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晚年大力倡导以木刻为主的现代版画,编选或参与编辑了十多部现代版画作品。笔者要强调的是,这些作品半数以上为苏俄版画。倡导版画初期即1929至1930年间出版的五册《艺苑朝华》,第五册即为《新俄画选》。1931年2月翻印的版画集《小说士敏土之图》,所收十幅作品为苏联作家革拉特珂夫的长篇小说《士敏土》的插图(作者为德籍版画家梅斐尔德)。1934年3月出版的《引玉集》收录的是11位苏联版画家的59幅作品,1936年5月印行的《死魂灵一百图》收录了果戈理名著《死魂灵》插图116幅,1936年7月印行的《苏联版画集》收录苏联版画作品多达172幅。鲁迅生前编定但未及出版的木刻集《〈城与年〉之图》,则是苏联版画家亚历克舍夫(1894-1934)为费定名著《城与年》制作的28幅木刻插图。①鲁迅1936年拟编而未编定的《拈花集》,同样为苏联木刻作品集——他在1936年3月26日写给曹白的信中说:“现在正在计画另印一本木刻,也是苏联的,约六十幅,叫做《拈花集》。”②这些版画作品,不仅展现了鲁迅晚年的文艺思想,展现了鲁迅对文学与美术之关系的理解,而且涉及晚年鲁迅与苏俄文艺乃至苏联的关系,须进行多角度的研究。本文选择其中亚历克舍夫的42幅木刻作品为对象探讨相关问题,是因为,从1934年初将亚历克舍夫制作的《母亲》插图编入《引玉集》,到1936年3月10日编定《城与年》插图集并抱病撰写“小引”,鲁迅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持续关注亚历克舍夫的木刻作品。而且,亚历克舍夫制作插图的《母亲》《城与年》均为苏联名著。所以,探讨鲁迅与亚历克舍夫木刻的关系,能够有效地阐释相关问题。 一、高尔基《母亲》的十四幅插图 鲁迅第一次介绍亚历克舍夫的生平与作品,是在《引玉集》中。《引玉集》(1934年3月出版)所收11位苏联版画家的59幅作品中,14幅是亚历克舍夫为高尔基《母亲》制作的木刻插图。鲁迅在《〈引玉集〉后记》中介绍作品被收录的各位画家时,关于亚历克舍夫,引录了其自传: “亚历克舍夫(Nikolai Vasilievich Alekseev)。线画美术家。一八九四年生于丹堡(Tambovsky)省的莫尔襄斯克(Morshansk)城。一九一七年毕业于列宁格勒美术学院之复写科。一九一八年开始印作品。现工作于列宁格勒诸出版所:‘大学院’,‘Gihl’(国家文艺出版部)和‘作家出版所’。 主要作品:陀思妥夫斯基的《博徒》,斐定的《城与年》,高尔基的《母亲》。 七,三○,一九三三。亚历克舍夫。”③ 亚历克舍夫的这份自传以及另外四位画家的自传,是鲁迅委托在苏联留学的曹靖华约请画家本人撰写的。关于此事,鲁迅在《〈引玉集〉后记》中有交代,曰:“因为我极愿意知道作者的经历,由靖华兄致意,住在列宁格勒的五个都写来了。我们常看见文学家的自传,而艺术家,并且专为我们而写的自传是极少的,所以我全都抄录在这里,借此保存一点史料。”④鲁迅抄录的五位苏联画家的自传都很重要,而亚历克舍夫的尤其重要。这是因为,亚历克舍夫在写了这份自传的第二年(1934)即病逝,这份自传大概是他写给外国知音的最后的或唯一的自传。 《引玉集》出版之后,其中的14幅《母亲》插图获得了积极反响。一位名叫韩白罗的美术爱好者甚至用晒图法翻印这14幅插图,编为单行本《〈母亲〉木刻十四幅》。鲁迅为韩白罗提供了《母亲》插图,并且为《〈母亲〉木刻十四幅》作序,表达自己对《母亲》这部小说与亚历克舍夫插图的认识与评价。该序仅两百字许,现引录于此: 高尔基的小说《母亲》一出版,革命者就说是一部“最合时的书”。而且不但在那时,还在现在。我想,尤其是在中国的现在和未来,这有沈端先君的译本为证,用不着多说。在那边,倒已经看不见这情形,成为陈迹了。 这十四幅木刻,是装饰着近年的新印本的。刻者亚历克舍夫,是一个刚才三十岁的青年,虽然技术还未能说是十分纯熟,然而生动,有力,活现了全书的神采。便是没有读过小说的人,不也在这里看见了黑暗的政治和奋斗的大众吗? 一九三四年七月廿七日,鲁迅记。⑤ 该序虽短,但包含的信息很丰富。第一节谈的是小说及其中文译本。鲁迅借用“革命者”(即列宁)的话强调《母亲》与时代的关系(即“革命”性质),进而用沈端先(夏衍)的中文译本将《母亲》与中国的革命现实相结合,并且指出了“那边”(苏联)社会情形的变化(革命已经完成)。鲁迅所言“沈端先君的译本”共两册,上海大江书铺出版。《母亲》出版于1929年10月15日,初版本印数两千册。《母亲》(第二部)出版于1930年11月10日,1933年8月15日印至第3版。第二节是谈《母亲》插图即亚历克舍夫的十四幅木刻。“生动,有力,活现了全书的神采”是对木刻插图的艺术水准及其与小说原著之关系的评价,“黑暗的政治和奋斗的大众”则是对小说与木刻共通主题的概括。鲁迅能够用两百字的短序表达这样丰富的内容,是因为他对高尔基和亚历克舍夫有充分的了解。不过,鲁迅这里说亚历克舍夫“刚才三十岁”不确。亚历克舍夫1894年出生,1934年是40岁而非30岁。