贯为薛县应是没有问题的,这就是说西汉时有两个薛县。 在汉代时期,县名相同者颇多。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一七“县名相同”条云:“郡国县邑名同者,则加东、西、南、北、上、下或新字以别之。”“其无东西等字为别者,据钱大昭考得相同者亦甚多。有一县三见者,如曲阳一属九江郡,一属东海郡,一属交趾郡;建成一属勃海郡,一属沛郡,一属豫章郡;安定一属巨鹿郡,一属安定郡,一属交趾郡。有一县两见者,如剧一属北海郡,一属菑川国;定陶一属济阴郡,一属定襄郡……”三县同名者三处,两县同名者四十八处(14)。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一一亦有“《汉·地理志》县名相同”条,胪列西汉相同县名,指出“剧两见,一属北海,一属甾川”(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