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经济学家佩鲁(Francois Perroux)曾指出,“对整个发展问题的看法同时就是理解现实和时代的钥匙”(佩鲁,1982,序言)。那么,不同研究取向的高等教育发展理论以及对高等教育发展理论自身的解读和认识就形成了理解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同钥匙。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步入深水区,高等教育研究特别强调服务于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规划需要。尤其是在探索建立高等教育发展中国模式的过程中,在以“双一流”政策推动建设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的宏愿下,对高等教育发展理论的反思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本文首先剖析高等教育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和历史演进,在一定程度上解构高等教育发展理论;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为何重构高等教育发展理论,以及高等教育发展理论重构的要素有哪些;最后重新构建高等教育发展理论的分析框架,并且应用于解释具体的高等教育发展政策与实践。 一、高等教育发展理论解构:内涵与演进 解构高等教育发展理论,就是要对高等教育发展理论的结构和内容进行剖析。自高等教育产生以来,人们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探讨从未停止,但对高等教育发展进行专门研究却是20世纪50年代之后的事,高等教育发展的研究只有一段短暂的历史。相对而言,高等教育发展研究缺乏独创性理论,过多借用其他学科的理论框架和观点研究高等教育发展问题。高等教育发展理论想要走出这一困境,就不得不对理论现状进行解构和反思。笔者首先剖析高等教育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并简要考察高等教育发展理论的发展历史,在一定程度上解构高等教育发展理论。 (一)高等教育发展理论的内涵 在国外,发展理论也被称为发展研究。《社会科学百科全书》释义“发展研究”为:“这是一个跨学科的学科组,研究的对象集中于分析和解决发展问题,特别是人们所说的贫困的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那些困难。以这种方式组在一起的这类学科包括经济学、地理学、政治科学、公共管理、社会学和人类学等;而且越来越多的技术学科也渐渐地加入进来。”(庞元正,2004,第4页)从这一解释可知,发展理论既是一个综合性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又是一组学科群。发展理论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发展理论是研究全球范围内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狭义的发展理论是专门研究发展中国家如何从不发达进入发达行列,主要是指现代化理论。本文倾向于广义的理解,与此相应,高等教育发展理论所研究的,是在社会不断变革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做出适应性变革与发展的诸种规律,也是研究者基于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从理性思维领域、甚至从哲学的高度认识和把握高等教育发展变化规律所获得的成果(卢晓中,2013)。 从理论的适用范围来看,高等教育发展理论是发展理论的组成部分,受到发展理论的影响与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理论与高等教育基本理论的关系也是如此,即高等教育的基本理论与高等教育发展理论是一种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高等教育基本理论更具一般性,高等教育发展理论只是关于高等教育发展的学说,是高等教育基本理论的一部分。不过,高等教育发展理论有其独特性,是基于发展学的视角审视高等教育发展所产生的理论,更加强调“发展”这个概念,也就是强调高等教育的动态变化,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如果没有高等教育发展,或是离开时间和空间,就不存在高等教育发展理论。此外,高等教育哲学对于高等教育本质、属性、价值、规律等基本问题的研究对高等教育发展理论的建构有着重要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理论的建构离不开特定的哲学基础,它是基于不同学科视角下的哲学反思和批判,离不开对发展根本性问题的探讨。比如高等教育发展是什么?高等教育如何发展?高等教育发展的价值是什么?高等教育发展理论需要对这些基本的哲学问题作出回应。 (二)高等教育发展理论的演进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各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等教育实践迫切需要理论的解释和指导,国外高等教育发展理论相继出现大量集中性研究成果。根据高等教育发展理论的内外部视角进行划分(白玫,2010),外部视角有现代化理论、依附论、世界体系理论等;内部视角包括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论”、克拉克·科尔的“多元化巨型大学观”和天野郁夫的“制度类型论”等。 从外部视角来看,现代化理论是在20世纪50年代首先由美国学者创立的一系列社会学理论,一批比较教育学者把它引入到比较教育研究领域,集中关注各国教育与现代化的关系。一方面,现代化理论把发展教育作为促进国家现代化的关键,认为一个国家要实现全面现代化的前提是人口的现代化,即具有现代价值观的人,而教育对于人的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作用。另一方面,现代化理论在教育与国家现代化的关系上更关注教育的经济价值。依附论同样也不是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只是分散在各种有关“依附性”问题著作中的一些概念、观点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一套具有不同倾向的理论体系,它们的共同点是强调外部因素(国际力量)对发展的影响,但是在分析方法和政策建议上有许多差异(薛理银,1993,第169页)。阿特巴赫将依附论的分析框架“中心—边缘”用于描述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中大学的依附状态,解释了中心大学与边缘大学不平等关系形成的原因,并认为这种依附状态很难根除(阿特巴赫,2001,第33页)。世界体系理论是当代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沃勒斯坦(Maurice Wallerstein)被认为是该理论的奠基者。本-戴维(Ben-David)吸取了世界体系理论的核心思想,即“中心—半边缘—边缘”的结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的,提出世界学术中心是不断变化的,经历了从18世纪的英国到19世纪的德国再到20世纪的美国的变化过程,并解释了学术中心的转移与各国高等教育机构的重大联系(史朝,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