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期研讨班的主题新颖,叫“制度创新专题研讨班”,核心词是“制度创新”。这个范畴从理论上来说是合乎规范的,从实践上来说更是亟待解决的,特别是在2019年的中国。 为什么这样讲?以2019年中国着力建设“新型开放大国”为标志,中国经济改革进入了“用高水平开放来倒逼深化改革”的新阶段。在这一新形势下,中国经济内部一系列体制性和结构性深层矛盾将会显现出来。 面对前所未有的倒逼出的新情况、新问题,中国经济改革需要新思维、新突破。本报告拟根据当前中国经济改革出现的新形势,结合我近年来的研究成果,重点阐述开放倒逼下中国经济改革的“双突破”论,即通过产权制度创新完善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两个“突破点”来带动新阶段整个经济体制改革。 一、“用高水平开放来倒逼深化改革”:新阶段中国经济改革的动力转变 我先从大势说起。 人类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中。世界如此,中国也是如此。2019年春夏之交,在中国创建“新型开放大国”之际,习近平同志特别提出:“用高水平开放来倒逼深化改革。”①这就意味着,中国现在已经到了“倒逼深化改革”的时候了,与此前的40年改革相比,新阶段改革将呈现若干新的特点。 我在《所有制改革与创新——中国所有制结构改革40年》一书中曾指出,中国改革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内源性改革方式,一种是外源性改革方式②。中国前40年(1978-2018年)的改革主要是内源性改革。就是说我们社会内部有强烈的“内在改革冲动”。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1978年12月18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启动的,但实际上农村改革比这个时间要早。1978年11月24日晚,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在小屋里开会,商量把土地实行“包产到户”。当时中共中央的文件严格禁止包产到户,从中央到地方领导层是反对包产到户的,但是这十几户农民开会,冒着风险自发地立了一纸文书,写到“我们分田到户”,“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1]37。这次农村改革是农民自发组织的,是为了吃饱饭自己搞的。我把这种改革称为“内生性改革”(或内源性改革)。这表明我们国家改革有极其强大的内部动力源,不是外人逼着改,是自我改革,内生性改革的动力非常强劲。 但是,随着改革进程的推进,40年后中国改革的内生性动力有减弱趋势(并非老百姓改革的内生性动力减弱,而是既得利益力量掣肘等多种因素造成的,这是另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与此同时,世界发生了新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社会多元化和信息化智能化等潮流,正以不可阻遏之势冲击着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与这种世界大势相适应,中国开放的大门将会越开越大。 面对世界这种变化,从改革来说,首先应促进与开放相关的改革。我在2018年11月发表的《中国改革40年若干规律性问题认识》一文中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将会越开越大,这不可避免地将带来几个重大的制度性变革,包括放宽和扩大市场准入、推进垄断性行业改革问题;各种所有制‘一视同仁、公平竞争’及相应倒逼国有企业‘凤凰涅槃、浴火重生’问题;企业内部的劳资关系问题;完善各类产权的界定—配置—交易—保护制度问题;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和管理等各类要素市场化配置问题;政府自身管理体制改革及公正化问题;严格知识产权保护和环境保护问题等等,这就势必要求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推进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法制化进程。”[2]105-106由外部开放原因引致的改革叫做外源性改革,这是一种倒逼型改革。面对改革的这一新背景,我们应该有新思维。 不仅与开放相关的改革问题要有新思维、新突破,而且与国内发展相关的改革也要有新思维、新突破。例如,国内正在推进的新旧动能转换就是如此。 新旧动能转换的战略思路是什么?一段时间以来,不少省(区、市)是按“小四新”来部署的。所谓“小四新”即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商业模式。虽然从产业发展来说,“小四新”有可取之处,但是从开放倒逼下的中国经济改革这个大局来审视,“小四新”新旧动能转换是狭隘的、不到位的,所以我提出“大四新”思路。 所谓“大四新”,第一是新体制。从全国来讲,新旧动能转换的主要“短板”不在低端产业,而是在与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多元化不适应的旧体制,所以无论如何都应把新体制放在第一位。 第二是新供给。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都属于“新供给”,可以“打一个包”。 第三是新要素组合。中国新旧动能转换涉及的要素很多,马克思当年提出资本、土地和劳动力三要素,随着100年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又增加了技术要素、信息要素和管理要素。因此,中国要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必须把技术、信息、资本、土地、管理和劳动力等要素进行新的组合,称为新要素组合。 第四是新主体。新旧动能转换必须有新主体,没有新主体就不可能实现。这里的新主体,第一是企业家,第二是技术创新者,第三是大国工匠等劳动者骨干,这是一个更广泛的主体。 这个“大四新”论(新体制、新供给、新要素组合、新主体)提出来以后,曾引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重视,在其主办的《中国经济导报》头版发表③,并引起《人民日报》连锁反应。2018年5月7日《人民日报》理论版以《从更宏观的视角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为题,来阐述新旧动能转换的“大四新”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